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再出发|对话梁万年:坚定信心,我国防疫体系可以应对奥密克戎

澎湃新闻记者 胡丹萍
2021-12-29 07:04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人类面对新冠病毒这个敌人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冬天。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鏖战还未结束,奥密克戎变异株却已经悄然来袭。

2021年新冠疫情依旧是许多人都绕不开的话题,从年初的石家庄到年中的南京再到年末的西安;从口岸城市到边境地区,每次病毒突破防线都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2021年,我国的疫情防控策略不仅面临来自病毒的考验,还有许多人的不解与质疑。当有人质疑我国防控策略成本效益不高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动态清零”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和总方针;当病毒一次又一次突破瑞丽等边境城市防线,梁万年在内的专家组前往瑞丽调研并提出优化完善疫情防控的方案措施。

面对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的防疫体系准备好了吗?口岸城市为什么会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大城市口岸与边境小城在外防输入上有哪些可借鉴的举措?抗击新冠疫情坚定的信心来自哪里?就上述问题,梁万年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受访者供图

面对奥密克戎,防控措施关键不在于调整而在于严格落实

澎湃新闻:最新在南非发现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担忧的变种”,香港、天津、广州、长沙等地已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奥密克戎对于疫情走势的影响您有何判断?

梁万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在出现奥密克戎社区传播的国家,感染病例只需1.5至3天时间就会翻倍,传播速度明显快于德尔塔变异毒株。

截至12月16日,共有89个国家通报了奥密克戎病例,其中也包括人口免疫水平高的国家。

目前有关奥密克戎导致疾病临床严重程度的信息仍然有限。科学界还需要更多数据了解奥密克戎致病的严重性,了解接种了疫苗和预先存在的免疫力对奥密克戎致病性的影响。

当前,有多个国家紧急收紧防控政策,实施旅行限制等以应对奥密克戎。由于对奥密克戎的传播力、疾病特性、感染力等问题尚不完全了解,其对全球疫情影响尚不明晰,全球疫情态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至于奥密克戎是否可能成为优势流行株,可能有三种情形:一是取代德尔塔成为新的优势流行株;二是与德尔塔共同主导流行态势;三是尚不能构成主导流行的病毒株。

澎湃新闻:从此前香港两例在隔离酒店出现的奥密克戎确诊病例来看,奥密克戎可以通过隔离酒店的走廊进行气溶胶传播,这对我国在入境隔离点的防控措施中有哪些启示?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吗?

梁万年:11月25日我国香港地区的2例阳性病例被证实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1例为日前从南非入境我国香港,另1例可能为在酒店隔离期间交叉感染。

隔离点交叉感染的问题是各国防控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从目前的证据看,奥密克戎仍然是通过我们已知的方式在传播,没有突破我们对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认识,所以要客观科学看待气溶胶传播风险。

现阶段防控措施有效的关键不在于“调整”,而在于“严格落实”。现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存在较快的传播速度,这就需要隔离点加强防范,认真梳理核查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潜在薄弱点,尽可能减少传播风险。

口岸城市成为重中之重,国际健康驿站是有益探索

澎湃新闻:最近针对口岸城市的新冠疫情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了新的举措,口岸城市为什么会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梁万年: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情况下,近期我国发生多起本土散发或聚集性疫情,研究分析表明,均是由境外疫情经口岸城市输入的。

所以口岸城市是目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既往本土聚集性疫情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存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

澎湃新闻:有公卫专家梳理了去年以来的本土疫情,发现通过机场和隔离点引起的感染事件成为2021年疫情的主流。入境口岸城市的疫情防控压力比较大,广州拟建全国首个国际健康驿站代替隔离酒店,您如何看待健康驿站的作用?这一做法在其他入境口岸城市能否复制推广?

梁万年:广州拟建全国首个国际健康驿站代替隔离酒店是有益探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入境口岸城市的疫情防控压力,这种做法可为其他口岸城市提供借鉴。然而,健康驿站只是探索的形式之一,各地其他入境口岸城市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措施。

设置缓冲区,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成效

澎湃新闻:11月您去了云南瑞丽调研,今年瑞丽的疫情多次反复引发关注,针对像瑞丽这样的边境地区,如何优化完善疫情防控的方案措施?

梁万年: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并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防控工作目标。继续坚持严防输入、严防扩散、严防外传,尽最大可能防止境外输入,确保“动态清零”,严守无外溢底线作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四方责任,快速处置散发疫情,疏堵结合,形成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二是设置“缓冲区”,分级分类分人群差异化管理。充分考虑边境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结合境外疫情趋势,在边境口岸城市合理分为缓冲区和非缓冲区两类,实行分区差异化管理政策,实现关口前移,压缩疫情外溢风险,以最小的社会影响、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疫情防控的最大成效。

三是采取精准措施,回应民众关切。加强循证决策,确保重要防控措施的调整基于风险评估和科学论证。创新口岸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化口岸流程再造,健全工作规范,努力实现无接触式通关。对社会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保障行业复工复产,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础医疗机构的作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及时回应民众关切。

四是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织牢织密基层网底。提升社区疫情防控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每个居(村)委会有公共卫生专员、每个单位有健康专员。建立激励基层医务人员采样送检的机制,做到对可疑人员的及时排查和闭环管理。重点加强社区防控人员的消毒技术、网格化管理、个人防护、健康监测等能力培训。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升公众防护意识、技能,增强参与防控工作的主动性。严格实行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扫码测温、设施消毒等措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要落实好定期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

澎湃新闻:您刚刚提到的设置缓冲区,这也是首次提出,为什么要设置一个缓冲区?缓冲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梁万年:设置缓冲区,是为了改变将口岸城市整体作为一个管控区实行严格管理的现状,综合地理、人口、疫情等情况,合理将其划分为缓冲区和非缓冲区两类,实行分区差异化管理政策,最大限度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缓冲区(如抵边村寨等最靠近陆路边境的地区)实行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如设立卡口等,采取非必要不离区的政策,对需要离区的人员实行附条件离区。缓冲区内无病例时,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可以恢复日常生产生活,定期进行筛查和健康监测。出现病例时,进一步在其中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差异化管理;精准界定病例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群,实行规范管理。

缓冲区外的其他地区,切实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保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可进一步优化口岸城市流出人员的管控措施,加快恢复社会经济活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缓冲区的具体设置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和标准,需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切实管用的模式。

我认为,通过设置缓冲区,可使口岸城市进一步实现关口前移,压缩疫情外溢风险;同时,可以最小的社会影响、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疫情防控的最大成效。

抗击新冠疫情,要对我国的防疫体系有信心

澎湃新闻:今年已经是我们抗击新冠病毒的第三个冬天了,我国的防疫体系足够应对像奥密克戎这样的变异株了吗?

梁万年:我对我们国家的防疫体系应对像奥密克戎这样的变异株是非常有信心的。

我国所实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最小成本取得了最大成效,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指挥系统平急结合,建立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国“一盘棋”、协同作战,迅速采取大规模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以及社区管控等措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二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做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配合。

三是强化发热门诊、疾病监测网络等功能,及早发现病例或感染者。

四是强化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加强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的研发等,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疫情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确保国内疫情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澎湃新闻:您此前多次提到抗击新冠疫情我们要坚定信心,信心来自哪里?

梁万年:一是我国已形成强有力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运转高效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已锻炼出一大批有情怀、有能力、有经验的队伍。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一盘棋”、上下同心、部门协同,具有良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三是中国的文化,老百姓高度的利他主义精神。

四是我们已具备了行之有效的“抗疫工具包”,如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临床救治等。

五是我国已接种疫苗26亿多剂,接种率已覆盖80%以上人群,人群具有一定的免疫水平。

六是药物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国还具有独特的中医药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我们的防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情况下,我国尽管在局部地区出现过聚集性疫情,但是基本能做到在1个潜伏期左右控制疫情,有力保证了人民生活快速恢复常态。

澎湃新闻: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了,防控策略也在调整,未来我国防控策略调整的方向会是什么?决定因素有哪些?

梁万年:未来是否改变现行策略,要取决于全球疫情的走势,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我国疫苗接种覆盖率水平等多种因素。我们将密切关注全球疫情趋势,研判疫情风险,加快疫苗接种进度,适时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