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2021-12-28 18: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高阶秀尔 中国画报出版社 收录于话题 #看懂艺术 26个

文森特·凡·高在这世上只活了短暂的三十七年。

而且,最初他曾想成为画商、书店代理、传教士,包括学画的时间在内,他作为画家的时间也不过才十年。

▲《自画像》法国巴黎罗丹美术馆藏

如果仅计算凡·高真正成为凡·高,也就是从他在阿尔勒形成了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强烈色彩、确立自己独特风格的这段时期算起的话,那么他的画家生涯就只有不到三年。

然而,他却在这么短的画家生涯里,就像他一直向往的法国南部炽热的太阳一样,燃烧了生命中所有的能量,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一切注入到这些作品之中,最后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播种者》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凡·高如此之晚才献身于绘画,是因为他为追求活出自身价值的人生之路进行了太多探索。

凡·高不是像塞尚那样为绘画而活着的人,恰恰相反,对于他而言,为了活着需要绘画。

可以说,他将不把自己燃尽誓不罢休的热烈生命力,一个接一个地燃向了不同的对象,最后才终于燃到了绘画上。

▲《向日葵》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然而,就连绘画也不能不让他疑窦丛生。

例如,在成为画家后,他给亲爱的弟弟提奥写信道:

我总觉得,自己是朝着某个目的地走去的旅人。说“某个”,其实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目的地。只有这一点是明白的、真实的。因此,到生命的最后,一定会是自己错了。那时候就会知道,不光是艺术,其他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幻梦,到最后自己什么也不是……

▲《走在塔拉斯孔路上的肖像画(途中的画家)》

即便如此,凡·高也要活着。

为了活着,他必须给心中那团为求生而不罢休的火焰献上些什么。

我的烦恼正在于此,那就是怀疑自己到底能有什么用,怀疑自己不能为了某种东西起到有意义的作用……

▲《画架前的自画像》 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确实,凡·高热烈的生命力,需要某种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而为之服务的对象。

可以说,这可能与“爱”的作用相似,凡·高是不爱就活不下去的人。

然而,他的这种爱就像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爱一样太过于热烈,不将对方烧成灰烬就不停歇。

因此,凡·高的爱总是遭到对方残酷拒绝。

▲《日落时柳树》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他最初为之倾注热情的是伦敦房东之女尤金妮亚,以及他不惜自残也要向自己的表姐“K”表白,结果两人都没有接受他的这份“爱”。

立志成为传教士的他,奔赴比利时最贫困的博里纳日煤矿,一面过着与矿工们一模一样的艰苦生活,一面热心传教,但人们却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博里纳日煤矿》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凡·高还曾幻想过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与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

然而当他邀请巴黎的朋友们时,应约而来的却只有高更一人。

而且就连高更也只与他共同生活了两个月,就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

▲《献给我的挚友保罗·高更的自画像》

因为凡·高的“爱”实在过于炽烈、无法抑制,所以总是遭遇冰冷的拒绝。

凡·高的悲剧,就是得不到回报的爱的悲剧。

▲《蒙特马花园里的恋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凡·高出生于荷兰北部布兰邦特的津德尔特,是一名新教牧师的儿子。

他的祖父也是牧师,这种世代相传的作为“圣经仆人”的宗教热情,无疑在凡·高身上也得到了传承。

在贫苦矿工中间度过的两年传教士生活,正是这一点的直接体现。

成为画家后,他对宗教的憧憬也并没有消退,仍然在他的内心燃烧不灭。

▲《奥维纽的教堂》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确实,凡·高热衷于博览群书,但一生中最吸引他的却还是《圣经》。

《静物:打开的圣经》、模仿德拉克洛瓦作品构图的《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收藏于库勒—慕勒美术馆)都清楚地显示了他对宗教的关注。

▲《静物:打开的圣经》 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就连一眼看去与宗教无关的《星月夜》的画面中,也能看出是暗示了创世纪中约瑟夫的故事和启示录。

▲《星月夜》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藏

不过,在用造型手段表现自己的思想前,凡·高先尝试了其他的道路。

在做画商的叔父的关照下,他先是成为古皮尔画廊的店员,后来又辗转居住在海牙、巴黎、伦敦、布鲁塞尔,一度决心献身于传播福音的工作,经过几度曲折,终于在1879年开始投身绘画。

到1886年2月,即最后一次印象派群展举办的那一年来到巴黎为止,就是凡·高学画的时期。

▲《种土豆的农妇》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

那时他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强烈的色彩风格,反而喜爱用有些灰暗的色调描绘农民、织布工人等劳动者为主题的作品,总让人联想到米勒(事实上,这时他正热衷于临摹米勒的作品)。

▲《织布者》美国麻州波士顿美术馆藏

▲《吃土豆的人》荷兰阿姆斯特丹 凡·高美术馆藏

在巴黎,他先在画家柯尔蒙的画室学习,但通过毕沙罗了解了印象派后,对明快色彩的感觉迅即萌发。

就像《餐厅内景》等作品中所见的那样,虽然凡·高对新印象派的分割主义产生了兴趣,但一旦迷上了色彩的感性魅力,他就更加向往明媚的太阳,恰好两年后的1888年2月,他前往了阿尔勒。

▲《餐厅内景》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当然,在来巴黎前就已了解的日本浮世绘版画,也对他的这次南法之行有着较大影响。

他自述道:

我之所以来到南法工作,有多个理由。我想看到不同于以往的光线,是一个理由;我觉得在更明亮的蓝天下眺望自然,能够更正确地理解日本人的感觉与画法,也是一个理由;还有个理由就是我想看到更强烈的太阳;等等。

凡·高在早春的气息中,伴随着万物复苏的时节来到阿尔勒,随着夏季来临,闪耀的太阳光越来越强烈,他就像得到了这种光辉的激励一样,埋头于创作。

▲《粉色的桃树》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直到10月高更来到阿尔勒,在圣诞节时发生不幸的冲突及随后的割耳事件为止,这个夏季可以说是凡·高的短暂生涯中最平稳、最安定的一段时期。

▲《在阿尔勒的卧室》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凡·高有时去圣马迪拉莫海滨写生;有时画朗格诺瓦吊桥的速写;或者眺望着广袤的麦田,寄语如火的夕阳;从入夜后镶嵌了宝石一样的星空以及星空下向夜晚的道路投以暖光的咖啡厅阳台汲取灵感,像着魔一样描绘一幅幅作品。

▲《朗格卢瓦桥》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丰收》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向往太阳光辉的凡·高,似乎在这个阳光强烈的夏季,被激发了最大的创作欲。

▲《罗纳河上的星夜》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然而,入秋后悲剧也随之开始。

10月高更来到时,凡·高满心欢喜地迎接了他,似乎开始了理想中的共同生活,但两个人的个性终究都过于强烈,终究无法避免冲突的发生。

大吵一架后,凡·高拿着剃刀追赶高更,却在高更的逼视下回到自己房间,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并用纸包起来送给了自己熟悉的妓女,没说一句话就离去了。

▲《包扎耳朵的自画像》英国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美术馆藏

第二天早上,人们在床上发现了濒死的凡·高,立即送他去了医院。

高更也动身返回巴黎,再也没有回来。

从这个时候起,凡·高神经症的发作越来越频繁激烈。

▲《包扎耳朵的自画像》瑞士苏黎世美术馆藏

1889年,在耳伤痊愈后,凡·高再次住进阿尔勒的医院,并于同年5月住进圣雷米的医院,疗养痛苦的神经。

随着夏天的到来,凡·高的创作似乎再次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鸢尾花》美国盖蒂艺术中心藏

如果说在阿尔勒期间是凡·高的古典主义时代,那么在圣雷米期间则是他的巴洛克时代。

像猛烈燃烧的火焰一样扭曲的柏树、惊涛骇浪般的山脉、让人感到整个大地在震颤似的麦田等,是他此时作品的一大特征。

▲《丝柏树》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麦田与收割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然而,入冬后,他的热情再次失去了势能,深陷于绝望中无法自拔。

1890年5月,他离开南法,在巴黎郊外的奥维尔小镇住下来。

然而,这个夏天他连活下来的力量都没有了。

即便如此,他仍留下了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

▲《乌云下的麦田》 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藏

于7月末的某天,在一座能看到飞鸟与麦田的山丘上,凡·高用手枪向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枪,虽然得到了加歇博士的治疗,还是在两天后与世长辞。

▲《麦田群鸦》是凡·高最后一幅油画

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

凡·高在南法期间寄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如是写道。

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凡·高发现了强烈的色彩所拥有的表现力。

对于凡·高而言,在他的画布上闪烁的红、绿、黄色,决不是如实反映外在自然的颜色,而是反映了他自己心中的世界。

▲《四朵剪枝的向日葵》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他所描绘的世界并不是印象派追求的“自然的断片”,而是人们内心的深渊染上了悲伤、恐惧、欢喜、绝望等多样感情色彩的世界。

在画《夜晚的咖啡馆》时,据凡·高说,他想要在画面中表现“似将发生可怕事情的不祥之地”的那种感觉。

▲《夜晚的咖啡馆》美国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无论是风景、静物还是肖像,在经过凡·高的眼睛观察后,都变幻成了凡·高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影。

▲《夜间的露天咖啡座》荷兰库勒慕勒美术馆藏

他之所以那么多次画自画像,也无非是想从映在镜子里的自己身影的深处,窥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为将这种内心世界转告他人的手段,才使用了那么强烈的色彩。

▲《自画像》美国国家美术馆藏

在凡·高这里,色彩就是如实传递灵魂悸动的工具。

凡·高这种对色彩的运用,预示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倾向,这丝毫不令人意外。

在1901年规模宏大的凡·高回顾展举办期间,造访会场的弗拉芒克就深

受启发。

通过其色彩表现,凡·高成为了20世纪绘画潮流的一个重要源泉。

本文内容摘选自《西方近代绘画史》

《西方近代绘画史》

[日] 高阶秀尔 著

原标题:《凡·高:为了活着而绘画的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