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家曹征路去世,享年72岁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21-12-29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曹征路 图片来源:搜狐

作家曹征路于2021年12月28日去世,享年72岁。

曹征路籍贯江苏盐城阜宁,他出生于1949年9月30日的上海,后随支援全国建设的大军到安徽。年少参军做过通信兵,后在矿山工厂及宣传文化口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曹征路作品选取的素材和题材较多,既有写大学校园教育题材的,如中篇小说《大学诗》《南方麻雀》,有写国有企业改制职工下岗的《那儿》,写农村问题的《好官生涯》,也有反腐败的《贪污指南》,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今夜流行疲惫美》《有个圈套叫成功》,反映社会问题的《请好人举手》等。

曹征路文集

另外,还曾著有报告文学《伏魔记》,理论专著《新时期小说艺术流变》,小说集《山鬼》《曹征路中篇小说精选》等,创作电视剧、电影十余部。近年来,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等名刊上发表《李固之死》《请好人举手》《南方麻雀》《战友田大嘴的好官生涯》等小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听闻曹征路去世,作家陈应松悲从心来。他回忆道,2004年,曹征路的《那儿》在《当代》发表,他的《马嘶岭血案》在《人民文学》发表,于是有了“底层文学”之说。后来曹征路又写了《问苍茫》,他写了《太平狗》《母亲》等小说,渐渐被诟病为渲染苦难、血腥和暴力。虽然有李云雷等人为这些作品呐喊,但批评者众,不少底层叙事或底层文学各奔前程。

“2004年的时候,底层文学真是一个轰动的文学现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也很少这么提了。但我想说,底层文学为中国提供了一些新的经验,为现实主义的深度发展提供了一些独特的经验和视角。”陈应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过去作家写工人和农民,是从知识分子“俯视”的视角去写,但“底层文学”是从底层人民自身的视角去写,“我想历史会证明 ‘底层文学’的珍贵和不可多得,我们对于 ‘底层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会有重新的评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在朋友圈里写:“惊闻曹征路先生过世。评刊六年,如果选一部作品也是《那儿》,它的激情在小说内部成立,使现实重新主义了一把,以后,我再没见过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和曹征路的相识也起源于《那儿》。那时李云雷等人在做“北大评刊”,他负责点评的是《当代》和《十月》。在《当代》2004年第5期上,他读到了描写国企改制的《那儿》,被其中对底层生活的关注及追求公平的悲壮精神深深打动。

在《那儿》之后,李云雷持续关注着曹征路的创作。曹征路在大学里的教学任务很繁重,只有寒暑假才能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每年大约只有一两个中篇。“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我觉得很好,有的也不是很欣赏。”在李云雷的回忆里,两人的判断难免会有分歧,好在都能坦诚交流,即便有所争论。

“我在不少文章中都提到曹征路及其作品,所以很多人以为我和曹征路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这当然是一种误解。我们之间有很多看法相同,但也有不少分歧,可以说是 ‘大同小异’。”在2010年一篇印象记里,李云雷写,比如关于“底层文学”,在《那儿》之后,不少研究者都认为曹征路是“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但曹征路在不少文章中都不认可这种说法或归类。“在我们讨论或争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曹征路语调高昂,比划着手势,表情很丰富,他很倔强;我呢,虽然态度温和,但对自己认可的东西也不会轻易妥协。后来我想,每一个人坚持的观点,都是从他的生命、经验与审美中生长出来的,完全相同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只要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观点中反思自身,也就够了。而我与曹征路的 ‘不同’,正是我们可以讨论的基础,这也使 ‘底层文学’更加丰富了。”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