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家10年的自动驾驶公司的新10年
十年前,线上购物还没现在这般火热,许多用户的在线聊天软件正由 QQ 转向微信。短视频、外卖平台更是还在部分人的构思中,还未做成产品。
而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却选择望向未来,全力布局自动驾驶产业。
百度作为科技公司,做自动驾驶的目标即是一步到位,奔向全无人驾驶。于是,百度采购了一批宝马,在它的车身周围安装了一系列传感器,在公共道路上实测训练,这可以称作是百度第一批 Robotaxi。
如今百度布局自动驾驶已接近十年时间,行业内也将百度称为了自动驾驶的人才培养基地,作为一家在新势力三强成立之前,就决心探索自动驾驶这片无人区的公司,不得不说具备了极强的前瞻性。
站在百度自动驾驶业务成立近 10 年的时间节点,百度 Apollo 开启了一个新时段的竞争。
这一年,大家都在谈论什么
去年此时,各家新势力正如火如荼地洽谈激光雷达供应商。小鹏将目光瞄准了览沃,而蔚来则选择了自己投资的图达通。
在新势力们看来,激光雷达能够作为冗余传感器,发挥补盲作用的同时还能提高车型的「逼格」,何况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被打下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乎 XPILOT 3.5 接踵而至,而蔚来 ET7 作为旗舰,头顶畸角光芒万丈。在这一波风卷残云的宣传后,用户的期待值也被拉高,所以我们都将 2021 年称作是自动驾驶元年。
但现实是,研发的速度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别说自动驾驶元年,2021 能称作是激光雷达元年都很勉强。因为掰掰手指数一下,今年交付了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型拢共也就 1 辆——小鹏 P5,且它的激光雷达还未发挥作用。
纵观整年,真正让我感到意外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三家,分别是特斯拉、华为和百度。
特斯拉在北美推送 FSD Beta,v10.1 版本开启全民公测。在美国本土,特斯拉 FSD Beta 基本达到了 L4 级别的城区自动驾驶能力,在底层代码全部推翻重写后,特斯拉展示了他们强大的 AI 能力。
但是在国内,FSD Beta 遥遥无期不说,特斯拉 NoA 导航辅助驾驶在封闭场景内的策略问题都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最棘手的本土化问题不解决,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很难突破瓶颈。
华为于今年 4 月在上海金桥举行了专场体验,华为 ADS 在特定场景下表现出的能力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是从那以后,华为也未拿出其他路段的路测视频,来证明自己的场景泛化能力,遭到质疑,在所难免。
还有一家科技公司则是百度。
有很多人都会拿百度和谷歌做比较,二者都是科技公司、都做搜索引擎,甚至都很早地布局了自动驾驶产业。你有 Waymo,我有 Apollo。
但是谷歌玩了这么多年,每年都数十亿美元的投入砸进去,硬是只赚吆喝不赚买卖。
所以百度与上述公司竞争的主要矛盾在于本土化优势、场景泛化能力和商业化。数十年来,百度虽然做出了不少产品,但是学费可也没少交,最终在分歧出现之际选择了多方案并行发展的战略。
百度做了什么?
今年对于百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不管是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还是入局造车来说都是如此。
集度计划 2023 年量产交付,同时智能驾驶软件还在并行研发,丝毫不拖泥带水。不管是初代新势力还是同一批造车选手,都没集度来得快。
无人车领域,百度正式发布了第五代 Robotaxi,并陆续推出了极狐版、威马版以及广汽埃安版。并且 Apollo 将 Robotaxi 成本史无前例地降低至 48 万元,换算到日常成本里计算,它的成本与人类网约车司机已经相差无几。
另外,Apollo 还实现了无人车常态化运营、5G 云代驾全面规模化落地、 Apollo Moon 量产下线投入运营、获批开启付费搭乘Robotaxi 商业模式等等。
这里绝对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 Apollo 的 Robotaxi 已经在限定区域内实现了主驾无人的商业化运营,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了主驾无人运营的 Robotaxi。
从这一举动不仅可以看出 Apollo 在能力上的自信,也可以看出政府对 Apollo 的认可,这也是 Robotaxi 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毕竟真的敢无人了,才能真正实现 Robotaxi 的价值。
遗憾的是目前主驾无人的商业化运营只限定在首钢园区内,范围相对较小,而且我们实际到现场体验的时候单次可体验的路程也比较短,但话说回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重要的一步。
站在 2021 这个微妙的时间节点,自动驾驶的竞争已经由技术积累转向产品肉搏。百度虽然在无人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想要把量迅速扩大,仅仅依赖集度和限定区域内行驶的无人车还远远不够。
百度将会在几年加快 ANP 的落地,百度将 Apollo Lite 视觉感知技术从 L4 应用降维至 L2+ 级领航辅助驾驶,打造覆盖「泊车域+行车域」的城市全场景智能驾驶一体化解决方案——Apollo 智驾产品 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
Apollo Lite 是一套轻感知设备的纯视觉系统,但同时具有较高的自定义灵活度。客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这套感知基础上添加其他硬件。Robotaxi 则是百度数十年来呕心沥血研发的重点。二者结合,ANP 就此成为赋能车企的产品。
技术降维 数据反哺
想要为车企提供打包方案,直接将 Robotaxi 那一套搬到民用车上显然不现实。百度做的第一步就是砍硬件,Apollo Lite 诞生之初,百度对它寄予的希望就是降低对激光雷达的依赖。想要实现城区 L4,用 12 路摄像头,感知范围覆盖 360 度一样能实现。
第二步则是架构的转变,Robotaxi 采用的是 X86 架构,但很难满足民用车的车规级,于是百度将架构转向 ARM。架构转变后,算力直接减半,百度必须精进视觉感知模型,在降低计算量、降低时延的同时还要兼顾模型精度。
最后一点是,封闭路段可以依赖高精度地图,但是在开放的城区道路依赖高精地图是不现实的。ANP 必须减少对高精地图要素的需求,在精度和鲜度不变的情况下更加轻量化。
在数据为王的自动驾驶竞赛中,百度有着先天优势。截止本月,百度真实路测已达 2,100 万公里,这些数据都能够反哺 ANP,帮助其消除更多 Corner case,保持长期进步。
同时,搭载了 ANP、AVP 的车型还能够不断收集数据,反哺 Robotaxi,形成闭环。在高效的框架下,产品和技术都能够快速迭代。
此前我们认为百度 Apollo 是国内版的 Waymo,现在来看,多战略发展的百度 Apollo 却更像是具备本土化能力的 Mobileye + Waymo。
竞争升级
Robotaxi 方面,百度今年重磅发布的第五代无人车 Apollo Moon 不仅将成本降至 48 万元,还接连推出三款车型。48 万元对于行业来说具有突破性意义,因为在此之前,在大多数人眼里,Robotaxi 太过于烧钱,而如今百度已把价格压到了民用车行列里,这对未来铺量进行商业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而三款车同样为将来大规模商业化做了铺垫,因为百度给用户提供了更多车型上的选择。
此外,政府支持也是 Robotaxi 商业落地的重要助推力量,在各家都开启「载人示范运营」和「无人化测试」时,百度 Apollo 手握更多的测试牌照数量也展现出在技术、产品和运营能力的全方位优势。在 ANP 的加持下,Robotaxi 也能得到高效地反哺,助力 Robotaxi 更好地发展。
回首百度这十年
十年前,自动驾驶这个词在国内还不太受待见,在大众眼中这一些还非常遥远,甚至在很多 old school 眼里,觉得这些十分荒谬。
BAT 三家科技公司中,只有百度选择投身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现在来看这个决定是非常具备有勇气的。
但是自动驾驶这条路并不是有钱、有决心就能做好的。强如 Waymo 苦心钻研十几年,也未能攻克所有难题,实现全境自动驾驶。
有价值的产品一定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商业的落地依附于行业的发展。没有 4G 就没有短视频的火爆,没有 loT 就没有现在的全屋智能家居。
十年来,百度不断摸索,最终确定了发展路线。甚至躬身入局,亲自下场造车。这背后都是对于市场格局和自身战略的考量。
所以,对百度来说,过去的十年也只是个开始,眼下的竞争即是城区内的高级别辅助驾驶,也是服务大众百姓的 Robotaxi。
由此,百度 Apollo,来到了新一个时段的竞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