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新年第一问,一起向未来

澎湃评论员 东平
2022-01-01 19:3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划过天空,那落下的七彩光谱中,一定有一抹中国红。我们迎来了2022,中国人也首次在太空跨年,阳光照进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

“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昨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强调。在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特别提到了“正在浩瀚太空出差的三位航天员”以及无数正在奋斗奉献的追梦人。

就在新年的第一天,1月1日下午,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三位被习近平主席牵挂着的航天员与北京、香港、澳门的青年跨越太空,深入交流。对话热气腾腾,余音回荡天地。

崭新的时间、浩瀚的宇宙、年轻的生命,都是无限的可能。新年伊始,青春与星空碰撞,希望和梦想生长。

在北京主会场,一张张载人航天工程一线科技工作者的照片打在屏幕上。当年心怀飞天梦想的年轻人,如今已成长中国航天的中坚力量,而一批批年轻人的加入,又为这个集体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我相信,只要大家把国家利益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一往无前、战胜困难。”当被现场的同学要求分享一些战胜困难的亲历故事时,航天员翟志刚这样说。

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完成,到2005年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完成中国人太空首秀,再到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现中国人第一次太空漫步、2021年神州十二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交出了一份份让国人振奋、世界赞叹的精彩答卷。但回望过去,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因此,此次活动现场的同学们也都很关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中国航天人是如何顶住压力、完成任务的。翟志刚给出了上述答案。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生活的使命。”

中国航天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不是因为他们都是“特别”的超人,而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这就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翟志刚说,“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澳门,都可以从这一精神中汲取养分,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迎风生长。而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本身也离不开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就能在守望相助中迸发更大的伟力。

就像叶光富谈到的,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总是感到“安心”,因为在遥远的地面,有成千上万的航天人时刻牵挂着、守护着他们的安全;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祖国总会第一时间跨越天宇送来温暖和力量。

“天宫”之下,大地是一张弯弯的曲面,我们都是这个“面”上的人。无论身处内地,还是香港、澳门,作为一个个原点,我们都能和“天宫”连成一条直线。

这一条条线,或许看不见、摸不着,但伴随着我们的目光所向、心之所向,却是真实存在的:背靠伟大祖国,心系亿万人民,便有了勇气和底气。

“中国的航天科技很厉害,我希望未来可以为国家研究火箭!”当镜头转向香港、澳门分会场,许多同学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中国航天从未忘记港澳青年的航天梦想。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航天专家访问香港,引发了广大青年的强烈反响。今天,北京、香港、澳门三地年轻人的心,更因为共同仰望星空而贴得更近。

在中国航天科学家访港活动中,就有学生发问:“香港同学怎样才能投身国家航天事业?”这次“天宫对话”中,也有同学现场提问:“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才能从成千上万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叶光富对此回答说:“面对激烈的竞争,年轻人要静得下心、沉得下气,先磨练自己的本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港澳青年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也说明他们一直在认真思考,如何将自己人生的规划嵌入国家发展的坐标。

探索浩瀚星河的征程上,香港和澳门分享着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荣光,也以自身力量为国家航天事业增添熠熠星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国家也早已敞开怀抱,为广大香港、澳门青年提供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没有什么比共同的梦想更能汇聚人心,没有什么比真诚的对话更能增进感情。这场“天宫对话”,不仅仅是关于知识和梦想的问答,也是责任和使命的召唤:一起为了中国。

“我希望引导更多的青少年抬起头仰望星空,心里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作为第一位太空授课的中国“女教师”,王亚平感觉很幸福。

过去的一年,有6000余万中小学生收看了中国“天宫课堂”直播;讲述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真实故事的课文《太空一日》冲上网络热搜,得到网友广泛关注;表现中国早期航天人筚路蓝缕征程的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同样引发广大影迷热捧⋯⋯

正如由中西部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的孩子们亲手绘制的22幅太空画作品所显示的,这些美好的航天梦想和名叫“未来”的种子,已经在祖国花朵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人们比喻一件事很难,常说“比登天还难”。但作为一名航天员,叶光富的切身感受是,“登天”这件事比大家说的还难。航天员在通往飞天的道路上,都经历了严格的选拔、艰苦的训练,很多人一等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

幼苗在春风中破土而出之前,一定要经历一个漫长寒冬的蓄势和积累。对所有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实现梦想的年轻人而言,最需要做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梦想连着梦想,开拓者在传承者心中种下希望,这便是王亚平许下的太空愿望。

2022,一场“新年第一问”连接起遥远星河和华夏热土,定格在我们关于新年的记忆中,日后也将长久回望,因为我们记得,在那一刻,我们仰望星空,许下诺言,诉说热爱,一起向未来。

海报设计/赵冠群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