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记者倪弋:开局之年,用公平正义书写担当 | 2021记者看法院

2021-12-29 15: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转自:最高人民法院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2021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人民日报记者 倪弋

开局之年,用公平正义书写担当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开启。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离不开人民法院继续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使命担当。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攻坚,让受害群众更早拿回被骗资金,更及时感受到司法的正义与温暖;深入推进执行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清除了一批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司法公信力的顽瘴痼疾,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围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加大食品安全司法保护、加强电商平台治理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形成一批让人民群众见到实实在在成效的成果……一场场新闻发布会,一次次的实地采访,我见证着人民法院保障公平正义“不停步”、保障司法服务“不打烊”的如一坚守。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没有终点,不断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也永远在路上。开局之年,人民法院工作成果丰硕,展望未来,相信人民法院将以更昂扬姿态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找准找实司法精准发力的切入点、结合点,以人民法院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作出积极贡献。

代表作品

一辈子守护公平正义

——追记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庭长杨军

担任法官23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庭长杨军(见上图。涂娜摄)坚守法治信仰,秉持公正司法,办理近4000起案件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2020年7月29日,杨军在连续工作22天后突发疾病,倒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年仅52岁。

近日,追授杨军同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表彰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人们含着悲痛深情怀念,讲述他的故事,追忆他的精神……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牵挂的仍是办案”

“我手头的涉黑案时间较紧,得请同事们帮忙了。”沙市区法院院长邹应斌至今保留着杨军发给他的这则信息。

2020年7月24日下午。杨军准时参加“6·03”涉黑专案联席会议,和办案人员讨论案情和证据补充侦查情况。下午会议一结束,杨军就一刻不停地赶回办公室整理案件材料。

7月25日,杨军推延了和爱人去武汉给儿子过生日的行程,全天参加审判委员会会议,这已是杨军连轴工作的第二十一天。审判委员会会议结束,他继续和同事讨论涉黑案件相关案情。同事们看他一脸疲惫,都劝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杨军一如既往用这句话回应大家的关心——“等把案子办完了,我再去医院”。

讨论结束,杨军不顾疲惫继续加班审阅“6·03”专案材料,晚上9时许,他感觉胸背剧烈疼痛,被送往医院救治。7月29日凌晨2时30分,经抢救无效,杨军与世长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牵挂的仍是办案。”回忆起杨军生前的最后时刻,邹应斌几度哽咽。

在同事们眼中,杨军总是在与时间赛跑,苦干实干、争分夺秒是杨军的鲜明特质,办案几乎成了他的全部。

“公正是法官的初心使命和生命,是一辈子的坚守”

杨军常说:“公正是法官的初心使命和生命,是一辈子的坚守。审判工作有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2018年底,“5·12”专案进入审判阶段。5名被告为获取非法利益,长期把持一小区砂石水泥供应销售,采用言语威胁、滋扰、聚众造势等非法手段排挤、驱赶其他市场竞争者。该团伙一经查处,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一时群情激奋。

仔细研究案情后,杨军敏锐地察觉到,该案犯罪行为并不符合黑社会组织犯罪特征,更符合恶势力犯罪集团表现。当时正处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是涉黑还是涉恶,究竟该如何认定?社会上对此产生了不同意见。“社会关注度再大,也不能突破法律。越是案情重大,越要严格依法裁判。”最终,杨军依法将此案认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

不错不漏,不枉不纵。杨军对“5·12”专案的审理,正是广大法官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始终坚持严格依法办案的生动缩影——坚持以审判为中心,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铁案。

2019年底,杨军承办一起涉案金额达13亿余元、涉及集资参与人4152人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犯罪成员众多,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扰乱社会金融秩序,造成投资人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面对复杂案情,杨军始终一丝不苟,认真核实每一个细节,仔细推敲每一句证词,积极与公安、检察机关及时沟通,补充侦查,200多本卷宗,他硬是在15天内就“啃”完了。

最终该案依法顺利审结。148页近10万字的判决书,不仅事实阐述清楚,法律关系清晰,而且4152名受害人的每一笔钱款都查得明明白白,每一笔退赔都算得清清楚楚。

“我只有把工作做好、把底线守住,才对得起法官职业,对得起共产党员身份”

作为手握审判权力的刑事法官,杨军时常面对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杨军始终铭记:一纸判决能影响当事人的命运,法官行使的是国家赋予的审判权力,唯有廉洁自律、公心用权。

法官与律师,难免会因办案而产生交集。对于少数律师或含蓄或直白的吃请邀约,杨军总是直接回答:“关于案子,有什么理、有什么话,我们法庭上说。”而对于律师们的合理合法诉求,他却不厌其烦地通过法官会见的形式,耐心听取、细致沟通。“杨军法官一贯秉公司法、铁面无私。”这是律师们对杨军的一致评价。

多年来,杨军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没有接受过一次吃请,更没有办过关系案、人情案。杨军的儿子杨昶说,“涉案不进家门”是父亲为家人定下的铁规。

公者无私,平者无偏,正者无畏。23年办理近4000件案子,就没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就没有一次害怕被打击报复?曾有人问杨军,对此他回答:“我只有把工作做好、把底线守住,才对得起法官职业,对得起共产党员身份,只要我公正审判、清正廉洁,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在律师朱天鹏心中,杨军多年来一心扑在工作和办案上,不善社交。然而,当他去世的消息公布时,网友的留言哀悼纷至沓来;当他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自发前来悼唁的人络绎不绝,一幅幅低垂的挽联书写着无尽悲痛。

一位法官何以赢得众人的尊敬?正如一名网友对杨军的留言:“头顶国徽天地正,一身法袍气自昂。审判台前明善恶,法槌起落正义扬。”他用汗水和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诠释着对法治和公正的坚定信仰,也激励着人民法院广大干警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坚守和担当,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更大力量。

成立7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审结案件11万余件

以公正高效司法护航创新发展

图①: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庭现场。

图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庭庭审现场。

图③:技术调查官协助勘验事项。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挂牌成立,成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首家专门法院和司法改革先行先试的试点法院。成立7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充分发挥专业化集中审理优势,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强化司法对创新的规范、激励和指引,打造知识产权诉讼国际优选地,年受理案件从2015年的9191件增长到今年约2.6万件,累计审结案件11万余件。

着力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难题

2019年12月2日,手握一纸裁定,某大型跨国科技公司的代理人辛律师长长地舒了口气。

当天上午,辛律师就52件涉案专利提出诉前保全申请,理由是相关专利的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应当归其代理的公司所有,却被登记于他人名下,随时有被处分的风险。而专利一旦被处分,将面临难以估量的损失。对于诉前保全,由于其紧迫性,法律规定的期限只有48小时。然而,从当天上午收到保全申请,到下午法官团队成功冻结52件专利,在严格依法办理的同时,仅用6小时就将当事人的诉求妥善解决。

这起诉前保全案件,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缩影。建院7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多措并举,着力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难题,通过积极探索证据妨碍排除制度,在多起案件办理中依法转移举证责任,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边是权利人“赢了案件、输了市场”的困境,另一边是疫情防控下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巨大压力。对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精准把握损害赔偿标准,对不同类型的专利侵权案件进行合理区分,积极引导权利人进行诉源维权。2020年,对于批量控告产业末端小商户的系列案件,均案判赔1.3万元;对于位处侵权链条源头的生产厂商,均案赔偿额达到52万元。在坚持做到案赔抵损的同时,又严厉遏制滥诉行为,助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始终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放在审判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紧紧牵住侵权赔偿数额标准问题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能够合理体现知识产权真正市场价值的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靳学军说,目前该院各类侵权案件的平均赔偿数额逐年增加,并为其他法院案件侵权赔偿审理提供了类案标准的有益参考。

2016年,在某知名服装品牌商标侵权案中,基于原告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被告主观恶意明显、侵权行为持续时间长等事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按被告因侵权获利的两倍数额确定了惩罚性赔偿数额,该案也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

发布商业秘密保护、适用惩罚性赔偿等方面的举证指引和司法建议

“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绝不仅限于个案审理,还应充分发挥司法保护具有的程序规范性、举证充分性、过程公开性、文书说理性等优势,强化司法对创新的规范、激励和指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作为全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基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坚持发布强化商业秘密保护、适用惩罚性赔偿、反垄断司法审查等方面的举证指引和司法建议,回应国内外创新主体热点关切。

2020年4月15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涉化学药品专利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线上通报。“因不够了解法律相关规定,一些医务人员钻研多年的技术成果在申请专利时功亏一篑。这次新闻发布会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及时专业的指引。”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说。

化学药即人们常说的“西药”,是医药专利的重要来源,相关案件技术含量高、法律适用复杂。同时,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迅速,但相关案件也呈现出专业代理人少、申请撰写不规范、专利授权率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因案施策,总结出不同应对措施。针对化学药,重在通过专业审判严控专利质量,例如采用“专业审判团队+医药技术调查官”的审理模式,除了3名技术类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外,还指派了来自医药实务一线的技术调查官。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规律,对专利申请、维护和保护等各环节进行详细释明,让“偏方”“古方”向医药专利的转化过程做到有章可循。

商业秘密是保护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认定及权利范围并不像商标权或专利权那样相对清晰明确,侵权行为也较为复杂和隐蔽。

为破解此类难题,引导当事人在诉讼中积极有效举证,2021年10月2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布《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诉讼举证参考》,从4个部分、11个方面,对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关于权利基础、侵权行为、程序事项的举证参考等多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多方位全流程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2018年12月的一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第二十六法庭内,代表两家大型跨国通信公司发言的律师激烈争辩;庭下坐满了来自双方的技术专家、经济学专家、高级法务。庭前签署的大量保密协议和桌上堆叠的厚厚证据,凸显双方当事人对本案格外重视。

原来,此案涉及标准必要专利,原告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将被告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使用涉案专利。而被告一旦被判决侵权并颁发禁令,就再也不能使用已被纳入行业标准的专利技术。这不仅意味着其所有先期投入付之东流,相关市场也几乎对其关上了大门。

与一般专利侵权案件不同,涉及标准必要专利案件中,权利人的诉讼目的不只为赢得胜诉判决,更在于通过获取法院禁令,以提高自身与对方的谈判筹码。一方面,因案件结果直接影响全球通信行业格局,导致双方在世界各地进行互诉,引发严重的司法管辖冲突;另一方面,专利的生命在于运用,当创新资源流动遇阻时,“宜疏不宜堵”往往是更优的解决方案。然而,谈判的堵点在哪儿?一纸判决是否一定是化解纠纷的最优方案?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调整本案审理方式,通过庭前会议为双方建立沟通平台,积极引导当事人深度参与,有效推动谈判破解僵局。经过连续20多天高强度的庭前会议,双方重新对各自的商业行为进行全面评估。最终,双方就包括本案专利在内的一揽子专利纠纷达成全球和解协议,并开展长期广泛合作。这一案例为类似纠纷的高效成功化解,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中国方案”。

该案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道路、努力创建知识产权诉讼国际优选地的一个生动范例。据介绍,在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涉外案件中,同为外方当事人进行“互诉”的案件越来越多。“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公信力的高度评价,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业化审判能力的充分认可。”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说。

“我们始终坚持中外同等保护,既不对国外当事人给予超越法律的特别待遇,也不对国内当事人实行特殊保护。”靳学军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努力向世界展现中国知识产权司法智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