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县5个乡镇外地购粮套补贴,广西恭城62名党员干部被问责
日前,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查获的一起关于骗取订单粮补贴系列案中,问责党员干部6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
“组长,这份粮食订单明细表中有几位农民出售订单粮量竟然超过十几万斤。”2018年10月,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巡察组对县粮食部门开展巡察,发现辖区一个山区乡镇栗木镇,一年出售订单粮数量超过10万斤以上的大户竟然有10多户。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生态农业大县,山多田少,农民种粮不多,这样粮食订单数据与事实极度不符,肯定有问题。县纪委监委接到县委巡察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后,迅速成立专案组,专案组拿着这份明细表深入农村,问情况,查源由,并找到这些村民一户一户进行核实。
“你好,请问你家里有多少水田,是否种有粮食,一年卖多少粮食给粮库?”
“我们家里没有水田,很多年不种谷子了,也没有粮食卖给粮库。”专案组调查走访中,村民都是这样回答。
那么这些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采取什么手段弄来的?随着案件调查的不断深入,涉及案件的栗木镇五福村村委干部龙某等人渐渐浮出水面。龙某订单粮补贴每一年的量都比较大,甚至有数10万斤的订单粮。
当专案组人员找到龙某谈话时,他回答问题避重就轻,每当办案人员谈到问题的关键点时,又以血压高为由要求终止谈话。
眼看谈话陷入僵局,县纪委监委迅速启动“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充分利用派驻纪检监察组了解行业政策,乡镇纪委熟悉当地风土民情的优势,及时召开案情分析研判会,并依照粮食订单明细表,先后对大量农户进行调查走访。据部分农户反映,订单粮补贴到账后,其通过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补贴转至龙某的私人账户。专案组根据农户提供的这一重要线索,迅速对龙某及其家属、涉案农户的银行流水进行查询、调取并进行综合系统梳理。最后发现大量农户通过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补贴转至龙某的私人账户。
在铁证面前,龙某终于如实交代:“我上交粮库存的粮食大部分是从外地购买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套取国家每斤0.12元的补贴,一共套取了30多万元。”据龙某交代,大部分粮食是从湖南采购回来的,然后再用一点小恩小惠,从农户手中骗取到粮补一卡通存折,以农户的身份领取补贴。
案发时,龙某违规出售订单粮食的数量达1200多吨,套取的订单粮补贴高达30余万元。龙某身为村干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套取粮补数额巨大。2019年12月,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龙某开除党籍处分,并将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调查中,专案组了解到2013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粮食主管部门根据订单粮的补贴政策,发动全县各乡镇、村屯积极上报申请订单粮食任务,每年向上级申请订单粮2000至5000吨,可是恭城是一个山区小县,种粮面积少,且是以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根本无法完成这份任务,但是每斤0.12元的补贴,炙手可热。
根据这一情况,专案组人员意识到龙某套取订单粮补贴并非个案,随即顺藤摸瓜、继续追查。对全县各乡镇订单粮的申报、售粮证的填写到订单粮补贴的发放等多个存在廉政风险点的环节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梳理,发现全县5个乡镇存在不法分子为了牟取不法利益,利用监管漏洞,伪造《售粮证》,再以一点小恩小惠,从农户手中拿到一卡通存折,将其从外地购买的粮食以农户的名义出售给粮库,套取订单粮补贴问题,涉案金额达400多万元。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同时开展“一案双查”,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对该县食粮局分管订单粮工作的副局长刘某及5个乡(镇)分管大农业的副镇长等14名领导干部分别给予政务记过、政务警告等处分。目前,该案已问责党员干部6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
从一份粮食订单明细表,端掉一窝躲藏在粮仓里的“硕鼠”案例可以看出,恭城瑶族自治县粮食部门及部分乡(镇)政府的这14名领导干部,在开展订单粮工作中,不切合当地实际,不做基层调查,不实事求是申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给不法分子钻空子,造成国有资金流失,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涉农惠农领域为重点,紧盯关键环节,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原标题为《以案为鉴 | 一份粮食订单明细表背后的窝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