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敏家》:母女之间的爱和怨
原创 李娜yuer 娜姐的光影笔记 收录于话题#生活/随笔/杂谈 56 个 #电影/剧集/书 141 个
01
《小敏家》追到现在,除了喜欢看周迅的穿搭,最触动我的,就是剧中呈现的“母女关系”。
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理想式的关系,尤其是母女之间,总是“爱”和“怨”交织在一起的。但这种“爱”和“怨”,又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羁绊。
剧中,小敏和妈妈王素敏的相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和气的,彼此之间甚至保持着一种边界感和客气。王素敏想要去住养老院,小心翼翼地和小敏商量,也小心翼翼地流露着她的孤独——她白天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到了晚上小敏下班,她看到女儿那么累,又不忍心找她陪自己聊天。
小敏很快共情到了母亲的处境,支持她去养老院住,并且一再强调,如果住得不舒服就回来。
没有以孝顺为名的捆绑,也没有以亲情为由的控制,在这个小片段里,我看到一种情感上的“克制”:我爱你,也担心你,甚至会责怪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我支持你的决定。
这种克制,其实是一种深爱。
她们之间当然也有“怨”。
最激烈的一次争吵,王素敏气到买火车票回老家,而她们彼此心里都是委屈的。
小敏的委屈在于,她当年的婚姻是妈妈强势做主的,后来丈夫变得滥赌成性,她要离婚,妈妈却把结婚证藏起来。她认为自己婚姻的不幸,妈妈是有责任的。
王素敏也委屈,她觉得自己当年为女儿找的结婚对象,是条件最好的,谁能想到他后来变成那样呢?而且,她多年来帮女儿带孩子,到了北京也是每天做家务,付出很多,却落得埋怨,当然委屈。
02
剧中另一对母女,李萍和陈佳佳,彼此之间的“怨”更深。
李萍离婚再嫁,总觉得对不起女儿,于是在物质上尽全力补偿,并且为她的前途殚精竭虑,早早规划好出国的路。
而陈佳佳对妈妈总是充满怨恨,觉得她自私,控制欲强……直到一次吵架,李萍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流产了。并且她没有因此责怪女儿,更是在丈夫的追责之下,全力袒护女儿。
从此陈佳佳似乎有了改变,不再活在对母亲的怨恨和对抗中,她变得更能理解母亲也有自身的局限和苦衷。
当女儿感受到母亲的爱,一定会回馈爱。
后来的佳佳变成一个sweet的女儿,在李萍遭遇丈夫破产和出轨的双重打击之后,给予她很多理解和支持。
我看到母女之间那种天然的爱,以及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更深的包容和理解。
03
我也怨过我妈。
不是怨她对我不好,而是觉得她为家庭付出太多,怨她的软弱和固执,对自己造成了伤害,也带给我很多心理阴影。
20多岁的那些年,可能是我最膨胀的时期,觉得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见识了很多大世面,看待自己的家人,总是充满傲慢和挑剔。
直到我自己经历一些挫折,明白很多事并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掌控,也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和无奈之后,那些“怨”才变成了一种温柔和理解。
同时我也很爱我妈。
我总是会心疼她,希望我可以尽力弥补她人生的遗憾。我自学中医,有一个很大的驱动力,就是想调理好我妈的慢性病,让她变得更健康和快乐一点。
中间经历了一些误解和不快,后来我发现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种执念——我总是觉得,无法报答她对我的爱,让我觉得非常挫败和难过。
可是,这世间的母爱,或许从没要求过回报吧。
昨天和群里的小伙伴聊天,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哪怕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只能承担各自的命运。
所以少一点执念和寄望,也许更轻松愉快一点。
我过去曾傲慢地想,如果我做了母亲,一定会很优秀,很完美。现在我为自己的傲慢无知感到羞愧。
有时候回想童年的生活,在那样困顿匮乏的岁月里,我妈能够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对人对事的善良和正念,以及对我的正向引导和教育,我就觉得她非常非常了不起了。换做我,真的未必能做到。
未来我也会成为一个母亲。
我还不知道会怎样和孩子相处,但我确定的是,我们之间也一定会有很多的爱和怨,苦涩与甜蜜。我的焦虑和担忧,以及不被理解,一定不比我妈少。但无论如何,母女一场,都是这一世最深刻的缘分了吧。
点个“在看”,就当鼓励我了~
PS,
1,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啦,祝大家新年快乐!
2,这一年最让我受益的,就是自学了中医。推荐一下小白入门级中医科普类书:徐文兵,懒兔子,罗大伦的书都可以先看看,还有喜马拉雅上的相关课程都不错哦。另外,如果是想要深入学习经方,可以看倪海厦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解读,网上就可以搜到教学视频。
3,这一年读过的,比较喜欢的文学类作品,也推荐几本书给你们,仅供消遣:
村上春树《第一人称单数》
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集》
黄利群《海边的房间》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
杨本芬《秋园》《浮木》
梁再冰口述《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
何大草《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
庆山《一切境》
苗炜《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文学体验三十讲》
原标题:《《小敏家》:母女之间的爱和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