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网:“管办分离”来了,足球真正职业化远吗
足改攻坚,终于迈到了“管办分离”实现的这一步。据报道,1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这意味着,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正式完成,已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此举也被视作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自足球改革摁下启动键以来,“管办分离”就被认为是足改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足球协会改革的核心。而今靴子总算落地,这自然也备受舆论关注。
应看到,足协与足管中心“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办和政企不分模式,得咎已久。原本在足球管理方面,有社团性质的足协就够了,这也是国际惯例,而国际足联也明确禁止政府干预足球。可长期以来,足管中心打着中国足协的名义,对外适应联络需要。
这个由原来的处级单位国家体委足球处演变而来的司局级机构,也扮演了“半官半民”的畸形角色:它跟足协人马班子相同,可编制上却归于总局行政序列,一把手也系任命,结果考核体系也是政绩,这导致的足球推进工作“只唯上”和职能含混之弊,也成了中国足球发展的现实掣肘。当主管部门在重大决议上的“一言堂”,取代足代会审议程序时,它违背了足球运作规律,像当年的暂停联赛升降级就备受诟病;还容易衍生某些足球腐败病象。
正因如此,二者管办分离,成了市场呼声,也成了足改深化的重头戏。早在2004年,中超7家俱乐部投资人组成“G7联盟”就曾提出“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诉求,主要指向足协对联赛“既是县官、又是现管”的“管办”问题。对此问题,有关方面早已意识到,可因利益牵扯,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直至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正式提出: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不设行政级别。虽然没提撤销足管中心,可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当时就称“我们就是要解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问题,今后将不会再设置足管中心。”而中国足协办公大楼内部的“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字样,之后也被铲掉。而今随着“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管辖事业单位申办事项办结通知”下发,足管中心正式告别历史舞台,“管办分离”也终于在实质层面得以真正实现。
这来得不易,毕竟“管办分离意味着向社会市场放权”,“割肉之痛”就在那,何况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足球改革发展已不是一家一部门之事,很多部委都有参与推进。而能实现分离,是足改啃硬骨头,也能助推足改驶入“快车道”。
足球“管办分离”,还昭示着,足球领域再次扮演了中国体育改革的排头兵。这也是体育改革大戏的一个鼓点。就在前几天,有媒体曝出重磅消息,称体育总局近日对篮球改革发出10点指示,其中包括建议请姚明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而体育总局对此回应“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虑及姚明的身份,还有他牵头成立的中职联公司曾与篮协就CBA改革博弈,这释放出了面向市场化、专业化改革的信号,也跟足球“管办分离”彼此辉映。
当然,“管办分离”并非对足球职业化真正彻底实现的盖章确认。“管办分离”后的中国足协,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定、财务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国际专业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但它能否彻底告别“行政化”,独立运行,仍待观察。
首先,剥离了“官”职的中国足协,能否真正发挥行业管理者的职能,还有些“实锤”需要落下。比如主管部门对足协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能否恪守应有的分寸,而不是变成“过度介入”?事实上,之前有关部门表态要“调节、抑制高价引援,合理限制球员过高收入”,这是否在“业务指导”的范畴,有待商榷。
其次,此次管办分离只是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的管办分离,大部分地方足协仍在各地方体育局的管理之下,各地区情况各异,推行管办分离的时机和步骤也会有差别。地方能否赓续国家层面的改革意图,避免不跑偏,也待观后效。
说到底,剥离了“官”职的中国足协,距真正职业化仍有距离,这段距离也须通过独立的专业化运作去缩短。而对主管部门而言,既然管办分离了,就得厘清职责边界,该放的权得放,并回归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本身。这也是推进包括足改在内的体育改革“更进一步”的内在要求。
(原题为《“管办分离”来了,足球真正职业化远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