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博物馆观察(四)江户东京建筑露天博物馆

2021-12-25 1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江户东京建筑露天博物馆呈现出的,是优秀又真挚的历史教育。它不依赖于灌输和说教,而是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旧日时光的大门。

为迎接2020东京奥运会的到来,自2014年起,日本政府便开始对东京市进行城市改造。大规模的地下开掘工作,使多处古城镇的遗址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被称作“江户遗迹”的珍贵古代建筑遗址,呈现着作为东京市前身的江户市的昔日繁华景象。

 

© city.kodaira.tokyo.jp

可别小瞧江户市。在18世纪时,这座城市的居住人口就已经超过一百万,规模超越伦敦、巴黎和北京城,占据世界首位。始自1603年(庆长八年)的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武家封建时代的最后时期。在德川家康将军的统治下,江户市由一个人口不足六万,且湿地广布的僻静村落,成为日本国的政治和商业中心。

其中,以「幕藩体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确保了长期战乱后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而以日本桥为起点,修建的通往今天的京都、日光、福岛、长野、滋贺等地的「五街道」,则使江户市成为著名的交通要冲。便利的水陆交通为江户市吸引了众多人口。在此基础上,城市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也相当出众。在奥地利摄影师150年前的镜头前,江户城区内房屋林立。放眼望去,浅灰色的屋顶朝远方延展不绝,整齐划一又古朴庄重,城市的宏大气象由此绵延漫溢,让人不禁啧啧赞叹。

 

在1868年,江户时代在轰轰烈烈的王政复古政变与随之而来的戊辰战争中宣告终结,而江户时期缔造的这幅浓墨重彩的城市风情画卷,却依旧在各个方面对日本文明造成着深切影响。但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一直处于社会震荡与接连天灾之中的日本,城市面貌发生了剧烈的改换,江户时期的建筑及其背后承载的传统日本风俗,似乎也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次消失。

因此,为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依旧留在日本国民的记忆之中,东京都政府在1993年决定为「江户东京博物馆」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分馆——这座大型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将成为一次对古江户市井风貌的真实再现,作为纪念和传承江户文化的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

 

© mackeyhonda.com

江户东京建筑露天博物馆(江户东京たてもの园),又叫江户东京建筑园,坐落于东京都立小金井公园内,占地约7公顷,是日本目前最大的建筑博物馆。园内共分为四个主要展示板块:室内展览包括位于游客中心的江户历史主题展和旧武藏野乡土馆资料特别展,露天展览则包括从1600年代-1940年代,即从江户时代到昭和时代的共29座复原建筑物,以及一些原样搬迁的真实历史建筑,与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遗址,两相结合,完整地展示着这段历史时期的城市景观。

作为最为独特的展示版块,露天展览在地理空间上横跨整座园区,被细分为「中心区」、「西区」和「东区」三个区域。

 

其中,位于入口处的「中心区」是游览的第一站。这里的六栋建筑,展示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皇家居室与大户人家的宅邸。来到建筑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旧光华殿。这座式样典雅的礼殿建筑,原本位于东京都的千代田区,是在1940年(昭和15年)在举行纪元2600年纪念典礼时临时修建的,在1941年则被移筑至小金井公园内。原先的杉树皮屋顶被改造成铜板屋顶,其余部分基本保持原貌,是利用近代素材和技术呈现传统建筑面貌的典型。

 

光华殿 © asoview.com

穿过旧光华殿,看到的第二个重要建筑便是「旧自证院灵屋」。该建筑始建于1652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园内最为古老的建筑物。它是德川家三代将军家光的侧室为供奉母亲而修建的祠堂,采用传统的日式建筑风格,整体造型华丽庄重,色彩端正饱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已被列为东京都文化遗产之一。

 

「旧自证院灵屋」 © tokyo.letsgojp.com

再往里走,气派的「高桥是清邸」想必会抓住游人的眼球。这座住宅的拥有者,正是曾任第20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高桥是清。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楼阁屋亭从地基到梁柱全由日本铁杉建造,体现出日式高档官邸的美学特色。高桥是清是生长在传统背景下的日本政治家,尤其喜好漫步与冥想。在他的居所外修建有宽阔的庭院,其间柏木苍翠,草石幽寂,是清凉僻静的身心放松之所。

 

「高桥是清邸」 © tatemonoen.jp

在途经「西川家别邸」和「伊达加之门」后,中心区的最后一座建筑是建于1912-1926年间的「会水庵」。相比起之前的华丽府宅,这座茶室显得格外素净。它由日本茶道宗徧流之茶人山岸宗住所筑,在1957年由剧作家宇野信夫购下。茶室呈半露天状,内部十分简朴,只有三张榻榻米与一个一室一台的小间,整座建筑藏匿在葱郁的竹木植株之中,独具一室间却尽享山林野趣,让品茶之举更多几分高妙幽玄之意。

 

「会水庵」 © tatemonoen.jp

在此之后,向「西区」走去的游客们,将会看见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宅建筑式样。其中,江户时期传统式的农家小屋沿用茅草屋顶与木砌结构,屋内不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居住区和炊食区,显得井井有条。而原位于东京都八王子市追分町的「八王子千人同心组头之家」,则以长形建筑为主要风格。它是江户时代八王子地区的德川家臣团的同心组头的房屋,类似于今天的政府职工宿舍。

 

「吉野家」 © tatemonoen.jp

相比之下,建于明治、大正及之后时期的民宅,则更多地透露出西洋文化的影响。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日本民族开始在各方面向西方看齐。收效显著的改革不仅让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还让其迅速完成资本主义现代化,跻身世界上的强国行列。

受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潮——「大正浪漫」在日本1912-1925年间蔓延开来。园中由德国建筑师乔治·德·拉兰德设计的洋楼「拉兰德府邸」和「大川府邸」均采用纯粹的欧式风格建造,在整体装潢风格上更加注重格调,内部空间设计也更加雅致,营造出舒适的居家感受。

 

「拉兰德府邸」,© home.gamer.com.tw

「大川府邸」,© asoview.com

而日本建筑家掘口捨己和前川国男,则倾向于以东西合璧的方式建造自己的住宅:前者旅居欧洲多年,将当时欧洲盛行的现代主义风格与日本传统造型相结合,打造了“日式现代主义”的代表性建筑;后者则建于战时物资短缺时期,在日式外观下实现现代化的内部构造,简约不失大气之美。

 

掘口捨己的「小出邸」,© photozou.jp

「前川国男邸」,© asoview.com

「前川国男邸」,© asoview.com

除了众多的屋宅,江户市繁荣的商贸文化也在园中呈现得淋漓尽致。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东区」的「下町中通」商业街了。街道的两旁,矗立着一排排的狭小店铺,在大批量工业机械生产不甚发达的年代,这些民营的小商铺大多自产自销,高耸的建筑、特色的招牌与各式的货品,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令人难忘的老街故事。

杂货店、鲜花店、文具店、干货店、酱油店……每一天,那些辛勤的人们都准时开张招徕生意,日子也就这样平静而充满希望地进行下去。值得一提的是,漫画家宫崎骏在创作动画《千与千寻之神隐》时经常光顾此地,而电影中的众多场景灵感便来源于这里的汤馆、玩具店、中药店和居酒屋。

 

这一番游历下来,古江户的历史人文想必已然被游客们所略略了解。然而这座博物馆所提供的,并不只是把建筑像展品一样陈列出来那么简单——除了整修和特殊缘故,场馆内所有的建筑大部分均对公众开放。参观的人们既可以走进农家小院体验真正的江户生活,也可以到欧式小洋楼里享受一顿精致的下午茶;可以在1937年建立的「常盘台写真馆」里拍摄一张复古的照片,还可以到一辆真正的「都电7500型」路面电车里体验当年江户市民的出行感受。

 

 

这样的真实体验,无疑使来自各地的人们拥有了对江户城市文化的直观感受。复古历史风情的面纱被层层揭开,呈示在游客面前的是对于日本都市内蕴的深刻诠释。而随着四季的变迁,园区内还会开展符合当季的传统活动。

 

在元旦前后,园方会举办一系列的「正月活动」,推出一系列带有浓郁正月风味的节目和正月的传统游戏;在樱花盛开的三月,园内将开放花卉园,举办春日赏花系列活动;在五月,园中会升起鲤鱼旗并举办各式风俗儿童活动,以庆祝日本传统的儿童节。

 

在八月中旬的夜晚,建筑园依旧会开放,举办的「市井清凉游园活动」将复原江户的繁闹夜市景象;在十一月的晚上,园中的翩翩红叶将点亮夜色,在老式煤气灯的温暖映衬下,古老的建筑和优美明净的自然风光,将让人产生置身于历史中的错觉。而在其余的月份,不同种类的东京传统手艺将会轮番在游客面前进行制作展示表演,体现着传统的珍贵和平易近人。

 

© gyutte.jp

不必多言,江户东京建筑露天博物馆呈现出的,是优秀又真挚的历史教育。不依赖灌输和说教,而是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旧日时光的大门。在寻觅与探索之中,那些置身园中的人们,无论来自何方,或许都会产生对这座城市的专属理解——在悠闲的漫步中,人们无意间踏进了江户的历史,也踏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古老和新潮、过去与现在,乃至未来的深沉思考之中。

原作者:Kirxie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