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52口百年古井恢复使用,邻里重回井边聊家常
水井对旧时江南社群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散落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水井,不仅是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邻里社交的场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水井被废弃,有些甚至已湮没,城里人之间也越来越陌生。
杭州上城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包兴旺4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上城区包括52口百年古井在内的所有156口水井,目前已全部恢复使用,现在很多居民都在井边淘米、洗衣服,有些水井还可以直接饮用。更让我们高兴的是,通过水井的再使用,当年邻居们在水井边聊家常的景象又回来了。”
上城区是杭州历史最悠久城区,南宋皇城遗址位于该区。皇城根儿下的市廛街巷水井密布,占杭州全市百年古井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像钱塘第一井(开凿于五代吴越国)、郭婆井等,都是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上城区将古井文化保护与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工作结合,出台《上城区水井长效养护、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古井长效保护机制。制定“一井一方案”,划拨专项资金对这些古井实施养护。由养护单位定期对其进行清淤,内壁修缮,截污纳管,井台井圈、汲水设施、地坪保养维护,绿地调整及标识碑刻。钱塘第一井、郭婆井等成为最先被修缮整治的一批古井。对古井清淤时,先将井水抽干,然后清除淤泥杂物,冲洗井底;接下来铺石子垫底,上面再铺上石灰、再铺粗砂,最上面铺一层鹅卵石,以恢复水质的清澈。为了方便周边居民洗衣服,不少井边还新建了洗衣台,同时铺设了雨污分流的管道,洗衣废水直接进入污水管网。
据了解,上城区要求井底清淤每年不少于1次,井圈、洗衣台、坐凳、铭牌、汲水设施等设施保养每年不少于2次,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编制水井档案,建立健全水井档案管理,将相关养护情况进行记录存档。档案包括图片、文字说明、出水量等内容。同时,建立水井日常巡查机制,要求管理养护单位及属地街道落实专人每月至少一遍巡查,文保专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每周至少一遍巡查。并委托专业资质机构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将水质监测结果公示,确保居民放心用水。
“流水不腐,合理利用水井就是对水井的最大保护。鼓励周边居民使用井水,保证水井水质长清,保持水井活力,形成市民生活与水井的交融,是水井能否长效保护的关键。发动民间力量去参与管理,这样会让水井更具活力。”包兴旺告诉澎湃新闻。为此,上城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聘请了50位市民担任“民间井长”,负责156口水井的巡查、监督和管理。“民间井长”除了负责定期巡查,还要对污染井水、不文明使用水井等现象进行劝止,同时收集居民在水井使用中的意见和诉求,与相关部门探讨解决之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