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东人在上海︱陈晓平:不想当刺客的女演说家薛锦琴
1901年上海张园拒俄集会,18岁女学生薛锦琴登台演说,语惊四座,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女演说家。留美期间,她被康有为相中,纳入刺客养成计划之中,准备让她入京刺杀慈禧太后。她没有做成女刺客,入民国后默默从事教育。
张园演说
1843年上海开埠,最早跟随外商来沪经营外贸的,是一批来自广东香山县的买办。香山南溪(今珠海南溪)薛氏家族,在香山人布满十里洋场时来到上海发展。薛锦琴父亲薛三镛,在上海捷成洋行当买办。(郎国华主编:《发现侨乡 广东侨乡文化调查》第214页)叔父薛颂瀛(薛仙舟,1878-1927),1901年留学美国,1904年在美国结识同乡孙中山。1912年,薛仙舟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银行副监督。1919年,薛仙舟创办上海国民储蓄合作银行,被称为中国合作事业之父。
薛锦琴叔父薛仙舟(薛颂瀛)薛锦琴(1883-1960)出生于上海,兄弟姐妹九人,她排行第三。1896年,她与二姐薛锦霞一起,进入刚刚开办的新式学堂育才书塾(南洋中学前身)读书。
1901年3月24日,为抗议沙俄强占领三省,上海爱国人士近五百人在沪西张园(味莼园)集会,沪上名人汪康年、孙宝瑄、吴趼人相继登台演说。谁也想不到,居然有个娇小女学生,气定神闲登上讲台,慷慨演词:
中国之败坏一至如此,推其原故,实由居官者无爱国之心,但求保一己之富贵,互相推诿,将一切重大要紧之事任其废置;而在下之士民又如幼小之婴儿,不知国家于己有何关系,视国家之休戚,漠然不动其心。有此两种人,上下之间不能连络,以致受人欺侮。若英、美、日本诸国则不然,无论为官为民,皆视国家为己之产业,视国家之事如己身之事,上下之间连为一气,人心团结,国势强盛,所以外人不敢欺侮。今日俄约追我急矣!而在下之人不识不知,视若于己毫无关系,此最大谬。今日救急之法,当上下合为一心,以国家事为己身之事。现闻我国各大官,如刘制台、张制台、陶制台、西安政府与明白之大员,皆知俄约不可允,不可签押,特虑有一二大臣私交于俄,支持此约,竟欲允俄耳。我等当连合四万万人,力求政府将主持俄约之大臣撤退,另换明白爱国之人为议和大臣,则俄人迫胁之事庶几可换回矣。(1901年3月26《北京新闻汇报》译3月25日《字林西报》)
演说完毕,掌声雷动。女子薛锦琴当众演说,“实为我国从来未有之事”(《中外日报》)。由是,她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女演说家。日本妇女运动先驱福田英子,立即致信薛锦琴,誉之为“中华之贞德”。(《日本女士福田英子致薛锦琴书》,《女学报》1902年第二卷第一期)英国外交大臣闻知,索要她的照片,并叫人将演说词译成英文,登载英国报章。(《中西日报》1902年10月24日)薛锦琴年纪虽小,备受学界尊重,蔡元培创办爱国女学,她也是发起人之一。
北京新闻汇报1901年3月26日报道
女权先驱
在内忧外患中,薛锦琴认定救国根本在于教育,而女子教育尤为急迫;欲从事教育事业,需先出国留学。当年暑期,她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在日本停留颇久,“七月初寓东京某逋客家。”福田英子听到消息,驱车来访,“情话殷殷,不觉移晷,坚定后会,握手而别云。”(1901年10月12日《中西日报》)“某逋客”即是当时亡命日本的梁启超。两人谈了些什么,未见记载,但薛锦琴由此加入维新党阵营,则是确定的。
1902年10月23日,薛锦琴乘坐越洋轮船“美国丸”抵达旧金山,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留学岁月。《中西日报》记者说,薛女士“身材细小,然脑力迈伦,敏而好学,立志甚高,常以开化二百兆妇女为己任。”(1902年10月24日《中西日报》)因叔父薛仙舟正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当时译称“卜技利大学”)上学,薛锦琴与弟弟薛锦标也在柏克莱入读中学。(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载《走向世界丛书》第1辑第10册,第563-564页)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廿三日中西日报报道1903年10月12日,薛锦琴在旧金山创立“中国女维新会”。集会前派送的传单,指出“又或谓男女之大分别,在男子有学问以助国家。殊不知学问由于读书,彼未受教育之男子,与不读书之女子何别?男子得读书而有权利,女子独不许读书,而俾之失其权利,是事之大不公者。……我本国腐败之近情,与其贫苦之现状,皆由习俗相沿,不重女子教育之故,则男女必并重教育明矣。”(《万国公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号)从传单内容看,薛锦琴的女权主义思想已日渐成熟,并有激进倾向。
中国留美学生编辑的《美洲留学报告》有这样的记载:“香山薛女士锦琴,久为我国女学界领袖,前年来美游学,入屋仑高等学校,为女学开风气之先。闻华女生长美邦,入校读书者,颇不乏人,然能知爱国者甚罕。自薛女士来,闻风兴起,颇有以振兴中国女学为任者。而薛女士尤躬行实践,不尚虚骄,与诸女士诤诤相激励。”(田正平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第240页)
不久,薛锦琴进入屋仑高等学校(Oakland High School)。她刚到屋仑租房子时,深受美国排华浪潮的伤害。刚开始时,叔父薛仙舟问过几家招租的房东,都说不租给日本人(薛穿西装,被误作日本人);再敲下一家,房东应允,立即支付定金,约定第二天下午入住。当他们搬了行李前往,却被房东拒之门外,说原以为是美国女孩,没想到是中国人。薛仙舟十分气愤,责其背约;屋主自知理屈,低声解释,说不是我不愿意,而是其他租户有意见,请求原谅,答应暂住一晚,明天继续搬走。接着找到下一个,住进去三天后,房东忽然要求薛锦琴搬走,原因同样是其他租户不乐意。几经周折,最后才安顿下来。(《留学美国中国女学生薛锦琴致其友陈慕义书》,《女学报》1903年第4期)
薛锦琴兄弟姊妹众多,美国生活费学费甚昂,自费留学,对家庭是个沉重负担,不得不多方设法。1905年,薛仙舟在伯克莱的同学王建祖、章宗元等,上书湖南巡抚端方,称自薛锦琴来美留学,在旧金山附近各校演说,华侨女生们逐渐明白学习汉文的重要,已有不少向她拜门求教。“……查该生中西兼贯,夙以振兴女学为志,现在屋克仑高等学堂肄业,已逾二年,近闻学赀乏绝,势将中辍……”请端方询问湖南女学堂能否资助其学费。(《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4辑第396页)这封请求函似乎没有达到目的。
薛锦琴曾任神州女界协济会教育部长。“一定要杀死老佛爷”
正当薛锦琴为筹措学费而愁肠百结之时,康有为保皇会的留学生养成计划恰好出炉。在1900年唐才常起义失败后,康、梁对维新、保皇活动的构思,进入新的阶段:一是在海外进行大规模商务活动,二是资助少年留学,三是策划对慈禧太后、荣禄的暗杀活动。
北美华侨人数最多的是加州旧金山一带。资助少年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是在旧金山行医经商的康门弟子谭良(谭张孝)。谭良保存的有关保皇会部分档案,1997年以《康梁与保皇会》为名,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9月又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了增补版,书名更改为《康梁与保皇会——谭良在美国所藏资料汇编》(以下引用,前者简称《康梁》,后者简称《汇编》)。谭良的外孙女谭精意与广东学者方志钦合作,对这套档案的整理和解读下了很大功夫。
谭精意为《康梁》一书写了长文《保皇会的一位领袖:谭良的生活、政治活动及其信函》,披露了十分惊人的信息。她说:“谭家招待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学生,名叫薛锦琴。在日本时,她住在梁启超家,表示想参与暗杀慈禧太后的计划。”谭精意引用谭良女儿路易斯•良•拉逊所写《甘竹记》一书:
“这个计划包括她到这个国家学习,因为老佛爷喜欢归国留学生。这样,薛就有机会留在宫廷中,伺机杀掉老佛爷。仅有康几个最亲密的朋友知道她参与这一计划。”“妈妈(指谭良夫人黄冰壶——笔者注)说薛锦琴很有胆量。她敢于骑马和驾驶马车,经常带我们去遥远的地方,如长滩和帕萨迪纳。我模糊记得她是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女人,很纤瘦。她和妈妈不同,经常穿美式衣服。妈妈说,刚住进我们家时,她总是声称:‘一定要杀死老佛爷’。她愿意去执行这计划。后来,她慢慢变了,担心杀了老佛爷会连累家人。”(《康梁》第13页)
“妈妈相信,她从未想过刺杀老佛爷。之所以答应了这样做,仅仅为了到美国读书,这才是她的初衷。”(同上)谭良女儿回忆的康有为培养女刺客计划,与谭良档案的记载完全吻合。谭精意长文说:“……根据1905和1906年谭良的详细记录,一位叫做五十的留学生,大约每月得20-25美元。这些钱只是谭良给五十的学费,因为五十的吃住都由谭良全包。”(谭精意:《关于保皇会派学生出国留学的运动》,载《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第476页)
“五十”是康梁核心成员之间,为了保密而给薛锦琴取的代号。广东学者赵立人对谭良档案深有研究,判断“五十”与薛锦琴是同一人,不过他从笔画方面来作解释,略显牵强。(赵立人:《康有为》第286页页下注①)用“五十”来指代薛锦琴,典出唐人李商隐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即“锦琴”,所谓琴瑟和鸣也。
薛锦琴答应康有为,混入宫廷暗杀慈禧太后,看起来只是一种筹措学费的策略。她不断以“家有老亲、学问未成”托词拖延。久之,谭良发觉培养计划失败,向康有为报告,建议停止供养。康有为回信,仍请谭良继续负担薛锦琴费用,将薛比作瓶中梅花,有将错就错之意:
□□(指薛锦琴)性行孤高,如冷月梅花,留此清芬以对冰雪,别有风趣。吾爱之至极,恨不能置之左右为忘形之交也。前云樵(欧榘甲)荐来时,多有议其不行者,此大事吾固不信,然无论如何,吾甚欲保存此人,以为一佳事。吾党力虽困乏,然吾既爱之,今决停前议而仍供养之,弟仍为我日夕备清水,陈古瓶,供此一支梅花也。(《汇编》第252页)
薛锦琴女士(《治家全书》)
申请官费与归国
1909年年秋,薛锦琴高中毕业,入印第安纳州“的波大学”(Depauw University,今译迪堡大学),修读教育学兼格致科。次年农历二月,消息灵通的薛锦琴,听闻国内将有公费补助自费留学的规定出台,上书中国驻美公使张荫棠,请求改给官费。张荫棠将此请求转呈清廷学部,学部行文给广东省提学使沈曾桐。薛锦琴在上书中称:“女生家本寒素,自费留学,迄今八年,所费太钜,家中借贷俱穷,不能继续,势将中止。伏乞咨送学部,循例给以津贴,俾得安心就学,免费半途。”
广东省这边回复,宣统二年六月,学部出台女生留学日本补给官费规定,但无涉及留学西洋女生,不便参照,请学部察核。学部负责人倒是爽快批复:“查留学西洋自费女生补给官费,本部尚无专章;惟该女生游学美国,既升入的波大学肄习格致科,经驻美大臣查明属实,核与本部准补官费章程尚无不合,相应咨复贵督查照可也。”(《两广官报》宣统三年五月十六日)学部既然同意,两广总督张鸣岐自然没有意见。学部高官若知道薛锦琴曾计划入京行刺太后,一定吓出一身冷汗。
1913年,薛锦琴与康有为弟子、芝加哥大学毕业生林铎(林天木)结婚。1914年,两人携手回国。林天木在复旦公学(1917年升格为复旦大学)教授经济学,薛锦琴则出任诚正学校校长。该校设初小、高小、中学、师范四门,校址在上海爱文义路泰利坊867号。(1916年8月19日《申报》广告)办学之余,薛锦琴积极参与幼稚教育研究会活动,翻译出版高小补充教材《儿童故事集》。因夫婿林天木辗转在岭南大学、广西大学任教,薛锦琴被迫随夫迁徙。1946年,林天木在广西去世,薛锦琴去了香港,担任国华银行储蓄部主任,于1960年1月19日逝世于九龙,享年77岁。
女界伟人薛锦琴君清末革命党与保皇党为争取海外华侨捐款,从激烈竞争发展到互相仇视。以行动力而言,则革命党远超过保皇党,就算是在暗杀活动方面,保皇党与之相比也黯然失色。革命党吸收大量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青年,先后暗杀五大臣、摄政王、李准、孚琦、凤山等,虽败多成少,对消蚀清廷高官抵抗意志有极大帮助,也博得华侨的尊敬。康梁一派在竞争中输给革命党,从组织暗杀活动的水平已能看出端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