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 | 大货车盲区太可怕!“看不见”的隐患该如何避免

2021-12-23 16: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少都是由于汽车盲区造成的。而大型货运车辆由于车身大,驾驶人极易被盲区遮挡视线,一旦造成交通事故,危险程度难以想象。当大家出行时,遇到大货车该如何避开视野盲区呢?中国交通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避险指南,记得转发收藏哦~

右侧盲区

货车右侧盲区约在货箱末端至驾乘舱末端位置,且距离货车宽度约为1.5米的范围,货箱越大盲区越大。

左侧盲区

左侧盲区在货箱尾部附近,相对右侧盲区而言要小一点。如果有小型车辆、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出现在左侧后轮的位置时,通过后视镜看到的内容是很有限的。

前方盲区

大货车前方属于半盲区,即便有高大的车身,但紧贴着车身的位置都存在明显的视觉盲区。一般,车头到驾驶室后方约2米长、1.5米宽的范围都属于盲区。

后方盲区

大货车是没有后风窗的,所以大货车正后方是全盲区,当有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出现在后面时是完全看不到的。若是跟在大货车后面发生追尾,极可能会窜入货车底部,极其危险。

“死亡弯月”

大型车辆在转弯时会形成“内轮差”。所谓“内轮差”,就是指车辆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由于“内轮差”的存在,大型车辆在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会呈现出弯月的形状,俗称“死亡弯月”。

那么,遇到大货车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避免大货车盲区事故呢?

货车驾驶人

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货车驾驶人在起步、转弯、倒车时要注意视觉盲区,尤其是注意右前侧的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避免因视觉盲区和内轮差发生事故。

其他交通参与者

远离盲区

骑行或驾车时不要在货车两侧盲区并排前行,也不要紧跟在货车之后。

注意内轮差

行人、骑车人、非货车驾驶人应尽量远离正在转弯或准备转弯的大货车,等待其通过后再通行。

保持车距

非货车驾驶人跟车行驶时应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车距,否则正处于大货车后车盲区,大货车驾驶人无法观察后方行车环境,易引发事故。

谨慎超车

非货车驾驶人驾车超越大货车时应选择视野良好的直道,并提前变更到货车左侧车道。临近货车时,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或鸣笛示意,切忌弯道超车。

同时,正确的倒车方法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风险。

1.绕车查看或找人指挥

启动前绕车一周绝对是好习惯,如果打算倒车,到车尾看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绕车观察,突然出现在盲区中的人或物可能会让你措手不及。真实的事故案例已经不止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方位感不太好的驾驶人,如果有条件,让车里的乘客或外面的人在车外帮忙指挥一下,是不错的选择。

2.设备只能作参考,全方位观察是关键

当后方物体过低、过高或角度超过探头侦测的范围时,雷达也会判断失误。高度够但形状特殊的物体,比如电线杆上的斜拉钢缆,也有可能被雷达忽略掉。

另外,倒车雷达只能监测到后方的物体,如果地面上有深陷处,倒车雷达是绝对检测不到的,即使有倒车影像功能,从屏幕上的画面中也很难分辨清楚,掉下去就难免了。

如果你的车后面有摄像头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个配置可以大幅减少盲区的面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绝对的依赖它,因为摄像头为了放大拍摄面积,基本上都是超大广角设计,显示出来的影像是严重变形的,这种变形让驾驶人很难准确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另外,这些仪器的扫描范围是有限的,比如车后面驶来一辆自行车,当你在屏幕上看到这个自行车的时候,或许已为时已晚。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现在全景摄像技术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中,这个技术通过外后视镜和后备箱的高清摄像头拍摄,合成一个整体画面,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盲区问题。

3.倒车时也要关注车头情况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一定要有。倒车的过程中要做到前后左右全面的观察,车上的三个后视镜也要随时扫视,而不能只看一个角度倒车。如果驾驶人在倒车时与某种物体发生碰撞,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二次事故往往更可怕。

来源:综合《道路交通管理》杂志、温州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责编:周晶

​投稿邮箱:zgjt122@163.com

本文链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