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的石器时代:史前史及神话里的古代史
创造天皇的神:日本神话里的古代史
高天原产生许多神,高天原下面是一团漩涡状的流体。这些神祇中的两位,男神伊奘诺尊与女神伊奘冉尊,被派去将流体变成土地。伊奘诺尊将他的矛浸入流体中,从矛上滴下的水滴凝结成淤能基吕岛(意为自然凝结成的岛)。这两位神祇降到岛上,并居于此繁衍后代。
神祇生下许多后裔,不仅有从阴道出生的,还有从身体其他部位出生的,甚至也有从粪便中出生的。火神是从阴道出生的,而伊奘冉尊在生产时被烧死了。
她悲伤至极的丈夫伊奘诺尊来到黄泉,试图把她带回阳间。当伊奘诺尊看见她全身爬满蛆虫时,她感觉羞耻、愤怒,将他赶出黄泉。他在河流中洗涤阴间的污染时,若干神祇从他的衣服、眼睛及鼻子里出现。这些神包括天照大神与暴风雨海神素盏呜尊(又名须佐之男)在内。
伊奘诺尊派天照大神(太阳女神)去高天原统治天上,派素盏呜尊管理海洋。然而,素盏呜尊胡作妄为,被逐出高天原。
天照大神
被逐出前,素盏呜尊至高天原探望姐姐天照大神。在他的建议下,他们生了若干小孩,但两位神祇为他的动机争吵。素盏呜尊便折磨姐姐天照大神。他摧毁她的田埂,在她宫殿的墙上涂抹粪便,并抓起一只剥了皮的野马投向她的小织屋,野马冲破了屋顶。天照大神退至洞穴里,整个世界陷入了黑暗。
《古事记》中的素盏呜尊
其他神祇企图引诱她出来。他们在树上悬挂一面镜子与一条珠宝项链。然后一位女神全裸跳舞,惹得其他神祇狂笑不已。天照大神听见笑声感觉好奇,便从洞穴里窥视,看见项链与镜子,然后出来察看。众神抓住她,用圆石头塞住洞穴入口。此后,素盏呜尊被逐离高天原。
他前往出云(现岛根县),在那里他经历了种种奇遇。有一次,他杀了一只屡屡吞噬小孩的巨兽。巨兽有八条尾巴,他在其中一条尾巴上面找到一把剑,后来他把剑呈给姐姐天照大神作为悔改的象征。
剑、镜子与珠宝目前仍是日本皇位的标志。
素盏呜尊之子大国主命,因平定荒地有功,成为英雄。他的兄弟,甚至他的父亲素盏呜尊,因为嫉妒屡次陷害他。他们谋杀他若干次,但他每次都复活了。
大国主命的儿子们同意天照大神的要求,让她的后代统治。天照大神的曾曾孙神武成为日本的第一位天皇。
神武天皇
日本的古代神话最早在7世纪晚期被记录下来,最后在712年以《古事记》、720年以《日本书纪》形式出现。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下令进行神话编纂工作,确立王室是神的后裔的说法,如此王室的至高无上就合法化了。
奇怪的是,虽然有这样的目标,神与凡人之间在行为、道德上或从创造角度来看,真正的区别并未被阐明。除了书中几次提到但未解释的神秘土人之外,神话中的人们似乎是神或半神半人的尘世的后裔,意思是说几乎所有日本人都能声称是神的后裔。至少王室能声称是源自至高无上的天照大神,而不是源自堕落的素盏呜尊。
这两本史书作为史实记录显然是不可靠的。然而,对于谨慎的观察家,它们仍然是理解古代日本的珍贵资料。
它们显示出以天照大神家系为代表的皇室与另一以出云作为基地、由素盏呜尊家系代表的敌对家族之间的冲突,该冲突因后者承认皇室的至高无上而告结束。这几乎是真实事件的反映。然而,这些史书的政治色彩贬低了出云的重要性。1984年,大量青铜剑在出云被发现,总共358把,暗示出云对敌对权力的实际威胁。这个数目比日本其他地方发现的古剑的总数还多。
神话中许多事件的不寻常、特殊性,就像剥了皮的野马事件,也强烈暗示实际的人物与事件。
残忍似乎很普遍。有一次,大国主命的兄弟劈开一棵树,用楔子顶住缺口,把他强行推入缺口,然后拿掉楔子,把他夹死了。也是基于纯粹的恶意,这些兄弟骗一只受伤的野兔到盐水中沐浴,然后躺着被风吹,身体因起泡而受苦。另一个故事描述一位王子用最鬼祟的方法,趁其兄正在大解时把他杀死,然后将其四肢扯下来丢弃。
世界其他地方的神话与古史中,并非没有这样的残忍行为。但日本神话的独特之处是避免做出善恶的道德判断,某些行为被责备、惩罚,但没有道德说教。举例来说,素盏呜尊只是因胡作妄为被驱逐,未被谴责为邪恶的。神祇与他们尘世的后代在道德水平上没有区别。行为依据情况被接受或否定,不是依据任何明显的普遍原则,这正是当今日本许多评论家评论行为的模式。这样的行为显然源远流长。
日本最早的居民
无人确知日本列岛上最早出现人类是在何时。有些学者声称50万年前日本列岛上就已出现人类,有些学者甚至预期将来能证明100万年前就有人类出现在岛上。虽然已知的日本最早人类化石仅仅溯自约3万年前,目前一般学者接受的说法是约20万年前日本列岛上已出现人类。
直至冰河时代末期结束时,即大约15000年前,日本才借由若干陆桥与亚洲大陆连接在一起。这些陆桥是北方的库页岛、西边的对马岛,以及南方的琉球群岛。换句话说,移居这个地区并不难。移民一拨一拨抵达,特别是约3万年前从东亚和东南亚,接着是约14000年前来自东北亚的移民。
我们难以确切地描述旧石器时代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海岸线目前大都深深地没入水中。当时的海岸活动可能比现存的内陆遗址所显示的多很多。
迄今浮现出来的图像,基本上是随着季节移动的一小群一小群的狩猎者和采集者。狩猎者的目标不仅有野猪、鹿,还有诸如象、野牛等大猎物,但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这些猎物越来越少,原因是气候变暖和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多的狩猎活动。采集者则寻找各类浆果和坚果。
旧石器时代群体由几个大家庭构成,人口约20—150人。大家庭对于儿童的养育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父母在30岁前就死了,许多孤儿需要成人之中较长寿者的保护。虽然人口不断增加,但可能从未超过2万人。
作为机动的猎人和采集者,大多数群体可能只有暂时的季节性住地。然而,在这一时代末期有些人群定居了下来。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并产生了交易。早在2万年前,黑曜石(用来制作工具的火山玻璃)就被用于交易,范围至少达150千米。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以水路运输,同时也显示船很早就已被使用。
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包括宫城县高森、栃木县星野、长崎县福井洞穴、东京都调布市附近的野川、群马县岩宿,以及冲绳县港川。从港川挖出的生活在约17000年前、高155厘米的一具男性遗骸来判断,日本旧石器时代的人依现代标准似乎块头较小,类似东亚其他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考古学者一直倾向于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神话与史实混杂的古史来解释考古发现,史前史知识的建立因此受到阻碍。史前史知识目前正在增加,但仍有许多有待被发现。目前甚至仍不清楚最早居民是智人还是较早期的直立人。
石器时代的狩猎者与采集者:绳文时代
约公元前13000年,日本出现陶器。它们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陶器。它们也标志着绳文时代的开始,绳文的命名是因为陶器上大都印有绳子条纹的缘故。
陶器可能暗示着定居的生活方式。这一时期,定居的确有所增加,尤其是约公元前5000年以后。群体也扩大成为较大的部落社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绳文村落是在青森县三内丸山,该村落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持续繁荣了约1500年,占地约0.4平方千米,最鼎盛期居民可能多达500人。甚至有学者认为,日本可能是早期文明的一个摇篮。
绳文时代的陶器
定居也和农业有关。在森林中辟地、焚烧的原始农业,可能早在公元前5700年就在日本西部存在。1997年,在北海道美美发现的似乎是史前农作社区的遗址。此遗址溯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是日本的真正农作最古老的遗址。本时期末,约公元前1000年,稻米连同粟、大麦从大陆引进日本西南部,但未广泛种植。它们种植在旱田或沼泽地,而不是在水田。在这些作物引进之前,最重要的作物可能是紫苏与稗草。
然而,尽管有陶器与偶尔的农作迹象,绳文人的生活仍然是以狩猎与采集为主,特别是在海岸。定居地通常是半永久性质的,在一定地区设基础营地,约有12间住所。这些住所通常是坑屋,茅草屋顶延伸至地面。
内陆绳文人使用弓箭(和陶器大约同时期出现),大都狩猎野猪和鹿。有时,他们也吃各种动物,诸如蛙、獾、狼、西伯利亚狮,事实上这似乎是日本丰富动物系的全部。狗是本时期唯一的驯养动物。
许多绳文人居住在海岸,特别擅长利用海洋资源,从藻壳类至海洋鱼类。绳文人非常能适应这种生活,特别是在这一时代后半期,他们的骸骨显示出耳部保护结构的发展,有力地说明了他们定期且常常潜水。绳文人偏好居住海岸的原因是,约15000年前气候暖化(切断了陆桥),这也意味着海洋暖化与海洋资源的增加。如东京湾附近的横须贺市夏岛的大贝冢所证明的,几千年来藻壳类成为主要食物来源。
约5000年前,气候开始再度变冷,海平面下降,人们因此更多地利用内陆资源。尽管气候尚冷,许多绳文人在约1000年内返回海岸。这显示出他们保持着对海岸采集与渔猎生活的偏爱。
稻作在约3000年前被引进,可能是从中国经由朝鲜传来的(朝鲜的稻作比日本略微早一些),但学者们对于传来路线存在意见分歧。由于稻米和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今日许多日本人认为远古时代日本人就已种植稻米,但事实上日本是亚洲民族中最晚采用稻作的。
认为绳文时期是不变的单一整体是一种误导,因为依据地区与时期的不同,这一时期中存在很大区别。地区差异清楚地反映了当地的条件,产生了像东北海岸以深海渔业作为中心的次文化。时期的不同不仅反映气候的变暖与变冷,也反映新技术的发展。例如,麻布从约公元前5000年开始被制造,漆器从约公元前4000年开始被制造。
人口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其原因常常不清楚。虽然学者估计不同,但只是“最佳猜测”而已,本时代开始时人口大约是2万人,至约公元前5000年人口增至约10万人,至约公元前3000年,尽管气候变冷,人口仍然增加超过2倍,之后在本时代末再度回跌至约10万人。此外,到这一阶段,人口集中于北部与东北部,至于原因尚不清楚。
随着时间推移的其他广泛变迁包括对超自然的逐渐关注。这种关注带来更加流行的巫术、新的埋葬仪礼、日本北部神秘的石圈,以及似乎有超自然意义的小雕像。某些地方的蛇雕像暗示着蛇崇拜。
宗教仪式重要性的增加,带来了对仪式专业知识的需要。这也将有助于社会阶层的分化。部落酋长连同较有能力的狩猎者、生产者,明显比大多数人享有较高的地位。然而,关于绳文社会大抵是阶层社会还是平等社会,学者们仍有争论。
在绳文时代这么长的时期里,很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群体从不同地点移民进入日本,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种族多样化。陆桥的消失不意味着完全切断和大陆的关系。举例来说,有些人引进稻米。移民人数并不清楚,但可能不会很多,或至少体型不会很不一样,因为似乎有一种可认出的“绳文型”。
绳文人就整体来说被描述为身材矮小。专家们提供的身高数字彼此不同,引起了混淆,但一般来说绳文男性在本时代后期身高大约为157厘米,女性约148厘米。他们的身高与约公元前400年到来并开启新时代的弥生移民形成对比。弥生人大约比绳文人高3—4厘米,和20世纪初弥生人的现代日本人后裔没什么差别。
除了身高相对矮小之外,绳文人体格健壮结实,他们有重骨骼、平腿骨及宽阔方脸。
事实上,绳文人很像今日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这并不令人惊奇,因为体质人类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阿伊努人无疑是绳文人的后裔。这使他们和其他主要岛屿的现代日本人不同,后者继承弥生人的成分较多。不过,这是一个程度问题,日本43%的男性带有与绳文人基因相关的Y染色体,在南部地区,这个数字是25%,在北部地区是60%。我们还不清楚他们究竟何时来到日本、究竟从何而来,但是阿伊努人作为日本原住民确实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阿伊努人实际上是日本原住民。许多世纪以来,弥生人后裔的现代日本人(在本背景下成为大和日本人)对此总是加以否认,把阿伊努人边缘化,甚至予以忽视。尽管官方在20世纪90年代半正式地认可了阿伊努人的原住民地位,但是直到2008年6月6日,阿伊努人才完全在法律上获得正式的认可。
我们在阿伊努人身上看见绳文人是日本的起源,但绳文时代的日本距离形成一个民族仍很远。接下来的弥生时代将对日本国的形成有更大的贡献。
新的开端:弥生时代
约公元前400年——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或者可能甚至早至公元前1000年——外来移民强力入侵日本。
移民一拨接一拨从大陆抵达,他们在外形与文化上和绳文人相当不同。他们皮肤较白皙,身材较高,脸庞较窄。他们的文化包括青铜与铁等技术,也更加依赖稻作。
对于这批移民潮的性质、规模甚至动机、起源,学者们的意见极为分歧。①尽管确切情况不详,但清楚的是,新来者很可能最初抵达了九州西北部,并且彻底改变了日本的面貌。从遗传学上看,现代日本54%的男性和66%的女性显示出中国和朝鲜血统,这即是对这次移民潮的反映。在实物证据上,这个时期的朝鲜和中国手工制品均有发现。
1884年,东京弥生町首次发现一种无装饰、带红色的新型陶器,并认定它不同于绳文陶器,学者们就以“弥生”命名这个新时代。这个名称未能表达这个时代的活力,因为当时学者们还不了解该时代。
弥生时代总是被紧密地和稻作联系在一起。起初,学者以为稻作是由新移民带来的,但现在我们已知道那是过度简单化的说法。更早的时候,稻作已被引进。然而,在弥生时代稻作才被大规模地推广,特别是水田的种植,而且是在南部与西部,这清楚地反映了新来者的文化偏好。这将成为后来直至现今日本人的文化基础。
如青铜与铁的传播一样,稻作的传播反映出移民可能的移动。至公元1世纪左右,稻作从西南部相当迅速地传播至本州中部,但进一步向北传播则较缓慢。虽然稻作、青铜及铁从早期阶段就已存在于北部,但并未被大规模采用,而北部直至8世纪,甚至更晚仍停留在绳文阶段。简言之,北部与南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今日北海道阿伊努人的存在仍象征着该差异。
日本出产有限的金属矿,因此金属用具一般和高地位有关。然而,持有金属的“象征地位的物品”并不是当时社会愈来愈阶层化的唯一因素。如同大多数的农业发展一样,稻作引起社会内部资源基础的缩小,使社会精英较容易控制社会资源。稻作也导致较永久的定居、较广泛的领土确认,以及保卫且扩大边界的需要,特别是当人口增至约200万时。战争随之增加,持有金属武器加上有能力号召战士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当然,部落之间战争愈来愈频繁,使得各部落依据战斗胜负而排列等级。
在这愈来愈阶层化的世界,奴役很常见。低阶者在路上遇见高阶者时退至路旁并鞠躬让后者通过——这种习俗延至19世纪。阶层由头衔来区分,高阶男子有四五个妻子,较低阶的男子也有两三个妻子。
加速阶层化的另一个因素是财富,特别是经商带来的财富。有些部落够幸运,在他们的领地内有金属资源。有些部落因新技术的发展获利,例如约公元1世纪起在九州生产的丝绸。玻璃技术与冶金也有所发展。产品多样化导致交易增加,包括与大陆之间的交易以及列岛内的交易,而且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市场。爱知县朝日,就是一个这样的交易中心,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弥生定居地遗址中最大的,占地约0.8平方千米,而典型的定居地介于0.02—0.28平方千米之间。
部落之间的战争、精英的出现及控制资源的竞争,导致政治化程度不断加深。许多部落首长与邻近的部落缔结同盟,组成了无数的小王国。
唐代宁波开往长崎的船只
对于这些小王国的知识,如同我们对于弥生时代的了解,大都来自中国文献。有关日本的最早文字记载,从大约公元82年成书的《汉书》里可以找到。《汉书•地理志》提到由100个王国组成的倭地(早期中国史书称日本为“倭”),倭人定期携贡物来汉朝在朝鲜的领地乐浪郡(建立于公元前108年)朝贡。较详细的描述可以在公元297年成书的《三国志•魏书》里找到,《魏书•东夷传》也记载了当时的朝鲜、中国的东北地区。
《魏书》描写魏使臣在公元240年访倭地,对100个倭国中最强大的邪马台国描写得最为详细。邪马台国由一个未婚的巫术女王卑弥呼统治。她是一个在多年战争后获得权力、“事鬼道能惑众”的谜样人物。她定居在城堡里,由100名男子守卫,1000名婢女、1名男子服侍。她通过这名男侍和外界沟通。她关切灵界的事,把统治的行政事务交给其弟。
依照至少公元57年以来有些倭国统治者遵守的习惯,卑弥呼在238年派遣朝贡团来魏。结果,像那些倭国统治者一样,她的统治地位获得魏的承认。然而,和其他倭国统治者不一样的是,她似乎被承认为整个倭地的统治者,而不仅是倭地之中一个王国的统治者而已。她也获得魏帝赠送的礼物,包括衣料、珠宝及镜子。她送给魏帝的礼物包括奴隶、衣料及朱砂。
依据《倭人传》,卑弥呼死于248年,享年65岁,下葬时有100名奴婢陪葬。她死后立一名男性为王,但民众拒绝服从,邪马台国陷于大乱,统治者重新协议,立卑弥呼宗女,13岁的壹与为王,国渐安定。
邪马台国是当时日本的权力中心,其他大多数倭国都效忠它。邪马台国究竟位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对《倭人传》的描述有极为不同的解释。大多数学者认为,邪马台(Yamatai)就是几百年后在奈良盆地出现的日本第一个国家大和(Yamato)朝廷,但有些学者则认为邪马台国位于北九州。
《魏书》与其他中国文献有关倭地的描述,乃是弥生时代与较早时代之间的一大差别——从史前史转变成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这个时代本身是短时期内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人们从狩猎者、采集者变成耕种者,使用的工具从石器变成金属工具。居所固定,社会明显阶层化。这些变革是社会、政治统一体成为国家的经济、技术基础。
(本文摘自肯尼斯•韩歇尔著《日本小史》,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12月。澎湃新闻经出版社授权发布,标题为编者所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