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2,全球能源市场的“形”与“势”

2022-01-03 1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形势,形与势,形是外在、势是内里;形是表象,势是本质;形是立足当下,势是着眼长远。“势”永远比“形”重要。

在谈2022年的全球能源市场的“形”和“势”之前,先回顾一下2021年全球能源市场的特点。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能源市场虽未出现像2020年油价跌穿“地板”、达到-37.5美元的极端境地,也未出现美国、俄罗斯和沙特竞合博弈上演“三国杀”的大戏,但仍有一番非同寻常的景象:

一是价格高企。油价创七年新高,布伦特突破80美元/桶大关;气价“窜火箭”般飙升。特别是欧洲地区气价电价暴涨,气价同比上涨十倍以上。

二是能源转型与能源短缺“相互伴随”。一方面国际石油公司继续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进业务结构调整;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和新的减排目标;多国推出碳排放交易、碳税和碳边境调节税等政策;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近200个国家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中美发表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但另一方面,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化石能源短缺现象。进入下半年,欧洲的天然气和电力严重短缺,印度和巴西电力出现短缺,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保煤炭生产”成为久违的现象。能源转型中系统协调性问题凸显。

三是能源安全继续成为关注焦点。“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持续获得重大突破,沙特阿美竟然宣布“未来50年公司战略首当其冲的是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四是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曲折反复。“北溪-2”管道建设一波三折,完成铺设但投产受阻,背后是美、俄、欧的不对称“三角博弈”;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等国围绕东地中海天然气资源的争端依然难解难分;围绕伊核协议的美伊及相关方和谈一波三折,2022年伊朗原油能否充分全球市场仍不确定;利比亚的油气资源难以重见天日,该国东西部两个政府在各自“靠山”的支持下依然各自为政、打打闹闹。但也有利好消息,“欧佩克+”坚定执行既定产量政策,团结力度空间,石油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五是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成为能源公司制胜法宝。国内,中海油“深海一号”成为本年度央企“大国重器”;国外,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以270亿美元斩获伊拉克巨型项目,是一个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相互协同的“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体现了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创新。

好也罢,坏也行,2021年已经成为过往。

展望2022年的全球能源市场,“形”在哪里?“势”又如何?今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太多,只能管中窥豹,难免挂一漏万。

先说说2022年的“势”。

其一,能源合作将继续成为大国博弈的“缓冲点”“平衡块”。大国博弈导致世界“大分化”,但“大分化”背景下才显得“大合作”的弥足珍贵,2022年,中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能源合作将在“粘合”大国关系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最为典型的是,中国企业将会从美国进口更多的LNG和原油;中美两国能源企业将在中东、非洲、中亚等第三方市场继续进行合作。

其二,新冠疫情继续成为影响全球能源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新冠疫情已经和美元货币政策、“OPEC++”战略动向(包括美国在内)、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表现并驾齐驱,成为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四大要素。

其三,能源转型与能源短缺持续“相互交织”。能源转型的步伐不会减缓、只会加快,而化石能源短缺的问题将持续至202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源转型过程中伴随能源短缺的现象将成为“新常态”。

其四,我国奋进新发展格局将带来能源政策的一系列调整。新发展格局构建将是全球一个超大市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转型”和“转向”,从过去数十年“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内需刺激、内生动力”式的自我调节型模式。相应的,国家能源政策预计也将会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将会进一步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不会再容忍油气对外依存度的节节攀升(2020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3%和43%左右)。利用境外资源的方向和重点地区也将调整,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国家将成为首选。

再说说2022年的“形”。

一是投资与生产上,预计2022年全球传统能源企业将显著加大投入。目前,全球能源企业2022年的工作计划和投资预算均已基本确定。从以往经验来看,随着国际油价保持在70美元/桶上下的稳定区间,再加上欧洲和亚洲的天然气现货市场价格仍保持高位,利用价格中高位运行的有利窗口期,加大投资力度、谋求较高投资回报、提升公司价值和市值,将成为多数能源公司现实而理智的选择。从目前的横向对比来看,北美和亚洲的能源公司2022年在化石能源投资上,其投资额度同比去年将会有10-15%左右的提升幅度;欧洲的能源公司将进一步小幅调减化石能源的投资,并显著加大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投资,后者的投资额同比也会有10%左右的提升。但总体而言,2022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将会有一个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5500亿美元左右增长至2022年的6000~7000亿美元左右。

二是市场与价格上,需求方面将受到疫情和中、美、印等主要经济体表现的影响。目前,德尔塔和奥米克隆新的毒株已经使全球抗疫的下步形势变得曲折,如果上述毒株的蔓延不再大范围扩大、且没有出现其他变异毒株,则全球化石能源需求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并可能超过2019年的水平,即原油消费水平达到1亿桶/日以上(对应年消费50亿吨);反之,将侵蚀甚至击溃2021年的抗疫成果。再者,中美这两个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印度的表现仍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全球能源消费的走向。价格上另一个较大不确定因素是美元下步走势问题。有权威专家指出,美联储下步执行美元升值政策的可能性较大,区别在于是“猛火”还是“微火”的问题。如果是猛火式的大幅调高利率,则国际油气价格将面临显著下跌;如果是“微火慢炖”型的,则市场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健,预计布伦特全年平均实现油价在65美元/桶上下波动。

三是政府政策引导上,除了欧洲继续采取相对激进的新能源政策牵引外,北美和亚洲主要经济体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政策的平衡上,将进一步变得“中庸”和统筹兼顾。美国拜登政府出于赢得2022年中期选举等一系列政治目标,将不再肆意打压国内大中型油气和传统能源企业,而油气公司一直是共和党的鼎力支持者;但拜登政府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政策上将继续保持积极,以保持对中国的竞争压力。中国等亚洲主要经济体将汲取2021年国内出现的能源短缺甚至爆发能源危机的教训,在推进能源转型上将不再激进,而是采取比较温和和平衡的政策。毕竟,我们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四是消费习惯改变上,新能源车等非化石能源产品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以北京为例,最近,北京市政府将2022年10万辆购车指标中的新能源车指标数量,从原先的3万辆(燃油车7万辆)调整至目前的4万辆,显而易见,北京通过政策调整,来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的力度在加大。麦肯锡咨询公司某资深合伙人近期在一次国际能源论坛上曾表示,除了技术、资本和政策的三驾马车推动,能源转型的还要靠消费习惯的改变。

以上是清泉眼里的2022年的“形”与“势”。

时光如此之快、疫情如此之长。2022年已经到来。能源这一“初级产品”的供应已经变得愈加重要。“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相信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及其治理水平将会更好。

让我们一起努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泉能源SpringEnergy”,授权转载。文中解读和观点均属清泉个人,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