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恒隆地产2016年打了个“翻身仗”
恒隆地产近日公布的2016财年业绩报告显示,营业收入达到130.59亿港元,同比增长45.94%。而在2015年,恒隆地产整体收入同比下降46%,整体利润下降48%。彼时,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曾在致股东信上坦言,“现在是我们进入内地以来,零售环境最艰困的时候,抱有太高期望并不明智。”
一年时间,从下降46%到增长近46%,恒隆地产可说是打了个“翻身仗”。不过,物业租金收入并不是恒隆业绩增长的最大引擎。
![](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5/461/706.jpg)
沪两座恒隆广场贡献近半内地租金收入
1月26日,恒隆地产公布2016年全年业绩,业绩表现符合预期,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公司在内地项目及业务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抓住了中国香港的楼市行情,2016年恒隆地产的物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5%,达到53.22亿港元。这也直接推动恒隆地产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30.59亿港元,同比增长45.94%;总营业利润为89.19亿港元,同比增长36.21%。在计入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后,公司在2016年度录得纯利61.95亿港元,同比增长21.66%。
物业租金收入并不是恒隆业绩增长的最大引擎。2016年,恒隆物业租金收入为77.37亿港元,基本与2015年持平。其中内地物业租金收入为人民币34.16亿元,占比接近52%,录得1%左右的增长,换算成港元后则下降5%,主要由新落成的大连恒隆广场及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办公楼的租金收入增加所带动。而中国香港物业租金收入按港元计值增长5%,主要受惠于资产优化工程及重整租户组合带来的裨益。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购物商场的租金收入增长1%至人民币9.74亿元,上海恒隆广场的购物商场租金收入下降5%至人民币6.78亿元。两者相加,占内地租金收入的比例达到48.36%。
而上海以外六座购物商场的租金收入上升1%至人民币9.81亿元;上海恒隆广场购物商场物业租赁收入微跌近5%,主要是因为刚刚完成大型优化工程,导致租金相关的收入受到影响。公司预期随着工程竣工及新租户进驻,今年的租金收入将有望重拾增长。内地八个已开业项目的商场部分共为恒隆带来了人民币26.33亿元租金。
写字楼租赁方面,内地租金收入上升7%至人民币7.83亿元。
财务方面,截至12月底,恒隆地产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43.25亿港元。但期内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其汇兑录得的亏损总额达近57亿港元,与去年持平。
陈启宗期望“未来一两年在内地可以买到地”
对于去年的表现,陈启宗认为,在经济环境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恒隆维持了较好的租赁表现、销售表现。“内地零售市场的前景仍然向好,2017年将会集中力度推动在港物业的租金收入增长,提升在上海以外的物业的租出率,增加在上海的项目及整个办公楼组合的租金收入,同时扩大商场的零售类别。”
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亦强调,内地零售市道的复苏,将成恒隆地产未来提高业绩的关键。
目前,恒隆地产已经开始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对这些商场的改造翻新以及优化租户,恒隆地产预计实施商场优化工程后会提升物业品质及租金水平等。例如,公司将位于沈阳的市府恒隆广场的一栋67层的写字楼进行改建,其19个楼层全部改建为康莱德酒店旗下的五星级酒店,预计在2019年开幕,提供315间客房及套房。
同时,恒隆地产仍加紧在内地拓展商业地产项目。例如,在建中的无锡第二座写字楼预计在2019年完工,在建中的昆明恒隆广预计在2018年底开业,武汉恒隆广场则将在2019年分期落成。
同时,恒隆会继续留意中国香港的住宅物业市场发展机会,伺机出售部分住宅单位,并在适当的时候购入土地以增加储备。陈启宗透露,在内地、香港“一直都在看地”。其认为香港应该增加土地供应,并强调“只要土地供应增加,楼价就会下跌”。而至于内地,陈启宗期望在未来一至两年可以买到土地。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