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冲上热搜的“煤气灯效应”:感情里的精神控制,到底有多可怕?
为什么亲密关系中的两人会互相伤害?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护好自己?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社会新闻,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斗争”。
PUA、冷暴力、精神虐待……很多曾经不被视为问题的问题,也被大家重视起来。
最近,相信不少小伙伴在微博热搜上又了解到了一个新的心理学名词——“Gaslighting”,也就是“煤气灯效应“。
01“煤气灯效应”:可怕的精神控制
“煤气灯效应”这个词,来源于1944年美国上映的电影《煤气灯下》。
《煤气灯下》
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为了霸占女主角所继承的财产,一步步刻意引导她变疯。
诸如男主给了女主一枚胸针,让她把胸针放到手提袋里,然后再偷偷把胸针拿走,接着向她索要这枚胸针,女主角才发现怎么也找不到胸针了,但她清楚地记得放进手提袋里了。
接着他不停地说她得病了、很虚弱,而且经常变换房间里的摆设,并赖到她头上指责她。
最阴险的是,男主刻意操纵煤气,让女主看着煤气灯莫名其妙地忽明忽暗,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在男主有计划的实施下,女主开始相信自己失去了理智。因为感到困惑和害怕,她变得歇斯底里,结果真的变成了男主口中那个脆弱、迷失的人。
她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怀疑自己,就越困惑、然后越歇斯底里。
于是男主下定论说:“亲爱的,你可真健忘。”一开始女主角会说:“我并不健忘。”
但随着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她不禁怀疑:也许他是对的,我真的健忘又无能。
最后,女主已然无法相信自己的记忆和认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精神控制,不管是刻意还是无意,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常见,但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对这种特殊精神虐待的模式描述,煤气灯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精神控制的系统解释。
图:《催眠大师》
煤气灯操纵是一种情感控制,操纵者试图让对方相信记错、误会或曲解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在意识里插播下怀疑的种子,让人变得脆弱且困惑。
煤气灯操纵并不是单方面的,这是一场“双人的探戈”——其中一个人是煤气灯操纵者,需要扮演那个凡事都正确的角色,这样才能保持身份认知,以便播种困惑和怀疑。
而另一个人是被操纵者,他总让操纵者来定义现实世界,并把对方过度理想化,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
电影《隐形人》讲述的也是一个精神控制的故事
不过,与电影中男主角的“有意为之”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煤气灯操纵者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打压、伤害对方,甚至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可能都不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
很多操纵者可能真的确信他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并且真心认为他是在拯救对方。
图:《隐形人》
操纵者和被操纵者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深陷致命的煤气灯探戈。
探戈继续的前提是操纵者对被操纵者扭曲的看法,以及被操纵者日益强大的“他肯定是对的”的观念。
事实上,煤气灯操纵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霸凌行为,操纵者大多是伴侣、朋友或家人,他们一边口口声声说爱你,一边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暗中大搞破坏。
02“隐形攻击”是如何实施的?
在更广泛的概念上,这种“无意为之”的“煤气灯操纵”属于“被动攻击”,或者说“隐形攻击”——这是资深临床心理学家斯科特·韦茨勒在《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一书中提到的概念。
简单解释,就是一个人用消极的、恶劣的、隐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攻击令他不满意的人和事情。
它不是一种直接的攻击方式,比如责怪、抱怨、愤怒,甚至肢体攻击,而更多是一些隐秘的行为,却频繁体现在生活与职场中,比如故意拖延、冷暴力、刻意打压、轻视、冷漠、不负责、不守承诺、暗中使坏等。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被动攻击是一种人格障碍,不仅是在恋爱关系中,在你的其他情感关系、社会关系和工作场合中,你都可能会遭遇它。
而这些“隐形攻击者”的被动攻击行为,往往并不是源于爱和善意,而是为了潜意识地彰显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就像韦茨勒所说:“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会怀着敌意牵着你的鼻子走,他们会把最简单的互动变成权力斗争。”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如果你曾经遭遇过被动攻击,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套路感到熟悉:
蓄意阻挠
被动不抵抗和控制别人是主要特点,有很强的控制欲。
他会专门寻找那些关系紧张的领域,然后加剧紧张局势,比如助长职场上的权力斗争,或者挑起家庭矛盾。被动攻击者造成僵局,引发争斗,却不解决问题。
图:《助理》
推卸责任
被动攻击者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甩锅+揽功。
他们往往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会不断编造借口来免去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还会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
如果同事的建议成功,他会把功劳归于自己。如果失败,他会表示自己曾对其有过怀疑,第一个为自己开脱。
图:《老伯实习生》
侮辱他人
被动攻击型者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渴望成为一个重要人物,受人追捧,因此会时常做出侮辱人的言语和举动。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有些侮辱行为比较隐蔽,不容易发觉,但也会让人非常不舒服。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用对方曾经的情感关系来打压、指责对方“不检点”“失去了第一次”。
比如在工作中,明明约好了时间,一些领导或合作方会不断以处理重要事情为由打断会议,这种干扰其实是提醒对方,我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潜台词是“我这么一个日理万机的人还在抽空和你开会,你应该感激”。
这些隐形攻击行为,往往是温水煮青蛙,钝刀割肉,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却往往不知如何处理。
03面对隐形攻击,我们应该如何做?
那么,无论在感情还是工作中,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些“隐形攻击”呢?
《煤气灯效应》和《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几点应对方法。
设定底线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两人在一起时,可以一起设定一些规则(比如不能对你不尊重地辱骂,吵架时不能一走了之等),明确且坦诚地告诉对方想让对方遵守哪些承诺,当然,也要坚持履行自己的责任。
接着,必须坚持自己设下的底线。这种坚持很重要,因为妥协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
找到你的“空中乘务员”
如果你察觉到自己似乎陷入了“煤气灯操纵”,可以试试这种补救方法:“向你的‘空中乘务员’寻求意见”。
在飞机上,我们可以从空乘的行为判断飞机的颠簸是短暂的气流不稳,还是严重空难的开始。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的空中乘务员可以帮我们看清伴侣只是经历了糟糕的一天,还是在延续惯有的精神虐待。
当开始怀疑自己对现实的认知时,我们的“空中乘务员”——朋友、家人甚至是心理治疗师,可以帮我们做出更精准的评估。
结束关系
最后,遇到这种情感控制,第一时间察觉、及时脱离比什么都强。
有很多人被希望“绑架”,希望对方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必须根据现实做出决定,而不是把决定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希望之上。
想通了这一点,便是踏出了通往自由的第一步。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结束一段关系,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请记住一点:我们都是有价值、值得被爱的人,完全不需要别人给自己下定义。
参考资料:
[1]《煤气灯效应》,[美]罗宾·斯特恩 著,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2]《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 [美]斯科特·韦茨勒 著,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