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照浴霸、看电脑、烤火会长斑?为什么长斑的总是我

2021-12-24 21: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长斑,是很多姑娘的噩梦:

夏季

阳光灿灿,需要抹防晒霜打伞防“晒斑”;

冬季

别看寒冷,防晒工作也是不能落下的!

一个朋友前两天担忧地告诉知妹:

听说,照浴霸、看电脑也会长斑!甚至冬天烤暖炉也会长“烤火斑”!

身边真的埋伏这么多“皮肤杀手”吗?

知妹今天就来给集美们说说关于斑的4个误区!

(来源:giphy)

在烈日下长时间工作或者玩耍过的朋友一定知道,如果忘记防晒,在被强光长时间照射后,裸露在外的皮肤会发红、肿胀,甚至“脱皮”。

这种皮肤因强光照射而发生的急性反应就是医学上的晒斑——日晒伤,也称为日光性皮炎。

(来源:giphy)

然而,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晒斑”,是“经过太阳照射后才发现的斑”。

直白说,我们真的冤枉太阳了,太阳并不生产斑,它只是斑的“增强工”。

这些斑可能是什么斑呢?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老化皮肤疾病。

它呈褐色,常常以蝴蝶形状对称出现在双侧脸颊。

相对于男性,黄褐斑更常见于女性,多与体内激素水平、精神状态、滥用化妆品等相关。

与日晒关系密切,研究证实,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不但会诱发黄褐斑,更会刺激黄褐斑颜色加深、范围进一步扩大[1]。

老年斑

老年斑虽然多发于老年人,但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太有迷惑性,还可以叫它日光性雀斑样痣。

老年斑多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深褐色斑点或斑片,多出现在面部等暴露部位。成因主要包括衰老造成的皮肤退行性变和过度光照[2]。

所以,出现老年斑并不一定意味着青春不再,还有可能是你太阳晒多了!

雀斑

雀斑与遗传素质和日晒关系很大。

这种色素性斑点的数目、颜色和大小都取决于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和吸收日光的量。

因此,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

皮肤白、角质层薄的人,对阳光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更易产生雀斑[2]。

长时间烤火炉、电炉后在皮肤上出现的像蛇一样的红色纹路就是烤火斑。

“烤火斑”是一种非常通俗的说法,在医学上,它的学名是火激红斑[3]。

火激红斑一般是由于皮肤直接暴露于各种热源下,特别是长波红外线,长期反复刺激引起的。

比如长期在“小太阳”、热炕、火炉旁烘烤,以及长时间的热水袋、暖宝宝使用和局部热敷。

看来,在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和火炉也要多加注意了,一不留神还有“毁容”的风险。

(来源:giphy)

我们每天都沐浴在阳光下,而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色素的主要为紫外线[4]。

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电视、电脑、手机的屏幕,其光谱主要在可见光区,几乎没有紫外线,因此这些屏幕光令你晒伤或晒黑的风险趋近于零。

至于宽带产生的电磁波,有研究表明,长期演进(LTE)和5G(28 GHz)宽带的电磁场不会对细胞活力和色素沉着产生显著影响[5]。

同理,浴霸主要倚靠辐射红外线加热,不含紫外线,也不会让你晒黑晒伤。

如果在使用后有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的情况,更有可能是与“烤火斑”同原理的火激红斑。

长斑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人更容易长斑呢?

遗传

不怕偶尔长斑,就怕天生爱长斑,不幸的是,长斑这回事还真的跟基因有点关系。

研究表明,雀斑通常与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有关[6],而亚洲人和白种人更容易得老年斑[2]。

环境

日光中的紫外线不仅会促使皮肤内的色素细胞分泌大量黑色素,还会影响皮肤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让黑色素无法顺利排出而残留在皮肤内,沉淀成斑。

生活习惯

生活作息不规律或者压力过大、睡眠不足会使皮肤的代谢降低,使脸上长斑。

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神经功能紊乱、肾上腺皮脂功能下降,会导致色素沉着。

除此以外,面部清洁不认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也会反映在皮肤上。

寻求医生帮助

现在对于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等色素沉着疾病的治疗方案已经趋近成熟,药物、化学剥脱,或光电治疗等可以帮助大部分患者解决问题[7]。

当然了,具体还是要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提供精准的建议!

防晒、防晒、防晒!

紫外线是色斑催化剂,聪明人的都会选择防患于未然。别嫌麻烦,太阳伞打起来,防晒霜涂起来,不给斑任何可乘之机!

远离伤害源头

烤火会出现火激红斑,那就注意此类热源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

出现了也不要慌,一般远离热源就可以自然消退[3]。

改善生活作息,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你被斑困扰已久,这些老生常谈的建议你一定早已烂熟于心。

但是说到和做到可是天差地别的。开始改善作息的最佳时间有两个,一是长斑前,二是现在!

审稿专家

徐楠|上海东方医院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Kwon, S. H., Na, J. I., Choi, J. Y. & Park, K. C. Melasma: Updates and perspectives.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8, 704-708, doi:10.1111/exd.13844 (2019).

[2]Plensdorf, S. & Martinez, J. Common pigmentation disorder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9, 109-116 (2009).

[3]Patel, D. P. The Evolving Nomenclature of Erythema Ab Igne-Redness From Fire. JAMA dermatology 153, 685, doi:10.1001/jamadermatol.2017.2021 (2017).

[4]孙晓晨, 张放 & 邵华. 紫外线对人体健康影响. 中国职业医学 43, 380-383 (2016).

[5]Kim, K. et 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with LTE and 5G Bandwidth on the Skin Pigmentation In Vit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2, doi:10.3390/ijms22010170 (2020).

[6]Praetorius, C., Sturm, R. A. & Steingrimsson, E. Sun-induced freckling: ephelides and solar lentigines. Pigment cell & melanoma research 27, 339-350, doi:10.1111/pcmr.12232 (2014).

[7]Plensdorf, S., Livieratos, M. & Dada, N. Pigmentation Disorder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96, 797-804 (2017).

内容制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