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县(市、区)委书记谈文旅(五)

2021-12-23 1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和省委领导有关讲话精神,推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大型访谈报道《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邀请“关键的少数”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思考与实践。谈到以文旅发展推动当地建设,其中10位县(市、区)委书记这样说:

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

搭乘高铁谋“出塞”

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右)

兴山地处鄂西山区,因“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

这里走出“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诞生中国500强企业兴发集团。

这里是新晋高铁新城,郑万高铁和宜兴铁路在县城交汇设站。

2020年,兴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山区县第8位。“我们必须‘跳起来摘桃子’,力争综合实力挺进全省山区县前5位,争当全省山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11月28日,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纵谈和美兴山发展目标与突围路径。

壮大“飞地经济”

兴山地处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受限。20年前,该县“借地”300亩,开始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曹宏伟介绍,截至目前,兴山在县外建成总面积2万亩、成员企业30家、分享税收40%,产值超过200亿元的“飞地工业”园区,在神农架、五峰等地建成一批飞地旅游景区。据统计,该县飞地经济累计分税突破5亿元。

如何壮大“飞地经济”?曹宏伟表示,兴山将推动宜昌市猇亭区、宜都市2万亩飞地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电子级磷酸等高端化学品、硅油及硅树脂产品,建设国内一流微电子新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和有机硅新材料一体化集群基地。到2026年,争取累计分税突破15亿元。

11月初,位于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的湖北三峡国家级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阶段。该实验室拥有500名专兼职研发人员、7名院士,将为湖北实现万亿化工产业目标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11月5日,兴发集团投资100亿元年产30万吨的电池关键材料项目在宜都开工,与浙江华友钴业合作建设年产100万吨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

曹宏伟说,兴山将继续与襄阳、十堰、神农架、恩施开展合作,把昭君故里同武当山、神农架、屈原故里、长江三峡、清江画廊等景区串联起来,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品牌。

抢抓高铁机遇

明年五一,郑万高铁将正式通车。高铁会给兴山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曹宏伟分析,高铁将大幅缩小兴山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兴山将迎来庞大的旅游市场。以时速350公里计算,高铁1小时可到宜昌、襄阳、荆州、万州等城市,辐射6100万人;2小时可到重庆、武汉、郑州、西安等大城市,辐射2.9亿人;4小时可直通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有效辐射大半个中国约6.2亿人。

“高铁带来便利的交通,也会带来‘虹吸效应’。”曹宏伟说,该县已提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实施突围发展路径,力争把高铁机遇转换为发展机遇。

加快建设区域性的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和现代商贸服务中心。8月26日,红星美凯龙落户兴山,将带来知名品牌、时尚潮店、网红书店、不夜影城,丰富当地夜经济、夜生活。9月,兴山与兴发集团、天坤国际集团签约发展职业教育,开办空乘、高铁乘务、旅游管理等专业,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兴山与武汉、宜昌三甲医院开展合作,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邀请专家定期巡诊,培育一批重点临床专科,打造县城15分钟、乡村30分钟急救圈,建设区域性医疗康养中心。该县还将加快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创业孵化大楼,配套奖励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吸引年轻人才“创”在兴山。

释放文旅康养动能。在山下香溪河谷地区,该县建设以昭君文化为核心品牌的旅游观光目的地,创建昭君村5A级景区和高岚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平均海拔1300米、年均气温23度的榛子黄粮等高山地区,打造四季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

“出了高铁站,邂逅美人城。”访谈现场,曹宏伟为兴山代言,“欢迎来兴山,春赏花、夏漂流、秋观景、冬滑雪。”

个性问答

建设“小县大城”

主持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兴山打算怎么干?

曹宏伟:兴山正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将古夫镇、昭君镇和南阳镇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构建“古昭南”大县城;集中财政资金、公共设施、交通硬件、数字经济、医疗教育等要素投入,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吸引县内居民留下来、县外游客走进来、在外青年人回乡“创”起来。到2026年,“大县城”常住人口突破10万人。

兴山还将加快构建“榛子黄粮乡村振兴组团、高桥红色文旅组团、峡口旅游物流组团、水月寺运动休闲组团和中心村”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推动人、产、城深度融合。

民生福利

增加城区设施功能

市民提问:未来几年,兴山县城还有哪些改造提升?

曹宏伟: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温度、厚度、深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增加城市烟火气,打造宜居、宜旅、宜业新县城。

一是增加一批公共座椅、标识标牌、公交站点等便民设施;二是将昭君元素、名医名师、抗疫英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优秀党员、企业家等先进事迹,融入城市的灯箱、路牌、公园建设中;三是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全城一个停车场”,推动学校运动场、机关停车场等向市民开放。

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

“观察员”要当融合先行者

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右)

她是红色故乡、鱼米之乡;她是水上之城、生态之城;她是曾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一曲红歌,让洪湖扬名天下。在新时代,作为武汉城市圈第一个观察员城市,洪湖市将有哪些新作为?

“立足大荆州,争当排头兵;融入大武汉,争当先行者。”11月28日,洪湖市委书记魏朝东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加快建设“水产大市”“工业强市”“旅游名市”。

建“旅游名市”——

“3张牌”塑造文旅新城

洪湖是“湘鄂西革命苏区首府、红二方面军的摇篮”,曾走出过贺龙等67位开国将领。《洪湖赤卫队》的故事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魏朝东说,围绕文化生态旅游发展,重点打好“3张牌”——

打好“红色”牌。重点提升打造两大红色板块。在洪湖南岸,以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为核心,进行“红色湘鄂西”旅游区提档升级;在洪湖北岸,打造瞿家湾红色小镇。

打好“生态”牌。推进文旅新城建设,打造“洪湖岸边是家乡”旅游核心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打好“融合”牌。推进文旅融合,以“革命常思洪湖水”为主题,开展革命旧址走访参观、听专家讲红色党史、重走红军水路、体验水上游击战争等课程;立足乌林温泉小镇,挖掘三国文化元素,形成“品三国、泡温泉”的优质旅游产品。

围绕建设“旅游名市”目标,洪湖将以链长制工作为抓手,以产业融合为驱动,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成为荆州东南最靓丽的湿地文旅新城,打造“武汉后花园”。

利川市委书记刘智勇

“动植物基因库”里创富金山银山

利川市委书记刘智勇(右)

大利之川,有利之川。利川是清江的发源地,是世界民歌《龙船调》的故乡。

利川与重庆市两区四县交界,是湖北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衔接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纽带和门户,是连接“宜荆荆恩”城市群与渝东北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站在桥头,就要勇立潮头!”11月28日,利川市委书记刘智勇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时提出,利川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两大城市群”,打造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

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

“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将在利川设站。建成后,利川就有3条铁路、3条高速,与重庆互联互通。”访谈现场,刘智勇介绍。

利川是湖北的西大门,连接着“宜荆荆恩”城市群与渝东北城市群,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刘智勇给出解题思路——主动融入“两大城市群”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打造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与重庆云阳等地对接,做好利川到云阳的高速建设前期工作。届时,在时空距离上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系更紧密。

推动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利川将聚焦优势产业,建成成渝地区的产业转移基地和“后花园”。合作打造鄂渝旅游精品线路,共建文旅融合商圈。协同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农产品流通体系。共建一批现代化康养休闲小镇,打造鄂渝现代康养小镇连绵带。

推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利川探索建立医疗卫生共同体,推动避暑“候鸟”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共建技工教育校企合作试验区。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促进区域间人员合理流动、人才创新发展。

刘智勇说,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离不开自身县域经济的壮大。下一步,利川将围绕“土、硒、茶、凉、绿”下功夫,勇当恩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挺进全省第三类县(市、区)第一方阵,跻身“百强储备”县培育行列,奋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区域强市。

利川积极对接省委提出的51020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提出了打造百亿产业和百亿工业园区的“双百亿”目标,力争2026年四上企业达275家,工业在GDP产值中的比重达30%以上;围绕乡村振兴,抓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硒食品精深加工规上工业企业达30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和项目在利川落地生根。

打造避暑康养度假目的地

刘智勇说,利川是一座全域旅游城市,得益于“两老”的馈赠,一个是老天爷给了独特的气候资源,一个是老祖宗留下了宝贵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利川交上了一份漂亮答卷——连续3年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获得“中国凉爽之城”“中国深呼吸小城”等荣誉;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省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

“利用‘凉’资源,做大‘热’产业。”刘智勇介绍,利川将坚持以“大旅游”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把利川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避暑康养度假目的地。

“凉爽利川,度假天堂。”刘智勇如此定位利川的旅游形象——

“凉”在何处?利川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3℃,是国内少有的避暑胜地;

“爽”在何处?春天的“利川红”爽口,夏天的“利川凉”爽身,秋天的“利川蓝”爽眼,冬天的“利川景”爽心。

“度假”,就是要让游客全身心放松、休息、充电,真正能够留下来、住下来、还想来。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景也怕无人知。利川将持续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推介,做好“旅游+”“+旅游”的融合,形成农旅结合、文旅结合、工旅结合、体旅结合等产品,立足优势,进行多元化的转化、提升和增值。

“目前,利川有5A景区1家,4A景区4家,3A景区3家。”刘智勇对旅游资源如数家珍,“下一步,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将推进智慧旅游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咸丰县委书记郭玲

扇动绿色崛起的“翅膀”

咸丰县委书记郭玲(右)

万物丰饶,咸庆丰年。咸丰,一座与皇帝同名的县城。

这是一座生态之城,森林覆盖率达73%,有5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这是一座文化之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17个少数民族儿女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11月29日,咸丰县委书记郭玲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十四五”发展路径:扇动生态和文化这对高质量发展“翅膀”,把文化软实力变成文化生产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咸丰绿色崛起。

从卖木材到“卖风景”——

大旅游释放生态价值

生态潜能如何释放?“最好的路径就是发展大旅游。”郭玲说。

咸丰旅游资源丰富,一步一景,处处养眼。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是中西部连接带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夏天平均气温19℃,是绝佳康养避暑之地;国家4A级景区黄金洞是世界唯一的七层洞穴大厦,号称“地下仙宫”……

“坪坝营之变是旅游扇动生态‘翅膀’的最好见证。”郭玲介绍,过去,这里是一片林场,养在深闺无人识,地方经济以卖木材、卖药材为主。后来,政府引进市场主体开发坪坝营旅游,并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了从“卖木材”到“卖风景”“卖空气”的华丽转身,生态价值大大释放。

咸丰还大力发展乡村游。通过“三拆三清三建”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打造了麻柳溪、马倌屯、彭家沟、大沙坝、龙家界等50余个美丽乡村,村民们开起民宿、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咸丰也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郭玲表示,咸丰将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来规划建设,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力创建坪坝营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精心举办山地自行车赛、森林马拉松、田园采摘节等活动,让咸丰“四季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力争到“十四五”末,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000万。

对标秘鲁马丘比丘——

一处遗址盘活一座城

“文化这只翅膀如何同频共振?”主持人问。

“文化是咸丰最闪耀的名片,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最具辨识度。”郭玲表示,该县把文化咸丰列为“五个咸丰”之首,旨在全力释放文化价值。

“例如,唐崖土司城遗址,是湖北第3处、恩施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场,郭玲展示了土司城牌坊模型,由明熹宗朱由校御笔亲书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8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目前存世单体规模最大、地面遗存类型最丰富、城市形态和功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治所遗址,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石牌坊、张王庙、衙署区和出土的明清瓷器、土司官印等重要文物保存完好,是研究土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唐崖土司城遗址可与秘鲁的马丘比丘对标,要做好保护利用的大文章,以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带活一个镇、盘活一座城,打造文旅融合样板。

郭玲表示,为加快擦亮这张世界级的“金字招牌”,咸丰县着力打造国内知名土司文化旅游目的地。定期举办“唐崖土司文化旅游节”,与贵州海龙屯、湖南永顺老司城“强强联合”。持续举办“中国咸丰·世遗唐崖论坛”,将其打造成研究多元民族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高端论坛。

同时,咸丰还将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努力把“忠堡大捷纪念园”打造成国家级纪念园和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沙洋县委书记陈威

让“汉江明珠”重现繁荣

沙洋县委书记陈威(右)

在千里汉江下游的西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她就是——沙洋。

沙洋,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县级政权——权县所在地,中国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出土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沙洋与汉口、沙市、宜昌等并称湖北八大重镇,有“汉江明珠”美誉。

用“最美致富花”繁荣田野

“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沙洋。沙洋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菜籽油之乡’和全省唯一的高油酸油菜生产基地,已成功举办13届油菜花旅游节,承办了2届湖北省油菜花节。”拿起演播台上的“农谷一号”高油酸菜籽油,陈威讲起沙洋将油菜“吃干榨尽”的经验。

“从油菜薹到油菜花,再到油菜籽,油菜浑身都是宝。油菜有六用:油用、花用、蜜用、肥用、菜用、饲用,六用相结合,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陈威介绍,沙洋充分挖掘油菜的多重价值,大力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团队研发的高油酸油菜,实现对油菜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多功能化利用,以60万亩油菜种植面积,拉动了近30亿元的全产业链。

陈威表示,沙洋将继续打响“油菜花海”旅游品牌,推进“农旅加”(即油菜种植+生态旅游+油菜深加工)一体化融合发展,将“千里花海,金色沙洋”名扬省内外。

“油菜花就是最美的致富花。借此机会,我邀请大家在明年春天到沙洋观赏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感受田园之美。”陈威说。

京山市委书记张勇

精心擦亮“鄂中绿宝石”

京山市委书记张勇(右)

从湖北省第一个“全国生态县”,到亚洲赏鸟博览会举办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印证着京山“鄂中绿宝石”的美名。

11月29日,京山市委书记张勇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三大战略娓娓道来,描绘了京山加速迈向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冲刺全国百强县的梦想。

湖北第一个“全国生态县”

打开湖北省地图,京山市的版图形状,犹如一颗镶嵌在湖北中部的宝石,“鄂中绿宝石”的美誉广为人知。

“京山的魅力在于山好、水好、生态好。”访谈一开场,张勇就用“三好”形容这座于2018年撤县设市的城市。

光武中兴,兆于绿林。这里,有西汉末年绿林英雄王匡、王凤高举义旗的名山——绿林山;神州第一古兵寨——绿林寨;中国“小九寨”——美人谷;有与绿林山风景区同为“4A”的太子山生态旅游区;还有“漂”名远扬的鸳鸯溪等。

曼妙山水,万类翔集。访谈现场,张勇特意展示了一张中华秋沙鸭的特写照,这种鸟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全球数量不足2000只,在京山栖息的就有几百只。还有寿带、鸳鸯等200多种珍稀鸟类在京山“安家”。京山连续10年举办观鸟节,2013年荣膺“中国观鸟之乡”。2016年,京山成功举办第七届亚洲赏鸟博览会。

2016年,京山获评湖北第一个“全国生态县”,次年入选全省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跻身“中国天然氧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京山始终将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张蓝图绘到底。”张勇说,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45.1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魅力在生态,活力在旅游。该市把126个美丽乡村打造成全域旅游景点,推出历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山水休闲游、养生运动游等多条主题线路,让美丽乡村变成城里人的度假村。去年,京山跻身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张勇表示,京山将做大“旅游+”文章,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

杜鹃花城铺展老区振兴新图

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右)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除了火红、壮观的杜鹃花海,麻城还是“中国菊花之乡”。

11月22日,麻城市委书记汪国兵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如何做大“花文章”、壮大“花经济”,描绘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图景。

壮大“花经济”

一朵花,火了一座山。这朵花就是杜鹃花。

麻城市有100多万亩杜鹃林,仅龟峰山上就有10万亩连片成林的古杜鹃群落。每年春夏之交,杜鹃花次第开放,漫山红遍,蔚为壮观。不久前,沪蓉高速龟峰山支线建成通车,游客到龟峰山景区更为便捷。景区正依托杜鹃花和大自然造化奇观,争创国家5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增至10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千万人次。

“我们将以麻城杜鹃花为引爆点,推进全域旅游。”汪国兵说。

一朵花,富了一座城。这朵花就是菊花。

麻城有“中国菊花创新发展之城”“中国菊花美食地标城市”美誉,有1400多年菊花种植史,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是全国三大菊花种植基地之一,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保存有2300多种菊花品种,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等5个国家级认证和3个省级认证。去年,麻城福白菊获得出口欧盟的“通行证”。

围绕菊花的精深加工,麻城开发出茶用、食用、饮用、酿用、保健五大类800余种菊花产品,打造了大别山菊花馆、福田河菊花展览馆等主题展馆。全市500亩以上菊花种植专业村50个、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带动约3万人脱贫致富。

汪国兵表示,麻城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叫响福白菊公用品牌,推动菊花产业向百亿元迈进。

武穴市委书记胡昊

“种子选手”凭港壮大工业引擎

武穴市委书记胡昊(右)

三产融合赋能发展

武穴是全国粮食和“双低”油菜大市、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县市,生猪出栏连续13年居黄冈第一,正在发展优质稻米、双低菜籽油、生猪、淡水养殖、佛手山药五大主导产业链。

如何发展农业产业?胡昊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扮美“一枝花”。多年来,武穴油菜产业持续全省领跑,获评全国“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2013年以来,以花为媒,武穴成功举办八届油菜花节,结合梯田、湖水、民舍,打造油菜花海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

“卖风景”,也要“卖好油”。前不久,武穴与湖北省粮油集团、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团队、武汉轻工大学分别达成做大做强菜籽油产业链的合作协议,力争3年后,武穴福康油脂公司生产的“接福”牌双低菜籽油产值过10亿元。

种好“一山药”。武穴佛手山药,形似手掌,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是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开始,武穴每年举办“佛手山药”主题的乡村文化活动,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业态链融合,培育出万星面业等10多家佛手山药深加工企业,形成“万星”“香噗噗”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护全“一天鹅”。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好转,飞临武穴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大法寺镇一秀天鹅湖,每年不断有白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构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美画卷。胡昊说,将擦亮“匡山西游、油菜花海、湿地慢城、美丽乡村、康养体验、工业旅游”名片,促进文旅三产高质量发展。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

争当县城新型城镇化“领头雁”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右)

巍巍荆山,卞和献玉忠名传唱;

悠悠沮漳,水镜荐贤三国开场;

青山绿水,全域旅游有机康养。

12月1日,襄阳市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厅,畅谈“金南漳”发展,并诚挚邀请各方宾朋到南漳做客。

3000多年的“金字招牌”

《山海经》中《荆山》篇曰:“章(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沮),其中多黄金。”“金南漳”由此得名。经过长期积淀,“金南漳”已成为独特的区域品牌和亮丽名片。

罗兴斌介绍,南漳的“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文化底色好。南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3100年,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被纳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108个。卞和献玉、白起攻鄢、司马荐贤等历史故事都发源于这里。

山水颜色正。南漳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空气优良天数330多天,境内“沮、漳、蛮、渭”四大水系和139座水库的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级以上标准。拥有林特产品7大类1500多个品种,大理石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矿产有22种。

发展成色足。南漳连续4年荣获全省三类县(市、区)县域经济综合考核前两名;被授予国家级食用菌、省级精细化工两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0年外贸出口额达3.7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创汇位居全省第二;是“中国有机谷”的起步区和核心区,“二品一标”有效认证证书126张,有机和有机转换证书数量占襄阳市3/4,占全省近1/5。

补齐农业产业短板

“摆在我面前的,是有机香菇、香菇脆和香菇多糖提取物。”访谈现场,罗兴斌热情推介本县的优质农特产品。

南漳特产丰富,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一直是短板。罗兴斌说,南漳连续15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但因为生猪深加工能力不强,结果污染留给了自己,大部分利润给了别人。

今年以来,南漳通过六大措施补短板——

建设基地。重点发展食用菌、茶叶、桑蚕等十大产业链,打造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和优质原料基地。

培育龙头。招引农业产业项目8个,净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总量达到17家,数量居襄阳市第一。

搭建平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把优质原材料“吃干榨净”。1月至10月,南漳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近50亿元。

打造品牌。实施以“中国有机谷”为核心支撑的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培育梅园大米、水镜茶叶和珍珠液酒等中国驰名商标3个。

旅游升级。持续优化升级“东漳丝博园—南漳樱桃谷—天池山—印象老家”全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打造网红公路花朝线、城关观光采摘线、西南山区休闲线等3条乡村旅游经济带。

推动外贸。通过订单直销、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扩大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出去,做大外向型经济。

“力争通过3年至5年深耕,至少打造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00家。”罗兴斌说。

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2020年,南漳被纳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和全省“县城城镇化建设‘头雁’示范县”。“既是荣誉也是压力。”罗兴斌坦言。

按照“东进、西控、南优、北拓”的发展方向塑造县城——打造城东产业集聚中心,保护城西生态屏障,推进城南旧城改造,完善城北新区和高铁小镇公共服务设施。

“围绕四大类18项任务,南漳现已策划项目165个,总投资近500亿元。”罗兴斌介绍,针对社会关注的短板弱项,县委县政府选定了完善市政管网设施、优化市政交通设施、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等3个专项作为主攻方向,编制上报了示范项目51个,项目总投资250亿元。

眼下,高铁小镇等39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总投资80亿元,最近又融资9亿元进一步提高城市含绿量。未来3年,南漳将相继建成并开通郑万高铁、襄南高速、346国道和207国道,加强对外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启动老堰沟、幺堰沟、城北防洪渠“两沟一渠”雨污分流改造,消除黑臭水体;加快建设三水厂,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质量和保障能力;完成城南湿地公园、清凉河湿地公园后续工程,建成水镜广场、徐庶广场等城市广场;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完善5G基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实施公共卫生一体化平台、大数据中心及应用、社会治理联防联控信息化等项目。

“目前南漳县城镇化率是48%。”罗兴斌说,将积极融入“襄宜南”组团、沿麻竹生态旅游带、襄阳“五城共建”和“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力争2026年城镇化率达到56%。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

守好生态“命根子” 捧好生态“钱袋子”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右)

神农架林区因林而建、以林命名,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生态是神农架的‘命根子’、也是‘钱袋子’,我们要守好‘命根子’、捧好‘钱袋子’。”12月2日,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冯伟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如何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打造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努力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国家公园

神农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永久性示范基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1%以上,每年向大气释放氧气300多万吨、吸收二氧化碳30多万吨、灰尘100多万吨、有毒气体200万吨、减少向三峡库区排放泥沙700多万吨,被誉为北纬31度的绿色奇迹。

冯伟表示,建区50年来,神农架林区经历了粗放开发、有限保护、探索转型、绿色发展4个阶段,实现了由伐木人向护林人,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转变。

去年,神农架圆满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任务,以较好的成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目前,神农架正推动总体规划修编和功能区优化,有望在明年初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公园。

神农架将深化具有林区特色的林长制,当好“看山人”“护林员”,抓好护林防火这一“天大的事”,加强4000多种动植物资源保护,切实维护近500万亩森林安全。完善河湖长制,呵护好境内317条大小河流,守护好“华中水塔”。

11月25日,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第四届年会召开。神农架继续深化泛神农架地区保护交流与合作,深度融入“两翼”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推动南河、堵河、香溪河、沿渡河四大水系流域内的县市区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水流域联保共治。

据介绍,国家公园试点以来,旗舰物种金丝猴增至1471只、种群增至10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国控、省控流域断面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建设国际赛事标准滑雪场

今年“十一”,投资近4亿元的炎帝剧院投入使用,国内首部大型情景山里剧《秘境神农架》上演。

冯伟说,神农架将补齐区域不平衡、季节不平衡、供给不平衡短板,发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时旅游,坚持提升西南一线、打造东北一片、强化中部支撑,巩固提升“春观杜鹃、夏避酷暑、秋赏红叶、冬滑冰雪”经典生态旅游产品,培育研学科考、赛事竞技、非遗展示等新兴旅游业态。未来5年,将实现年游客接待量3000万人次目标。

冯伟表示,将实施“旅游+”战略,一方面深度挖掘“生态文化、神农文化”,将品牌优势、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胜势;另一方面加快体旅融合,丰富拓展“野人五项”产品,打造国家冰雪与户外运动基地,把神农架打造成中国南方最佳滑雪、赏雪、娱雪旅游目的地。

目前,神农架有1个滑雪场和3个练习场,雪场总面积45万多平方米。同时,投资约60亿元的“桂竹园冰雪运动中心”正加紧推进,建成后将具备承接国际赛事的能力。

高铁直通,神农架不再遥远

过去,神农架只有国道与外界相连,交通不便。

2014年,神农架机场正式通航。神农架机场海拔2500多米,是全国少有的高原机场,被誉为漂在云端的中国最美机场,通往神农架的航班飞越长江三峡和华中屋脊神农顶,空中看神农架是一场特别震撼的视觉享受。目前,神农架有飞往上海、重庆经停武汉的两个航班,明年将开通广州、上海直飞航班。

公路方面,保神高速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神农架融入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网。目前,神农架正加快推进房五高速尽早开工。

12月5日,郑万高铁神农架段开始铺轨,计划2022年1月联调联试,5月开通运营。届时,在神农架及周边将有高铁保康站、神农架站、兴山站、巴东站4个车站,除神农架站外,另外3个车站进入神农架的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坐着高铁去神农架将成为最主要的旅游交通方式。

神农架将畅通与这4个车站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推进347国道改线、新增645国道,并将新建4条省道,全面消除国省道断头路,实现游客四面八方进入、无缝换乘,建成快进慢出、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从此神农架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民生福利

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

市民:现在神农架松柏镇、木鱼镇等地停车越来越难,请问如何缓解停车难?

冯伟:随着神农架旅游业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人自驾游,林区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停车难逐渐凸显。

2022年,林区党委将把解决“停车难”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一是加大建管力度,在松柏慢城中心花园、木鱼等区域新建公共停车场,在松柏城区新建7个机械立体车库;二是推动有条件的机关、企业开放内部停车场;三是加强对旅游重点乡镇车辆的管理和引导,高效利用停车空间。多措并举,林区明年将新增停车位2000个。

相关文章推荐

原标题:《县(市、区)委书记谈文旅(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