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巧手仁心 毓稚流芳 纪念林巧稚诞辰120周年
她从小立志学医
将一生奉献给了医学事业
她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
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她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
她就是“万婴之母”
林巧稚
今天
是林巧稚诞辰120周年
缅怀,致敬!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女学部委员(院士),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晃岩路47号“小八卦楼”。受过西式教育的父亲林良英对女儿很是疼爱,特意取名为巧稚,意喻灵巧而天真。
中间为林巧稚
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林巧稚从小学一路读到了高中。“好灵巧的手!有这样双手的人应当做外科医生。”家政课老师的一句无心之语,让林巧稚的医学之梦开始萌芽。而且她清楚记得,五岁那年,母亲是被妇科肿瘤——宫颈癌夺走生命。如果可以,林巧稚真的很想学医。
学生时期的林巧稚
1921年,也就是林巧稚20岁那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远赴上海参加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并成为那一年统招的25名新生中的一员。八年寒窗苦读,林巧稚以榜首身份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的得主。
1929年,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成绩优异的她选择了当时最冷门的妇产科当助理住院医生,仅半年,就被破格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总住院医生,打破了协和医院等级森严的体制。
北京妇产医院建成后,林巧稚担任第一任院长。1962年,她为一名曾因新生儿溶血症而失去三个孩子的孕妇接生,很不幸,第四个孩子也患有同样的病症。在当时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新生儿溶血症存活概率几乎为零,危难之时,林巧稚当机立断给孩子“换血”,最终成功挽救了这名婴儿,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第一例换血成功的案例。这个由她首创的“换血疗法”,在之后将无数新生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50年代末,林巧稚率先在北京推进妇科普查。当时的妇女做妇科检查的意愿低,林巧稚就带着医生,挨家逐户讲解动员,在她的全力推动下,妇女们才开始去医院做妇科检查。由北京开始,全国十几个省市区也推动了妇科普查,一度轰动医学界。
林巧稚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妇产科各种疑难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跟踪追查、积累了丰厚的供后人借鉴的资料。1978年,林巧稚确诊为脑血栓,患病期间她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编著一本书籍。4年后,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诞生。
“又是一个胖娃娃,今天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林巧稚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安详地走了,她将积蓄全部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她的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面上。
林巧稚逝世后,厦门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在厦门市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修建毓园,作为林巧稚的纪念园。2016年,全国妇联将林巧稚纪念园命名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林巧稚为我国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这位从厦门鼓浪屿走出来的杰出女性
虽然一生未婚未育
却亲手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
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林巧稚曾说
“我这一生最喜爱的声音,
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生而为人,一生善良
作为医者,仁心仁术
林巧稚的一生将为世人所敬仰、传颂!
猜你喜欢:
走进福建省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莆田苏华同志革命事迹陈列馆今日C位 | 《中国妇女报》点赞福建省妇联高标准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最美女科技工作者 | 栾江霞:筑牢数据安全屏障的“铁娘子”来源/闽姐姐综合
编辑/张若冰
校对/庄宇婧
编审/陈佳颖
点“在看”的人,都越来越美了!↓↓↓:,。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巧手仁心 毓稚流芳 纪念林巧稚诞辰120周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