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送别地产大哥刘晓光,“看他离开后那追随着的人群”
1月16日19时50分,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距离其62岁的生日还差一个月。
8时15分,澎湃新闻记者赶到八宝山时发现,排队送别的人群已经整整在入口处折了三个来回。
追悼仪式的签到台边,前来参加追思会的人群安静地排队。每个来送别的人,都会被给予一本封面印有刘晓光照片的生平。等待进入礼堂的队伍旁,是全国各地送来的花圈和挽联,正门口悬挂着“沉痛悼念刘晓光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礼堂里的刘晓光,在白菊和松柏中,显得很安详。
和刘晓光“爱恨相伴”34年的老友任志强来得很早,他一袭过膝的绿色军大衣,头上紧裹着一顶黑底白纹的棉线帽,衣领也为防止寒气进入全部立在了脖子边。脸上依旧有“大炮”式的顽固表情,只有碰到前来送别的亲友时,才稍微缓和。
这一天,北京的气温是零下四度。有工作人员劝说到室内,但这位老友还是在门口站了2个多小时。
王石:他比我年纪小,但环保事业他是我的领头人
刘晓光的另一个职务,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漫天黄沙,他“开始思考企业家在环境保护上的作为”。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刘晓光召集了80余名企业家到了阿拉善。“他把门关上,他说他要成立一个基金,成立一个协会,要到内蒙阿拉善去治沙。你们要是不给钱别出这门了。”按照任志强的回忆,大家都给了钱,接着成立了一个治理沙漠化的协会。
这就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第一个由企业家群体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刘晓光就是它的发起人,王石、冯仑、任志强都曾担任会长。
作为发起人的80位企业家们承诺:连续十年,每年投资10万元人民币,以减缓阿拉善的沙尘暴为起点,致力于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阿拉善SEE企业家会员已从最初八十余人发展到近600名,成立了10个地方项目中心,直接或间接支持了40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公益机构或个人的工作,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超过3亿元。
在刘晓光告别仪式的当日,记者也看到了不少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会员。其中一人对刘晓光的评价是“善良、正直的人”。
在告别仪式上,记者还碰到了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王石语气有点哽咽:“他比我年纪小,但环保事业上,他是我的领头人。他走了,但精神和我们永在,晓光是我们的……,不说了。”随后,阿拉善的另一历任会长冯仑,也到现场送别。提起大哥,最让他敬佩的还是其对公益事业的推动。“创办阿拉善,推动中国民间环保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此前来的更早的毛大庆,眼里一直噙着泪花。他此前专门写了长文祭奠大哥,说刘晓光是他在30岁到47岁的17年里,接触最多、交流最细腻的一位前辈。
“我们的生日就差两天,都在2月,都是水瓶座,性情中人。”毛大庆聊到,晓光活得特别简单、特别单纯,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名人、是领导。从有发烧症状到离世,也就半个月的时间,令很多尊敬他的人都没来得及告别。
此外,记者了解到,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昔日“万通六君子”的潘石屹、王功权等也纷纷赶到了现场告别。
强人身退
回顾这一生,刘晓光曾对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王巍表示也想出一本书,“就叫强人刘晓光,不是强大的意思,是顽强的意思,创业打不死我,项目累不死我,就是别委屈我。”
作为 “92派”的代表人物,强人刘晓光也折射了一代企业家的风云史。他曾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总经济师,30多岁就当上了副局级干部,当时被认为是政坛的一颗新星。但在1995年,年届不惑的他“奉命于危难之间”,由政转商,出任首创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1997年到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刘晓光关停首创集团旗下的八家下属企业,并将原来散乱的40多个产业整合为金融、地产、工业与高科技、贸易、基础设施、旅游酒店六大行业。在首创集团发展的第二个五年里,首创证券、首创股份、首创置业相继成立或上市。
如今,首创旗下拥有5 家上市公司和1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资产超过2200 亿元。2015 年,首创集团完成销售收入309.95 亿元,利润总额47.8 亿元。2015年5月21日,刘晓光卸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功成身退。
“逝去的终将逝去,逝去的多是尘烟,这个地球需要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美丽的容颜,做一个无名英雄吧,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这是爱诗的刘晓光此前所作的《阿拉善之歌》。
“我有多么多么爱您,我有多么多么害怕失去您,我有多么多么思念您,爸爸,我真的好爱好爱您。”2017年1月22日,刘晓光的女儿刘丹同样用一首诗最后告别父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