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评︱梁小民:2016年读书三百二十七本,推荐十本

梁小民
2017-02-02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我读书没有一点实用目的,与打麻将、跳广场舞的老人一样,是为填补退休后的无聊与空虚,在排队通往八宝山的路上不至于太急迫。所以,我读的书必须有趣。正在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中青年人当然不会如此读书。不过我想,他们在工作疲劳之时也需要休息放松,想读一点没有实用价值的书。因此,今年荐书,我决定以有趣为中心,以便同时适用于闲人和忙人。

“有趣”是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的,正如“美”一样。某一本书,你读来兴趣盎然,别人觉得味同嚼蜡,正如你认为某个女子美若天仙,别人觉得平平无奇一样。因此,我要提出“有趣”的几条标准。

第一,无论是什么内容,让人一读起来就放不下,吸引你直至读完。读一本没有实用价值的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本书一定有趣。

第二,仅仅吸引人还不够,许多网络小说也极为吸引人,但不属于我说的有趣之列。有趣的书必须有实质性内容,读了能引起你思考更多的问题,使你恍然大悟。尽管有许多书写的是同样问题,但这本书能使你得到新思路,产生新见解。

第三,包含了许多新知识,让你扩大了知识面,知道了更多的事,有新奇之感。

第四,即使写学术问题也用通俗写法,活泼而清新,不能是八股式论文或专著。

第五,语言美,且有点幽默,译文则要信、达、雅。

当然,一本书要能同时达到这些标准不容易,但起码要基本达到。此外,我还特别关注未受关注的书,就是不曾出现在任何一种好书评选中,甚至连候选名单也上不了,媒体上也评论不多的书。当然,我日常关注的媒体不多,且不会上网,不能看网上书评,我所理解的“未受关注”也许要打点折扣。

按我的标准,今年我评的十本有趣的书如下。

1.《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金耀基,广东人民出版社)

转型是当前中国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热门的问题。所有人都关心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国家,中国文明如何转变为现代文明。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一直关注中国的转型问题,著作颇丰。有代表性的是1966年在台湾出版的《从传统到现代》,2010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增订版(上、下两册),可惜现已不易买到。更重要的是,从那时到今天,金先生的思想也有了新发展。《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金先生近期关于这一问题的多次讲座。尽管主题不同,但都围绕转型这一问题,内容通俗而有趣,对我们思考中国转型问题极有启发。

读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观点。第一,现代化就是市场经济加民主政治。西方发达国家先实现了现代化,从传统社会转到现代社会,也就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也是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第二,现代化并不等于“美国模式”。虽然现代化的目标是市场经济与民主化,但各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差别极大。因此,尽管最终目标相同,但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形式并不同,市场化的程度与民主化的形式并不同,不会是美国的模仿秀。而且,更重要的是,所走的道路并不相同。其实今天西方各国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形式也并不同,在历史上走的道路也不同。何况今日未现代化的国家历史与现实比西方各国的差别要大得多。实现现代化正如船过三峡,各国遇到的险阻不同,如果一味模仿美国,可能会出现重大挫折,甚至沉船失败。所以作者批评了美国人一心向世界各国推销美国模式的错误;走自己的路,就是中国文明现代转型的核心。第三,现代化与传统并不矛盾,并不是只有破“旧”(传统)才能立“新”(现代)。现代化当然与传统不同,但现代化转型要利用传统中有益于现代化的精华,完成转型后仍会保留传统的优秀文化。我想,金先生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他还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读这本书。

2.《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中信出版集团)

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短缺,但诈骗之事很少见。市场经济时代,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诈骗往往防不胜防。从广告诈骗、电信诈骗到网络诈骗,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诈骗者能成功?为什么受骗者会上当?两位诺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合作,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书名《钓愚》,表明诈骗如同钓鱼一样,是钓那些愚蠢的鱼。诈骗者能钓到愚,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可以用这些信息当鱼饵(当然,也因为他们的无良)。受骗者之所以上钩,则在于他们的“愚”。这“愚”一是源于贪心,总想一夜暴富,二在于他们缺乏信息,把诱饵当大餐。由此而导致了非理性行为。总之,诈骗的发生一在于信息不对称,二在于人们的非理性。阿克洛夫由于对信息不对称的分析获得诺奖,席勒由于对非理性行为的分析获得诺奖。两位大师合作,分析诈骗问题,自然是珠联璧合。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学术造诣极深,但又善于用通俗的语言、有趣的事例把诈骗的实质讲得深透。读这本书你不会觉得他们高深莫测,只觉亲切而贴近现实。

3.《与天下共醒:当代中国二十位知识人谈话录》(葛兆光、吴思等口述,李怀宇采写,中华书局)

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所学所思往往比大众更深刻,也更有影响。本书的第一个优点是入选的知识分子具有代表性。这二十位知识分子涵盖了不同领域,是各自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能大体反映知识界的状况。第二个优点是,这些知识分子在访谈中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及研究成果作了通俗、重点突出的介绍,使外行读者也能加深了解,拓宽了知识面。特别应该指出,这些知识分子虽然年龄不同,社会阅历不同,但都具有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双重身份,不仅关注专业问题,而且对社会热点也有深入思考。本书的第三个优点在于,李怀宇先生把这些访谈整理得很好,语言流畅而亲切,所提的问题也切中要点。李先生还出版了采访旅美学人的《家国万里》和港台知识人的《各在天一涯》,都值得一读。

4.《数学与人类文明》(蔡天新,商务印书馆)

我认为数学是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数学不仅仅教给你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你一套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我们小时常把聪明的同学称为“数学脑瓜”,是指数学好才聪明。虽为孩子的戏言,想来大体是不错的。因此,我一直想推荐一本数学史,我读过几本,觉得还是太专门,太难读,一般人难免望而生畏。但读了这本《数学与人类文明》,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兴趣读下去,而且会有所收获。这本书讲的,当然是从古到今的数学史,但相当生动,没有数学基础的人也可以读懂。数学的发展主要在西方,但作者并没有忘记中国,也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对数学的贡献。更可贵的在于,这本书着眼于从整个人类文明的角度来介绍数学史,这就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了。本书作者蔡天新先生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专业功底之外,又有广博的知识,文风晓畅、有趣,读来仿佛听他将古今数学史娓娓道来,如此水平,令人敬佩。蔡先生还有另外两本关于数学的书《数学与玫瑰》和《数学传奇》,可惜我还没读过。

5.《假如海洋空荡荡:一部自我毁灭的人类文明史》(卡鲁姆•罗伯茨,北京大学出版社)

随着霾的加剧以及由此引起的航班延误、取消,高速公路封闭,学校停课,汽车限行,肺癌病人激增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对周边环境的恶化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但对物种灭绝,尤其是海洋污染与海洋生物灭绝这类暂时还没有明显影响我们生活的更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还并没有深刻、切身的认识。《假如海洋空荡荡》正是要告诉我们,这种环境恶化的危害性有多么可怕。应该说,海洋污染与海洋动物灭绝,对人类的未来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全书从海牛消失讲起。十六世纪之前,大海牛广泛分布,由于人类捕杀和栖息地消失,以后集中到白令岛这最后一个据点,1741年完全消失。之后又是海龟。以前加勒比海的海龟有三千万至六亿只,现在却所剩无几,鲸鱼、海豹、海狮、海象等都陆续走上了灭绝之路,如此下去,海洋最终必然是空荡荡了。尤其是工业化以来,捕捉海洋动物的武器日益现代化,更加剧了海洋动物灭绝的速度。尽管各国也出台了一些法律,采取了不少保护海洋动物的措施,但由于各国利益不一致,有些国家只顾自己的短期利益而不顾人类的长期利益,加之公海执法亦有许多困难,所以,这一问题仍在恶化。本书作者搜集了早期许多探险家、海盗、商人、渔民和游人的各种文字记录,以铁一般的事实展现了海洋动物遭受荼毒的真实情况,很多情况是我们根本不了解的。这本书写得像小说一样好看,故事极为吸引人。译者吴佳其先生是研究海洋自然资源管理的博士,译文读来极为舒服,真正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增进对严肃的海洋环保问题的认识,在众多关于环保的书中绝对是一流的。

6.《百年旧痕:赵珩谈北京》(赵珩口述审订,李昶伟录音采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今日北京已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却不复古都的温文尔雅。过去的北京究竟什么样,不用说明清时代,就连民国的北京人们也早已遗忘。不过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人们对过去的北京有了更多的兴趣。尽管有不少学者努力从文献资料中重拾旧北京,但毕竟还是隔膜的。赵珩先生出身北京书香世家,从小生活在这座古都,不管是与前辈的交游,还是自身的生活经历,都让他对民国北京有着生动、真实而亲切的认识。这些认识结集成书,就是《百年旧痕》。

这本书包括了北京的地理、生活、人文与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内容相当全面。先从北京的城与城门讲起,概述了北京百年来的变迁。然后讲北京的住,即著名的四合院,以及衣、食、行与节令礼俗。再讲北京的文化,包括教育、医疗、公园、画坛,京剧,音乐,商业、社交、收藏、人口等。作者对老北京名流的生活极为熟悉,他讲来如数家珍,我读来真实亲切。此书既是可贵的历史资料,又具有生动的故事性,三十多万字,读来一点也不觉得长。我想,无论是否曾在北京生活过,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7.《从晚清到民国》(唐德刚,中国文史出版社)

晚清这一“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外国学者一向重视对晚清的研究,著名的“剑桥中国史”系列当中,《剑桥中国晚清史》就有厚厚两大卷。要想理解今日中国,晚清史也是必不可缺的。不少晚清史固然资料丰富、观点深刻,但毕竟学术性太强,一般读者很难读下去。唐德刚先生不仅学术功力深厚,还是“讲史高手”。所以,了解这一段历史,我推荐看唐先生的《从晚清到民国》,此书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近代史著作,但晚清以来的重要事件,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都讲到了。通过这些重大事件,我们可以对这一段历史有完整而又重点突出的了解。其次,唐先生作为海外华人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不同于国内史学界的传统认识,无论你同意不同意他的观点,都是一种有益的启示。比如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批评,近年来国内才开始接受。在“自序”中提出的渡过“历史三峡”问题,对我们认识整个近代史极有帮助。最后,内容决非学究式的,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历史,让每个人都读得津津有味,且语言活泼、生动、不乏幽默,亦非一般史学家能做到的,读之有趣,读完又给你许多启发,于休闲之中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水平,真值得一读。

8.《菜单中的秘密:爱丽舍宫的飨宴》(西川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法国的美食名冠全球,爱丽舍宫的国宴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西川惠驻巴黎期间采访爱丽舍宫,特别注意到了法国国宴的菜单与酒单。这份国宴菜单不仅仅是向国宾展示法国美食,而且包含了重要的政治信息,正如十九世纪法国美食家萨瓦朗所说:“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来宾所代表的国家有法国的关系亲密不亲密,对法国的重要程度如何,法国总统与来宾的个人关系亲密不亲密,法国骨子里对这些国家的态度如何,都体现在国宴上的菜单和酒单上。把每次宴会的前菜、主菜、甜点排列组合起来,再配上不同的白酒、红酒、香槟,就可以看出大餐背后的政治了。至于不同的菜单与酒单如何反映了政治因素,我想,大家还是看书,比我复述有趣得多。这本书值得看,首先在于可以让你了解法国美食与美酒,这也是一种知识。其次通过作者对菜单、酒单的分析,所看出的政治因素对我们了解世界各国的关系大有帮助。最后这本写得特别有趣。我要加上“特别”二字,能把国宴的吃喝这件事写得如此深透又如此有趣的书并不多。我还特别注意到书中的一个细节:法国国宴从十八道菜到八道菜又到现在的五道菜,用餐时间也固定为五十五分钟。我想,这种国宴的改革对我们也不乏启发吧!毕竟国宴不能用珍贵的食材与量大来展现国威。奢侈是暴发户的心态,适量与体现一国美食特色,才是正常的大国风范。

9.《画在人心的苦闷上:李宗陶艺术访谈录》(李宗陶,鹭江出版社)

中国的绘画有几千年的历史,巨作精品众多,也形成了深厚传统。但我总觉得传统太过强大,重彩山水、工笔花鸟、仕女人物现在仍然是主流,而今人的画艺又不如古人。如此没有创新地发展下去,出路何在?原因可能还在于封闭太久。中国现代画家中除了赵无极、林风眠、徐悲鸿等少数留学国外者外,对西方绘画的传统与创新极少了解,有的甚至采取对立态度,把裸体画视作“色情”,把现代艺术称为“颓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一批年轻艺术家既熟悉中国画传统,又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学习,才终于艰难地取得突破。本书作者采访了十五位艺术家(其中主要是画家,而且大多出身于四川美术学校),谈了他们在艺术创新中的经历与艰苦。当然,现在他们已经老去,但这些新时代艺术开创者的贡献,我们不能遗忘。

我认为,每个人都该有点艺术修养,无论你爱与不爱,都该了解当代艺术的状况。对许多人来说,当代艺术修养都是一块短板。因此,我特别推荐这本中国当代艺术家访谈录,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苦闷,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所想、所思、所为。这本书的作者艺术修养很高,又善于提问,即便你对艺术一窍不通,也不会遇到阅读困难,反而会兴味盎然,庆幸自己走进了一片新天地。

10.《优雅》丛书(何寄澎主编,中信出版集团)

最后我要推荐的这套丛书共十本,今年出版了五册:《如何看中国画》《当书法成为艺术》《陶瓷之路》《中国图书三千年》《诗歌在唱什么》。书都还没出齐,我却迫不及待地推荐,只是因为这套书太好了。我们现在讲国学,往往重点放在四书五经上,其实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包括了历史上留下来的所有优秀文化,包括绘画、书法、诗歌、陶瓷、图书、花艺、篆刻、建筑、茶,以及最古老的戏剧昆曲。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对这些体现中国文化的东西,起码要了解一点。这一套书集中介绍了这些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这套书是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的,除还未出版的最后一本《昆曲的声与色》外,全由台湾学者撰写。许多作者都是顶尖专家,举个例子,《如何看中国画》的作者王耀庭先生就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这个处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的。其他作者,或是台大教授,或是某一方面的领军人物,但他们的文风并不玄奥难解,而是以深厚学问为基础,通俗、有趣地向读者普及相关知识。我认为,所谓大家,就是让精深的学问也能为大众所理解的人。这套书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内容博大精深,但谁都能读懂、爱读。台大何寄澎先生主编的这套书,功比山高。十本书也许很难读完,但没关系,先买一套,对哪本有兴趣就先读哪本。而且这套书文字与插图配合极好,装帧可谓典雅,放在书架上也能增色不少。

十本书的指标用完了,其他的书只好割爱。诸如中信的《穿越百年中东》《旅行与读书》、三联书店的《欲望之石》等,都值得一读。其他出版社也有许多好书,如浙大的《太太的历史》、社科文献的《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血疫》、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的《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鹰翼行动》等。只评十本,当然挂一漏万。我考虑,一个爱读书的人无论多忙,一年读十本(最后的“优雅”任选一本)应该不难,故而以十本为限,并非追求国人习惯的“十全十美”。

今年共读书三百二十七本,来自五十六家出版社。其中十本以上的来自五家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四十八本,三联书店四十七本,社科文献出版社二十七本,浙大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各十七本,总计一百五十六本,占所读书的百分之四十八。我挑选的标准主要根据我的兴趣以及获取是否方便,仍以外国作者为主。

2016年已经过去了,但愿2017年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尤其希望中国学者写出更多好书。

(特别感谢澎湃新闻实习生董熙良整理文字稿)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