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度吞并锡金,尼泊尔和不丹会步入后尘吗?

2022-01-04 14: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收录于话题 #南亚洞察 1个

印尼不三国关系

作者|碧落清遥

责编|Thomas

作为南亚的主要国家,印度的面积占本地区的7成,人口约占南亚总人口的75%。凭借体量优势,印度向来以南亚霸主自居。

除了“死敌”巴基斯坦外,印度对南亚的其他国家都施加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与不丹最为明显。

由于交通闭塞,尼不两国进出口通道均被印度把持,在经济、能源等诸多领域依靠印度,在政治上始终无法摆脱印度的控制。

▲印度在南亚其他国家面前就是巨无霸

两国人口之和只占印度的2%,领土之和占印度的6%。印度毫不客气的对两国在经济、外交等方面施加全方位控制,尼泊尔与不丹之间还曾有一个叫锡金的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印度公然吞并。

被印度控制的尼泊尔和不丹与锡金有何不同?他们又能否走上锡金的老路,被印度吞并呢?

▲三国都紧邻西藏

一、喜马拉雅山下的暗流

自古以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都是传统东亚王朝与南亚政权的政治地理分割线。唐朝时期,强大的吐蕃军队曾经翻越高山,南下饮马恒河平原。元明时期,青藏高原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政治体系,但明朝对青藏高原的控制力远不如元朝。

十七世纪上半叶,农民起义与外族入侵让明王朝自顾不暇。居于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人进入西藏,他们与藏族各派势力合作,争夺西藏的控制权。

▲清初的西藏

动荡的局势让许多僧人和贵族离开西藏,藏传佛教的噶举派(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的宗教人物阿旺朗杰在1616年率领信徒来到地处西藏边陲的不丹,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宗教王国。

1642年,位于不丹西部的哲孟雄地区,当地宗教势力拥立居住于此的西藏贵族后裔建立了锡金王国。自此不丹与锡金改头换面,从西藏边陲之地,变成了独立的封建王国。

▲不丹的文化与建筑都与西藏相似

不丹与锡金建国了,但西藏地方政权仍对两国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明清易代后,清朝允许西藏地方政权拥有自己的藩属国,不丹、锡金便是西藏的藩属。当地文化与西藏并无二致,藏传佛教也是当地毋庸置疑的全民信仰。

不丹和锡金已是西藏文化影响力的边缘地带,再向南海拔将迅速降低,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恒河平原,虽然印度半岛上几个世纪以来都未诞生“大一统”的王朝,但印度教信仰是这里无可争议的主角。

▲三国境内几乎都是山地,只有南方面向印度的才是平原

尼泊尔也在18世纪快速崛起。这里曾是佛教的发源地,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尼泊尔呈现出与不丹、锡金两个“西藏式”国家不同的特色。

佛教在尼泊尔的影响逐渐式微,倒是由于更加临近印度文化的核心区,大量印度人为躲避战乱或是为了朝圣而迁居尼泊尔。这也使得尼泊尔在人口构成上更为复杂,居民中既有西藏面孔山地土著,亦有南亚面孔移民。

二者结合后诞生的混血族裔在尼泊尔社会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这为尼泊尔注入了不同于不丹、锡金的文化基因,就连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尼泊尔也有翻版。

▲南亚宗教构成复杂

16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人侵入印度建立政权。伊斯兰教随即在印度半岛西北部和恒河下游的孟加拉地区广泛传播。伊斯兰信仰也传入了尼泊尔,但并未改变印度教文化的主流地位。

18世纪初,统治印度半岛大部的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国内再度陷入战争,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殖民者也借势发力,将印度半岛上越来越多的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1772年,占据孟加拉的英国人侵入了不丹,迫使不丹将南方大片领地割让给英国。但此时英国人精力有限,暂时未将矛头对准喜马拉雅山三国。

▲不丹邻近孟加拉

1788年,尼泊尔出兵吞并了锡金,锡金王族被迫逃到西藏避居。尼泊尔沙阿(国王)早就听闻西藏的各大佛寺中藏有大量财宝,此前尼泊尔向西藏地方政府在银钱兑换和土地分配上也存在矛盾,尼泊尔人索性调转兵锋入侵西藏。

藏军无力抵抗,边境上多座城镇被尼军攻陷。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上层私下与尼泊尔媾和,在得到赔款允诺后,尼军撤出了西藏。

▲平廓尔喀

可尼泊尔人没有等到赔款,恼羞成怒的尼泊尔沙阿再度率军攻入西藏。他们占领后藏,洗劫了班禅的驻地扎什伦布寺。尼泊尔人的行为惹恼了乾隆皇帝,他下令福康安率军入藏,清军一路打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尼泊尔被迫投降,承认清朝的宗主国地位。

经此一役,被尼泊尔吞并的锡金得以复国,但锡金西部仍被尼泊尔人控制。战争期间不丹人也背刺锡金,占据了锡金东部的部分领土。复国后的锡金领土缩水不少,无可避免的成为山地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

▲越来越小的锡金

北上失败的尼泊尔人开始计划南下入侵印度,印度在政治上的分裂给了尼泊尔绝好的入侵时机。到1814年,尼泊尔已征服了恒河以北的许多区域。但尼泊尔人没能高兴太久,因为他们与北上的英国人迎头相撞了。

尼泊尔的扩张阻断了英国殖民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英国人也不希望南亚次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1814年,英国人借口边境争端,发动对尼战争。尼军无论是从兵力上还是装备上都弱于英国人,最终只得投降。

▲英印殖民军队

英尼签署的《萨高利条约》让尼泊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分之一的领土被割让给英国东印度公司,恒河以北大片附属于尼泊尔的土地也被英国人收走。英国人借此遏制了尼泊尔人的扩张势头,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印度半岛的势力,尼泊尔的廓尔喀人也开始为英军提供优质兵源。

英国人不会就此收手,尼泊尔、不丹、锡金三个山地国家将被英国人强行拖入到近代社会,国家独立发展的历史将被就此打断。

▲《萨高利条约》

二、三管齐下

英国制服尼泊尔的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借口调停尼泊尔与锡金的领土争端,顺势将手伸进了锡金。

1835年,英国人要求锡金租借其南部的大吉岭等地,锡金实力弱小只得同意了租借要求。英国人随即将大量印度和尼泊尔劳工引入大吉岭,在当地推动茶叶种植。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大吉岭也成为英国控制山地三国,甚至是前出中国西藏的重要桥头堡。

▲大吉岭已成印度领土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殖民地的管辖权被废除。英国政府开始对印度实行直接统治,英属印度正式建立。

在英属印度内,除了英国人的直辖殖民地,还包括大量土邦。土邦保留了原有统治家族,但实际上已沦为英国人的附庸。在整合了印度半岛上的殖民体系后,英国人将目光瞄向了喜马拉雅山下的三个小国。

▲英属印度

英国人对三国实行了不同的扩张及控制政策。对于体量最大的尼泊尔,英国人支持亲英派掌握了尼泊尔政权,将尼泊尔纳入势力范围。但英国没有吞并尼泊尔,只把它看作是英属印度的北方屏障。尼泊尔上层也彻底倒向英国人。帮助英国人镇压英属印度的反抗活动,甚至在英国的怂恿和支持下多次袭扰中国西藏边境。

对于实力最弱的锡金,1861年英国人强迫锡金交出了外交权。此后英国在1889年设置“驻锡金政务官”,该官员是锡金的实际掌控者,锡金国王被架空,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政务官(左)坐着,锡金国王站着

对于不丹,由于其坐落在印度到西藏的贸易路线上,英属印度以租借形式控制了不丹南部的大片土地。除此之外英国人还不断蚕食不丹的剩余领土,这种行为最终引发了1864年的战争。不丹军队根本不是英军对手,英国将此前租借或蚕食的土地彻底并入了英属印度。

此后不丹的政局也被亲英派控制,1910年英不签订《普那卡条约》,不丹将外交权交给英国,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英不谈判

虽然三国均被纳入英国势力范围,但三国名义上依然是独立国家。三国不是英国人的直辖领地,更不是印度土邦,与英属印度的殖民地性质有着本质区别。

1947年,二战中实力受损的英国人被迫离开南亚。英属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提出“印巴分治”计划。其直辖殖民地中印度教徒占多数区域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区域归巴基斯坦。原英属印度的土邦可自由选择加入印巴两国。

▲印巴分治

印巴两国没有给土邦王公选择的机会。对于那些想独立的王公,印巴军队选择给予他们物理上的消灭。比如巴基斯坦就武力吞并了宣布独立的卡拉特土邦,而印度则吞并了面积跟英国本土相似的海得拉巴土邦。

英国人的计划让本就敏感的宗教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矛盾越积越深。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并不属于英属印度范畴,但印度人全盘继承了英国人的影响,依然控制着三个山地国家。

▲印度总理尼赫鲁

为了在南亚建立印度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山地三国的控制。1950年,印度与尼泊尔签署友好条约,规定两国间人口货物自由流动。大量涌入的印度人挤占了当地有限的资源,对印贸易更是占到尼泊尔贸易总量的95%,尼泊尔在经济上对印度的依附性越来越强。

不丹也被迫与印度签订类似条约,其外交接受印度“指导”。不丹政府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印度顾问,印度借此控制了不丹的运输、金融等核心部门。印度甚至向不丹派遣教师,让这个藏式文化浓郁的国家接受印度化教育。

▲不丹儿童

三国中最惨的当属锡金,由于国小民寡,印度肆无忌惮地向当地移民,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印度人继承了英国人设立的“驻锡金政务官”一职,印度的政务官俨然就是锡金的太上皇。

就这样印度接过了英国人的衣钵,建立起与三国的“特殊关系”,将三国纳入本国势力范围中。

▲印度总理出访不丹

三、鱼肉的反击

印度的控制引起了三国的反感,其中尼泊尔的面积约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两千余万,无疑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尼泊尔也成为三国中底气最硬的一个。

尼泊尔积极发展对美对华外交,尼泊尔国王就要求印度撤走驻尼军事顾问团以及中尼边界的监听站人员,甚至向中国购买军事装备。

▲尼泊尔王室

不过尼泊尔境内超过四成的人口是印度与当地土著结合的后裔,尼泊尔80%的人口也信仰印度教。此外尼泊尔境内还有数量庞大的印度移民,这些人并不希望尼泊尔过度脱离印度。

印度政府也取消了对尼泊尔的财政补贴,对尼泊尔的对外贸易实施封锁。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尼印两国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经表面化。

不丹面积不足四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台湾大小相近。虽然国内几乎是清一色的佛教徒,但总人口不到一百万。实在没有实力去硬刚印度。不丹政府只是在不否认印度对其外交“指导权”的基础上,表示“不丹在外交事务中有不接受印度意见的自由”。

▲不丹的僧侣,看上去与西藏差别不大

不丹还要求缩减印度顾问的数量,同时在1971年发行了本国货币努姆扎,试图削弱印度对不丹金融的全面控制。

锡金的实力就更弱了,总面积只有0.7万平方公里,比上海市大不了多少。20世纪70年代时人口不足50万。本来是佛教徒占优的人口构成,结果在大批印度人涌入的情况下,佛教人口比例被不断降低。

▲锡金

1968年,锡金国王暗中支持民众上街游行,抗议印度的控制。为了防止锡金“走歪路”,印度“指导”锡金议会通过了印度起草的锡金宪法。

锡金国王不甘心国家沦于印度之手,在次年的大选中抵制亲印的政党上台。印军在1975年3月包围王宫软禁国王,随即举行了全民公投决定锡金是否并入印度。此时锡金半数人口均为印度移民,在印军的“保护”下,公投以97%的支持率决定锡金并入印度。

▲锡金末代却嘉(国王)

冷战中的美苏等国为了拉拢印度,默许了印度对锡金的吞并。但这引起了尼泊尔与不丹的忧虑,尼泊尔国王在1975年宣布将本国打造成“和平区”,坚持不结盟原则,反对他国在尼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不丹也在1978年加入联合国,积极融入国际舞台。

尼不两国的行动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印度对本国的控制,尼泊尔受地理条件制约,贸易集中在南方的对印边境一侧。虽然经过尼泊尔政府的不懈努力,其对外贸易呈现出多元化势头,但截至2020年对印贸易依然占据其贸易总量的约60%,印度在尼泊尔经济社会中扮演的地位仍不可动摇。

▲尼印边境口岸

印度教在尼泊尔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两国相近的文化是切不断的无形纽带。而且尼泊尔在印度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拱卫着印度北方的安全,印度不会放任尼泊尔摆脱“特殊关系”的束缚。

不丹的体量比尼泊尔小得多,对印度的离心力也小得多。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关系紧密。在不丹以往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总计投资超过五百亿卢比,占计划总资金的六成以上。

▲不丹街头

如今不丹进口货物的78%来自印度,出口货物94%的目的地亦是印度,不丹每年获得外国资金援助中,超过四分之三由印度提供。印度扶持发展了不丹的电力工业,使电力工业成为不丹的支柱产业,贡献了不丹12%的GDP,而这些电力几乎全部输送到了印度。

不丹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均由印度提供,不丹军中有大量印军顾问,不丹的军官也都会到印度接受军事培训。

▲印不军事交流

应当说明的是,锡金被吞并的悲剧将很难在尼泊尔与不丹上演。相较于锡金,不丹与尼泊尔的体量更大,尼泊尔的三千万人口不可小觑。印度本来就国内民族矛盾不断,一但吞并两国,会让印度的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山地纵横,民风剽悍的尼泊尔有可能变成“印度的阿富汗”。

其次,印度很难再找到1975年吞并锡金时的国际环境,尼泊尔、不丹是联合国成员国,一但吞并必将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而且通过现有手段,印度已实现在尼泊尔、不丹的利益最大化。

▲尼泊尔的廓尔喀人为英、印、新加坡等国提供了优质雇佣兵源

尼泊尔与不丹并非只有印度一个邻国,但他们与北方邻国的边界全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尼泊尔15个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均位于印度边界一侧。印度在1989年的尼印外交争端中关闭了其中的13个口岸,造成尼泊尔国内局势动荡。2019年印度再次切断尼泊尔油料供应,尼泊尔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不丹经济体量有限,但印度对它的渗透控制已深入到国家的各个层面,靠不丹自己的力量根本没办法把印度这尊佛从自家屋子里搬出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依然会保持在两国的控制,这种特殊国家关系还将继续存在。

▲莫迪出访不丹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原标题:《印度吞并锡金,尼泊尔和不丹会步入后尘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