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级蜡染、刺绣非遗传承人杨林:一双巧手传承蜡染刺绣工艺

2022-01-01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新华法律援助网据时代安全新闻网贵州省安顺市消息(杨斌 杨俊 文/图)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有苗族人口10万多人,苗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刺绣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实用性高的传统工艺。在西秀区华西办二桥村村委会文化传承馆里,常常会看到一位老伯,拿着针线,巧妙构思后,挑花绣,打籽绣,马尾绣.......一针一线动作娴熟,在一块普通布料上渐渐绣成图案精美,五彩斑斓,款式美观的绣品,即具传统特色,又“潮”味十足。常去文化传承馆的话还会看到杨林拿着蜡刀,凭借一双巧手,在工作台上制作蜡染作品,他就是贵州省安顺市苗族蜡染,刺绣技艺的传承人杨林。

今年56岁的杨林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受家里老一辈人的影响,他从小就会蜡染和刺绣,早期家庭条件艰苦,虽然热爱传统技艺,但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杨林决定外出打工。1992年,安顺市成功举办首届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客,杨林很受触动,他觉得民族传统技艺只要能好好发展,肯定大有可为,但本地会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重视,不知什么时候就失传了。对于这种情况,杨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把它传承下去并推广到更多地方。于是,他重新“捡”起了放下很久的蜡染和刺绣技艺,开始从事蜡染和刺绣生产。

2018年6月,在政府支持下,杨林联合了本地多家传统手工艺生产经营户成立了西秀区蜡染刺绣协会,让苗族蜡染刺绣从以前的小打小闹,变得规模化,保障了产品质量,规范了价格,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吸引受众,杨林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结合,降低了制作成本,产量也得到提高。同时,他还从设计上下功夫,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元素,将苗绣和蜡染作为点缀装饰,制作成手提包、衣服、围巾、头纱等,调整苗绣制作材料,提升绣品质感,适应日常生活需求。对蜡染题材进行创新,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人文、山水等都是他的灵感来源。如今,蜡染和刺绣产品已远销海内外多个城市,大量的订单,让很多人逐渐将蜡染和苗绣作为收入来源。

2021年春节期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指:“把苗绣发扬光大,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又可做成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可以做出贡献。” 所以挖掘、整理、传承、发展“苗绣”民族传统工艺对乡村振兴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苗族刺绣简称“苗绣”,何时产生和发展,据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 “苗绣”是苗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个物质与精神的产物。其图案记录了苗族的世界观、美术观、幸福与苦难。“苗绣”一直延续至今,说明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苗绣经历了长期的隐存,显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事,步入文化产业是近10年来的事。从我的实践证明:“苗绣”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发展经济价值,因为“苗绣”工艺生产无需大量设置,可以家庭式生产方式,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随着时代和经济时期的历史变迁,很多村寨青年妇女都不会绣花了,“苗绣”濒临失传的危险。为了不能让“苗绣”失传,杨林便巧手传承蜡染刺绣工艺,发展建议助力乡村振兴。主要建议有以下几点:1、传承传统的“苗绣”工艺。刺绣作为一项技法复杂的传统,其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虽然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许多针法可以由机器来代人生产,但是机器批量制品大多做工粗陋,不得精品收藏。就是机器制品,精细部分还离不开传统的人工刺绣,绣法样式还需要人工来完成,刺绣手工技艺的发展还需要持续发展。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打工潮的兴起,农村人口大流动,留下来的本土艺人就不多。特别是“苗绣”艺人知识结构单一,创作和创新能力弱,教育、文化、民族工作部门应帮助“苗绣”传承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可举办“苗绣”工艺制作培训班,开展 “苗绣”文化进校园,请专业老师讲课,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民族文化,学习民族传统工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苗绣” 人才。3、“苗绣”产业。有关职能部门应支持 “苗绣”产业发展,建设以传统工艺为支撑的村落、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设计、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的方式,带动少数民族村民通过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在家门口轻松实现就业,为乡村振兴作贡献。4、建立“苗绣”图案数据库和传承人档案。5、优秀个人作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

杨林为传承蜡染刺绣工艺,更具体化,精准化,系统化地提出了匠人理念,并用实际行动和思路发展建议助力乡村振兴,订单走进来,产品走出去的运营理念。把苗族文化搭上乡村振兴的列车传承发扬光大。

杨林正在刺绣

来源:黔中早报2021年12月13日第05版 新华法律援助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