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录片《太湖之恋》:用发展的眼光讨论人和水的关系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22-01-04 08:2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太湖之恋》预告片(01:00)
关于太湖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竺可桢提出的“潟湖成因说”曾一度占据主流,后来又相继出现了“河流淤塞”、“火山喷爆”、“陨石撞击”等多种猜测,至今学界未有定论。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横跨江浙两省,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它居于江南中心,宛若一颗心脏,以四通八达的水网串联起江南村镇,孕育着江南文明。

3集系列纪录片《太湖之恋》,立足于“生态文明”这一话题,画面精美,故事鲜活,记录下了随着太湖水的治理改善,太湖人获得的崭新美好的新生活。同时,纪录片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面向未来永续发展的眼光,梳理和讨论了太湖人和水的关系。

《太湖之恋》海报

通过前期调研,总导演刘丽婷认为,“两山理论”诞生在太湖流域,它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就是在经济上最发达、人民最智慧的这样的一个区域诞生的。

“这群聪慧的太湖流域的人民,成为最早聆听‘两山理论’的人,成为最早践行‘河长制’的人,成为最早领会到‘生态文明’思想,和最早尝到永续发展硕果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最早发生了变化的,我们是觉得这个是非常可贵的。”刘丽婷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六月的江南,台风频频造访,江河水位随之上涨。湖州罗溇水闸紧紧关闭,高涨的太湖水被阻挡在闸门之外。年复一年的闸门起合,庇佑着沿岸百姓安居乐业。像这样的水闸,太湖近400公里的湖岸线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几百个。每一道水闸,都连接着太湖沿岸伸向内陆的一条小河。这些小河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它们构成了一个至今仍罕为人知的古老的水利工程——溇港。

太湖溇港

在太湖滩涂上,人们不断开荒垦拓,有计划地预留出沟渠,使田亩与水渠有序排列,一张庞大的棋盘渐次成型,最终形成了壮观的溇港圩田。“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圩田获得了大片的湖床土地,每一条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都修建了一道水闸,以保持稳定的水位,这成为溇港水利工程的点睛之笔。

正如湖州市水利局教授级工程师陆鼎言所说:“太湖流域地区,正是因为历史上有塘埔圩田和溇港渔田,所以才真正变成了富甲一方的东南望郡,说成了就是说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区。”

采莼菜

太湖平原在人类的几千年的改造下,从浩淼的泽国变成宜居的水乡,人和水的关系一旦理顺,土地的生产力就完全释放了出来。舟楫往来、车马如织,这里逐渐成了我们熟悉的江南。

提起太湖,人们耳边都会响起那首传唱度很高的《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

啊水下有红菱哪

啊水边芦苇青

水底鱼虾肥

湖水织出灌溉网

稻香果香绕湖飞……”

在《太湖之恋》中,为了不照本宣科,尽量拍出这首歌的柔美,主创没有将它进行更多复杂的演绎,而是采取了苏州评弹这样的一个接地气的演绎。

刘丽婷说,“我们最后选取的是在苏州山塘街的现场演绎,因为这首歌曲其实是融入太湖周围的血脉当中的,所以它应该是来自于生活的,而不是一个表演的去演绎太湖美。”

太湖晨曦

听觉上要尽显柔美之情,在视觉呈现上更要能够体现江南极致之美。首先,成片比是惊人的。刘丽婷介绍说,可能拍100个镜头,最后只用了两个;其次,在制作包装上也尽量考究,比如讲一些很科学硬核的知识点,却使用了完全手绘的风格,包括选用了青绿山水加金色线条的全手绘风格,既与实拍画面交融、体现江南灵秀之美,又在配色上饱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寓意。

手绘桑基鱼塘

从文稿到画面再到包装,主创团队任何一个环节都在追求极致和美,以此希望每一个环节都和江南美学是融会贯通的。

拍摄期间,团队也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困扰,但丝毫没有阻挠团队想要拍到绝佳镜头的决心。刘丽婷认为,拍摄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其实是来自于自我的挑战。

摄制组专门去了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拍摄,那里集中处理各个打捞点打捞上来的藻浆。

蓝藻的味道难闻,拍的时候天气非常热,站内藻浆池的温度估计有四十多度,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冒着热气的粪坑,“热度加上气味, 直接能把人熏倒。 我们愣是站在池边坚持了1个小时完成采访,”编导刘玮回忆说,“我们尚且如此,那些长年累月坚持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现如今,不管是从在矿场开拖拉机转型开起了农家乐的安吉余村的潘春林,还是坚持生态养殖湖州高新区的蟹农龚炳根,抑或是南太湖的渔民姚国庆,他们也都从这个变化中获得了新生和更美好的生活。刘丽婷强调,观众能看到,《太湖之恋》之中,就是非常普通的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潘春林

“在江南最普通的一个村子里,诞生了一本人类学上非常伟大的著作《江村经济》。它其实就是太湖边一个小村,费孝通先生当时为了向世界说明江南的这样一个小村子是怎样运作的,所以它用了江村这样的一个名字。我们重新访问了这个其实叫开弦弓村的村子,这个村其实就是靠蚕世世代代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刘丽婷说。

在文化传承上,纪录片也将镜头对准了把对太湖的爱恋一针一线绣进作品的苏绣大师姚建萍;宋锦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钱小萍和宋锦活态保护第一人吴建华等文化传承人;

二十一世纪初,宋锦厂大批倒闭,宋锦这一传承千年的美丽丝织品濒临失传。当时已经退休的钱小萍,开始了她奔走呼吁抢救宋锦的历程,在她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宋锦逐渐恢复了传承。

钱小萍老师给编导董洁心带来的最大的触动,一方面是已经81岁的钱小萍蓬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她于宋锦的发展和未来,也有着清晰的判断。从不认为传承是守旧,也从不认为几千年来的手工作业必须以手工的方式延续。

“她不反对用电脑绘制新的图样,不反对用现代机床织造,她甚至身体力行地做着古老丝织品现代化传承的事业。她希望宋锦真正的舞台不只是在博物馆里,而是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编导董洁心感慨道。

通过近两年深入太湖拍摄纪录片,主创们都深有体会:今天太湖文化的特质,它不止步于旧日的辉煌,也不惧怕新鲜的变迁,它用大气、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理念,与新的时代拥抱。

据悉,纪录片《太湖之恋》将于2022年1月4日起每周二22:00在东方卫视首播。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