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质量的家长,都是善于沟通的“高手”

2021-12-23 1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曾在《超级育儿师》节目看过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

一个8岁的小男孩正在电脑前玩游戏,母亲催促他赶快写作业,他各种不情愿,甚至还跟母亲厮打辱骂。

母亲用严厉的口吻问:“你再玩多久才会写?”

孩子非但没有一丝害怕,反而怒骂道:“玩到你死。”

甚至咒骂母亲:“你是王八蛋,有毛病。”

生活中,这对母子间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

“你用心了吗?给我起立,站好!”“我不。”

“我养你还不如养一条狗。”“滚。”

“你早点气死我,你就享福了。”“对,你怎么不喝毒药?”

“你去死!”

 

 

这哪里是一对母子,俨然是一对仇人。

这对母子不仅没有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连起码正常的沟通都没有建立。

低质量的沟通,是造成许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难题。

如何有效解决与孩子对话难、说不听、对着干等难题,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呢?

知名亲子关系专家金韵蓉老师在其最新著作《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中给出了答案。

金韵蓉老师是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拥有扎实的心理学学院教育背景与十余年临床心理辅导工作经验。

 (孙俪微博推荐)

书中指出,父母要学会听见孩子的声音,不要让爱淹没在不会沟通上。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才能成为孩子想要聊天的人,和孩子共同创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01真诚——让孩子愿意跟你说话

心理专家武志红说:“生命力如果被看见,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创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没被看见,那将会衍生出来愤怒等负面情绪。

“小孩子懂什么?让他说也是白说。”

“跟自己的孩子说话还需要小心翼翼?”

“尊重孩子?那还有为人父母的权威吗?”

父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说话态度,往往导致孩子不愿再对你开口。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一书认为:“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作为独立人格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想沟通的意愿源自于彼此的尊重。

演员黄磊曾说:“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

曾看过一篇新闻,马来西亚新山高中一男生在学校被欺凌后坠楼自杀。

直到悲剧发生,男孩的父母都不知道儿子在学校被欺凌的事。

甚至在男孩决意赴死的前一天,他都不曾告诉父母自己有多痛苦,而是亲自下厨做了顿晚餐,父母更是没有发现儿子任何异常。

据了解,男孩生前的两个月,食堂卡被抢、书包被倒辣酱、坐下时椅子被抽走等恶作剧司空见惯,各种拳打脚踢、恶语相向也经常发生。

他曾和老同学哭诉,也向学校抗议过,但求助的对象唯独不包括自己的父母。

男孩的父母很后悔没有早点察觉这一切。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金老师告诉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比父母更愿意贴近他的心,更爱他,愿意和他一起欢笑、一起忧伤、一起经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绪经常被忽视,导致和父母无法长时间待在一个空间里,一家人在一起好好说话更是天方夜谭。

对此,《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一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养成定期深入聊天、说知心话的习惯。并且要有建设性地听孩子说,父母不要着急下结论或指导。”

 

  

归根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真诚地表达,用心地聆听,真切地感受。

02平等——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

有人曾说:“爱是平等的交流,而不需要太多抱歉与解释。”

“你翅膀硬了是吧?现在会顶嘴了!”

“你敢再说一次?造反了你!”

“不准顶嘴,我是你爸(妈),我说什么你就得听着!”

当家长说完这些话,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可能是顶嘴得更严重,可能是气愤地回到房间用力摔上门,也可能是默默流泪但愤愤不平……

总之,在那个当下,亲子间沟通的桥梁是完全断开的。

金老师认为:“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以父母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问题,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的感受,也很少想孩子眼中的大人是什么样子,更很少主动了解孩子对父母有哪些期望和意见。”

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中,戚薇谈到育儿心得。

何炅问:“当遇到小孩一定要,你一定不给时,谁会占上风?”

戚薇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我把她当大人沟通。”

有一次戚薇穿了一件裙子,Lucky特别喜欢,不让妈妈穿走,并声称这条裙子是自己的。

戚薇却说:“不。”

于是母女便争论了起来,女儿说:“这个裙子我很喜欢,它很美。”

戚薇回答:“那我也要美啊。”

这时,节目的嘉宾说:“那你可以说,等妈妈穿完了,今天晚上拿回来给你。”

戚薇却说:“我不要这样安慰她,这个东西是我的,你没有理由,因为你年纪小就有道理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东西,谁也不应该惯你这个坏毛病。”

不得不感叹戚薇的教育理念,让女儿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但也要给女儿立好规矩。

与此同时,家长们更应该意识到,我们经常有说“不”的权力,却要求孩子只能听话。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一书指出,“不允许孩子申辩或说‘不’,是遇到事情时的消极做法,在每次亲子意见相左时,允许孩子站在和我们平等的地方,公平、公正、公开地陈述自己的理由,才是更积极和有建设性的做法。”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孩子就能感觉到被尊重和认可。

而被尊重和认可的孩子,往往更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03有爱——让孩子感受家的温度

纪伯伦曾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说到“爱”,哪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是的,我们需要学习,而且还需要很认真地学习,因为我们需要找到孩子能接收或愿意接收的爱的信号。”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扎心的话:

“其实生在这个社会,我们很多人是没有后路的,感到失败和生活望不到头的时候,没有那些外界所说的避风港湾,不会想说就这样‘回家’好了。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有烟火气息的屋子里,家人只会给我们更大的、承受不来的压力。”

这样的家怎么看都是冰冷的,哪里有爱和温度。

电视剧《少年派》中,闫妮饰演的王胜男,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家庭和孩子上。

没有人怀疑她对女儿林妙可的爱,但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小刀,扎在女儿心上。

学习上,她挖苦女儿:“你的长处就是挂科,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你给人家状元提鞋,人家都嫌你蹲得慢。”

发型上,她奚落女儿:“你看看你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头发帘厚得挡着眼睛,你能看到你前途吗?”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上厕所,她也会说:“你这一天要拉几次屎,你准备在马桶上生根吗?”

难道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先让他觉得自己很差吗?这样的“爱”,孩子难以承受。

金老师说:“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被语言和情感虐待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罪有应得,因为是他们自己不可爱、不值得被爱,所以才不受父母的喜爱和欢迎。”

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是孩子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段台词:“话语里包含着真心,带有说话人的体温。”

  

孩子是家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其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享受有温度的生活。

生活中,只有爱才足以陪伴孩子走过风雨,而不是将其推出门外。

04 写在最后

儿童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一句鼓励,孩子如沐春风。

一句恶言,孩子如临深渊。

别让语言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别让爱变成伤害,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是一本即读即用的沟通指南,能帮助家长轻松掌握不同情景下的沟通方式,成为孩子愿意说真话和可以依靠的人。

把爱说进孩子的心里,父母的爱与孩子之间才不会有距离。

作者简介:天南,天南海北,愿与你同行。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金韵蓉著

让孩子愿意听你说、愿意对你说

成为孩子愿意说真话和可以依靠的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