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年了,这场轰动全球的救援堪称奇迹

2021-12-29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全球佳片纷纷上线,颁奖季拉开大幕。

前两天,奥斯卡公布了入围短名单。

其中有一部格外引人瞩目。

不仅因为导演夫妇曾拍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

豆瓣评分一度飙到9.2。

更因为它聚焦于三年前轰动全球的一场惊险救援——

12名泰国少年和一名教练被困洞穴。

食物缺乏,加上自然条件恶劣,凶多吉少。

全球上万人参与营救,时间跨度长达三周。

最终,他们全部获救。

被称为人类救援史上的奇迹。

事件也曾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国内网友的关注。

当时,人们只震撼于结果,而不了解过程。

如今这部纪录片,首次曝出不为人知的猛料。

成为这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头号种子选手——

《泰国洞穴救援》

The Rescue

导演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是一对热爱户外运动的华裔夫妻。

两人一出手,必锁定年度最佳纪录片。

《攀登梅鲁峰》,豆瓣评分高达9.2。

《徒手攀岩》,横扫颁奖季。

新作口碑同样不俗,豆瓣8.7分。

既把洞穴营救拍出了大片般的惊险刺激,全程毫无尿点。

又在人文关怀上更为深入,令很多观众为之落泪。

不少人都感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你会成为更有信念感的人。

因为它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奇迹是如何被一群人缔造出来的。

这场营救,原本怎么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形势极其危急。

2018年6月,泰国一支少年足球队失联。

12个11至18岁之间的男孩和1名教练被困于一个洞穴中。

这处洞穴,在旱季原本是他们玩耍的乐园。

但没想到, 汛期提前降临。

雨水灌入,水位攀升,堵住了所有出口。

救出他们,难于登天。

无法定位孩子的位置。

因为这是泰国第四长的洞穴系统。

位于泰国楠农山脉下,绵延千里。

也难以深入寻找。

洞穴内被浑浊的洪水灌满,狭窄逼仄。

内壁还布满锋利的锯齿,可能会割破任何东西。

但救援又迫在眉睫。

天气预报显示,汛期逼近。

而且山体是特殊的石灰岩质地,吸水能力极强。

救援人员试图用重型水泵抽水。

但抽出160万公升的水,水面只下降了1厘米。

13个年轻的生命引发了全球关注。

海豹救援队、皇家海军、医务人员,还有全球各地赶来的志愿者组成了上万人的救援团队。

但即使有了专业人员,问题依然十分棘手。

救援展开初期时,四名水泵工人无意间被困在近处的洞穴。

仅仅三四秒的救援时间,险象环生。

氧气瓶不够用,水下摸瞎,精神崩溃。

而他们还是成年人。

难以想象那12个孩子和1个教练已经在里面呆了整整7天。

而且水位还继续以每小时15厘米的速度上涨。

上千名志愿者夜以继日地参与排水、分流等工程。

但这都于事无补。

直到几名洞穴潜水员出现,事态才有了转机。

他们有丰富的洞穴潜水经历,可以比专业救援人员更深地进入洞穴。

然而,即便如此,情况也不算乐观。

他们潜入洞穴后,没有发现任何人影。

尝试着更深入时,氧气瓶已经告危了。

洞穴潜水有一个三分之一法则。

即当氧气瓶用到三分之一时,就应该折返了。

因为必须留出三分之一备用的氧气以防不时之需。

但事态危急,这些潜水员选择冒死一搏。

在本该折返的时候,逼了自己一把,继续潜行。

赌上性命,也如期换来了曙光。

他们居然看到了13个男孩的身影。

聚在洞壁高处的小块坡地上,向他们求救。

这一画面使得全球的媒体都沸腾了。

被困洞穴已经12天时。

在没有食物和淡水的支援下,竟然一个人都没事。

简直是世界奇迹。

然而,找到他们还只是一个开始。

洞穴潜水员们实则更加迷茫。

因为整个潜水过程,最少需要两个半小时,而且几乎都在水下。

对他们个人而言,已经是极限。

可想而知,对孩子们来说更加不易。

他们没有任何潜水经验。

加上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体力严重不支。

在一片幽深不见底的洪水中潜行这么久,生理心理都是冒险。

四名泵工就是前车之鉴。

救援人员一边向洞穴内运送食物,一边争分夺秒想办法。

这时,有一个疯狂又骇人的提议。

给孩子注射麻醉剂,让他们暂时休克,带出洞穴后再抢救。

自然,所有人都表示反对。

专业的麻醉医师都表示,这样做极有可能拖出一具具尸体。

因为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比如呼吸被阻、鼻窦充血、被唾液淹死……

可是眼看着时间流逝,人们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同时,洞内环境恶化,空气供应减少,降雨天气逼近。

一名前海豹救援队的成员,在潜入洞穴时不幸去世了。

只因洞穴内,含氧量已经降至15%。

而研究表明,含氧量低于18%时,已经无法维系生命。

刻不容缓,他们只得再次放手一搏。

只是这次,对潜水员来说压力更大。

因为他们赌上的,除了自己的性命,还有13个年轻男孩的生命。

30分钟内,10名潜水员进入洞穴。

各国专家和志愿者辅助协调。

给孩子们套上潜水头套、穿上救生衣,备好氧气瓶。

向大腿注射镇静剂,全身麻醉后,将他们反手绑起来。

准备好一切后,把失去知觉的孩子推下水里。

整个过程让救援人员极为不适,如同「安乐死」。

游出过程也是相当坎坷。

刚游了300米,一个孩子就呼吸困难,全身抽搐。

在干燥的洞室短暂透了会气。

再次注射镇定剂,才能勉强继续。

而潜水员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根安全绳。

有的地方过于狭窄,经常无法同时兼顾孩子和绳子。

当手中的绳子不小心挣脱了时。

心理上的恐惧比肉体承受的负担更加难以承受。

更可怕的是,救援过程中居然降起了雨……

几年前的新闻,为了安抚大众情绪,谎称孩子是潜游出来的。

这部影片,披露了如此惊魂的救援内幕。

而且,不止如此。

更点出了这起救援在形而上层面的复杂性。

这一事件牵扯了政治、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最基本是语言文化隔阂。

在泰国当地,救援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沟通并不顺畅。

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混乱。

就像当地专业救援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时无法理解为何会被几个外国老头取代。

而且还是没有救援经验的人。

其次,宗教问题。

泰国当地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在救援期间,他们还请来高僧祈福、预测救援结果,并求了护佑的手链。

英国潜水员进入洞穴时,被要求给孩子送去高僧加持过的手链。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下意识地爆了句粗口,将手链丢到了地上。

更严峻的是,政治问题。

最后的救援方式听起来如此惨无人道,实属走投无路时的背水一战。

一旦失败,风险由谁承担?

救援前,当局紧急召开会议,迟迟无法作出决议。

因为一旦出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外交关系。

但即便如此,人们对生命的牵挂和执着是一致的。

危难面前,所有人都放下了怀疑和偏见。

捉住最后一线生机,放手一搏。

最终化险为夷,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12个少年和1个教练,全部生还。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全世界为之惊叹。

最后的成功,是克服种种阻碍,在共通的人性上达成一致,合力协作的结果。

洞穴潜水员第一次看到孩子时。

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说英语。

但是他们都露出了笑容,还一一拥抱了救援人员。

教练也一直帮助孩子们通过冥想保存体力和调整心态。

即使困在浑浊的洞穴里整整18天,但救援人员表示:

「没有一个颤抖着嘴唇,没有人流一滴眼泪,没任何要担心的迹象。」

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对救援人员的完全信赖,也给了救援人员极大的勇气。

来自欧洲的洞穴潜水员虽然无法认同当地的宗教信仰,但其实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参拜了当地的神龛,而且最后也把手链一一送到孩子手里。

因为他们理解,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他们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

影片对人性的照拂,也不仅仅限于这些宏大叙事,更有私人化的情感表达。

这次救援,对洞穴潜水员来说也是自己生命的新生。

他们选择这样小众的极限运动,原本是不被理解的。

很多人说这是拿生命冒险,在泥潭里摔跤。

但他们自己称,这是让他们获得自由、舒适感的运动。

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一个自卑、不善交际的人。

完全不擅长需要团队协作的球类运动。

曾在上学期间时遭受霸凌。

因而,洞穴对他们来说是避开人世的自由天堂。

很难想象,救人的英雄居然是一群孤独的避世者。

而这次救援也使得他们为自己,以及自己的所爱的极限运动正名。

影片整个过程,其实也是从这些洞穴潜水员的视角出发。

代入他们的心理时,观影过程也伴随着情绪的起起伏伏。

从洞穴潜水员的专业角度看到事态险峻。

通过他们敏感的性情感受营救过程中的内心挣扎。

更是为这样的结局欢欣雀跃。

灾难面前,人类常常显得十分渺小。

但只要齐心协力,就能跨越种族和文化隔阂。

只要坚韧执着,就有超越自我、获得重生的希望。

也正因此,这部影片的价值不仅仅是还原这起救援内幕。

更是记录了人类群星闪耀时。

由专业、信念和爱意缔造出来的光辉奇迹。

全文完。

原标题:《3年了,这震惊全球的内幕终于曝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