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四初五迎财神:热闹胜过初一,买条鲤鱼送元宝
在上海旧俗中,相传在正月初四这一天财神要下界巡视,因此正月初四有“财神出巡”活动,即抬着财神塑像沿街出巡。
上海的“财神出巡”活动在清代已经初具规模,又以上海城隍庙最为热闹。当时《申报》报道:“正月初四日,上海城隍庙前财神出会。此财神白面黑鬓红袍,即财帛司也,而俗谈以为即五路财神,不知五路则五神,此一神,非五路也。神高六七尺,坐显轿,执事咸备。初四夜财神出会,此风他处所无”。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日军侵占上海,上海的“财神出巡”活动因而停止,从此未再恢复。正月初五为“财神日”,为尽早迎接财神,旧时民众一般于正月初四夜间即在家祭拜财神、燃放爆竹等,也有到城隍庙等寺庙叩拜、烧香。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月初四到寺庙迎财神的民众越来越多。
据文献记载:“是以上海每至元月四日之夜,通宵达旦,终夜不眠,爆竹之声,不绝于耳,盖无不欲财神之光临也”。《老上海》又载:“五日迎接财神于初四晚举行之”。为了顺应信众祭拜财神的需要,自2001年起,上海城隍庙于正月初四夜举行隆重的接财神仪式。21时左右开始让香客进入,23时进行迎接财神的法会仪式。仪式持续40分钟左右。
民国年间,上海流行的一首《新年十日歌》这样唱道: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蜡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正月初五是“财神日”,俗称“五路财神日”。对于“五路财神”,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一般认为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
按照老上海习俗,为迎财神,各店家在客堂正中挂上五张财神爷的神祇像,在店门两侧悬挂贴有店名的纸灯笼。供桌上围上绣花的红绸桌围,桌上或供三牲,或供五牲(除猪、鸡、鱼外,再加上羊肉、牛肉);或用粉制元宝,叫“糖元宝”,以讨“招财进宝”之意。迎财神时,掌柜就率领全店店员向财神像行三叩礼,然后走到街头放鞭炮,在鞭炮声中,各商店纷纷把店门打开,欢迎顾客进门。这时,店中伙计有的摇算盘,有的敲秤盘表示欢迎,响声一片。
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了。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忽闻吉语听来切,元宝一双金鲤鱼。”上海传统民俗中,为迎接财神,用极活泼的鲜鲤鱼作为元宝鱼是不可缺少的。鲤鱼谐音“利余”,正如“最是痴心供祭品,鲤鱼恰近利余音”。因此,在老上海,初五前一天,就有人担鱼在街巷叫卖,称为“送元宝”。
新中国成立之初,接财神作为一项铺张浪费的迷信活动遭禁止,1970年代末逐渐恢复,1990年代后,随着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推进,许多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相继恢复开放,上海市民对财神的信仰恢复到1949年以前的水平。
民国年间,上海流行的一首《新年十日歌》这样唱道: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