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个碳市场履约期结束,114个交易日成交76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王晶晶
2022-01-01 19:20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个履约期结束,全年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累计1.79亿吨,成交额累计76.61亿元。当天收盘价54.22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2.96%,超过半数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了市场交易。

全国碳市场成交量及成交价格情况(2021年7月16日-12月31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简称,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其中,挂牌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3,077.46万吨,累计成交额14.51亿元,大宗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14,801.48万吨,累计成交额62.10亿元。

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为125.573万吨,是欧盟现货二级市场的22倍,韩国现货二级市场的53倍。

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第一个履约期截止,全国碳市场或将短暂回归冷清,成交量将回落。但在迈向碳中和过程中,配额总量势必会逐年收缩,未来金融机构和个人等参与主体的扩大将带来更活跃的市场。

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2021年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投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浙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等企业已经完成了首次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

2021年是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履约工作涉及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发电企业,结构较为单一。2021年12月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简称,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在广州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表示,现已有计划在明年将有色冶炼和建材行业纳入国内碳市场交易,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

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樊东星表示,碳交易是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政府在确定碳排放总量目标、并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后,企业之间以碳排放配额为标的进行交易,一年之后政府组织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企业实际排放量,最终企业以实际排放量数为准,向政府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上海环交所总经理刘杰表示,“我们正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尽快把符合要求的投资机构纳入全国碳市场。”

2021年12月15日,上海环交所与光大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拟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全方位合作,推动金融市场与碳市场的合作与联动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但市场亟需专业的碳交易服务咨询公司,以及建立完善的碳交易金融环境,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碳定价能力与定价效率,推动全国碳市场更健康、蓬勃地发展。

    责任编辑:邵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