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北治霾随记(6)治霾,须制定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陶光远/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2017-01-24 19:41
市政厅 >
字号

去年,我陪欧洲某著名钢铁技术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在河北某钢铁公司考察烧结工艺后,这两位工程师告诉我,按照欧盟的标准,这个钢铁公司的烧结工艺的烟气排放是比较清洁的,虽然与欧盟的最高水平有一些差距,但欧盟很多钢铁企业的烧结工艺的烟气排放还没有这个企业清洁,印度等国当然就差得就更远了。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的很多钢铁企业,污染物的减排水平,在全世界尽管还不是领先,但已属于先进的。其实,这从河北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上也可以反映出来。譬如,烧结机的燃烧烟气颗粒物排放上限,河北省标准的地方标准就比国家标准要严格。

如果河北省钢铁企业的排放达到比国家标准还严格的河北省地方标准、甚至达到世界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河北省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就不需要进一步地减排了吗?回答却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河北省钢铁工作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太大。我们比较一下:欧盟的国土面积为400多万平方公里,年产不到2亿吨钢,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每年炼不到50吨钢;而河北省19多万平方公里,年产2亿多吨钢,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每年炼1000多吨钢。按单位国土面积的年炼钢量计算,河北是欧盟的20多倍!也就是说,即便河北省单位钢铁产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欧盟相同,在单位国土面积上,河北省钢铁工业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总量就会是欧盟的20多倍!

考虑到钢铁和炼焦产业是河北省最大的工业污染源,是非采暖季对河北省大气的第一大污染源。因此,如果要治了河北省的霾,对河北省的钢铁工业来说,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1、大幅度削减钢铁工业的产能。

问题是:为了治霾而削减产能,削减多少才够呢?削减20%,那是毛毛雨,跟没削减差不多;削减50%,肯定也还差得很远;即便将河北省钢铁产业的产能削减90%,将钢产量降到2000万吨/年以下,如果单位钢铁产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欧盟相同,在单位国土面积上,河北省钢铁工业排放出来的污染物也是欧盟的两倍多!而去掉2亿吨的钢铁产能,按每吨钢的综合产能投资为2500元计,则经济损失会达到约5000亿元!且不说大部分钢铁企业的职工将失业,产生严重的就业问题,还有,中国仍然需要大量的钢铁,这么大的产能搬到哪里去呢?搬到哪里都会将相同量的污染物带过去。中国还有哪里大气质量很好,大气环境容量很大?恐怕只有海南和西藏,以及荒无人烟的荒漠了吧?显然,此路不通。

2、大幅度提升环保标准。以当今世界上最严格钢铁工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上限为基准,成倍、成十几倍甚至成几十倍地降低。

由于环保科技的发展,今天大幅度地降低燃烧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可以实现,而且增加的成本也是有限的。在不远的将来,如果烧结机燃烧烟气的排放标准从现在的河北省特别排放标准(颗粒物<4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8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300毫克/立方米),提升到燃气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标准(颗粒物<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50毫克/立方米),则烧结机——这个在钢铁工业中超过50%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均超过50%的最大污染源,其在河北省的污染物总量就可以从每年的几万吨颗粒物、1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20万吨左右的氮氧化物,下降到每年只有几千吨颗粒物、2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4万吨左右的氮氧化物,这个量在河北省整个的大气污染物中,真可就算得上是微乎其微了。而即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如此低的水平,每吨钢要增加的成本也就是几块钱,远低于吨钢生产成本的1%。显然,想要彻底治了河北省的霾,这是唯一可以走得通的道路,但走这条路的代价却并不是很大。

要说明的是,德国很多环境要求苛刻的地方,也会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上限。譬如,位于纽伦堡市区内距市中心不到3公里的纽伦堡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烧烟气中的若干污染物排放值就非常的低(2016年12月的月均值,单位为毫克/立方米):

注:脱硝(氮氧化物,NOx)要用氨水或尿素。氨若逃逸到大气中,会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合成为硫酸铵和硝酸铵。所以但凡用氨水或尿素脱硝,就需要对烟气中的氨进行检测。

制定世界上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河北省的产业发展,也不尽是经济负担。因为,如果河北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成为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准,也就意味着河北省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对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对于河北省的新兴产业发展,意味着什么?结论不难悟出来,点到为止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何继江”,略有删改)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