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滩,重回上海之巅|绿地外滩中心300米超高层即将封顶

鲁怡
2021-12-21 16:46
城势 >
字号

“看一个城市,首先是看它的天际线”——张开济

1929年,“远东第一楼”(今和平饭店)在外滩落成,第一条天际线在浩浩江风中升起。

国际饭店、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在将近一百年的时光中,这座城市的屋顶以直冲云霄的姿势招展着不断向上的魄力,不断刷新的高度,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尺。

“陆家嘴三件套”、“北外滩三件套”,一座座摩天大楼在黄浦江边雾列星陈,曾经升起城市第一条天际线的外滩,亦在风云跌宕的一百年后迎来了勃郁而盛大的生长——拥有5A甲级写字楼、企业总部、购物中心、休闲商街、七星级酒店和高端住宅的绿地外滩中心自2019年起扛起外滩更新的旗帜,刷新区域天际线的300米超高层地标建筑也即将迎来封顶。

黄浦江边的新月形弧线,重新回到了城市之巅,站在造物顶端赢得满城仰望,以更加壮丽的天际轮廓,书写辉煌的下一个百年。

天际之巅

“外滩的各种传说中,最著名的就是沙逊大厦与中国银行大楼高度之争。传说中,当时掌管中国银行的宋子文确实希望中国银行大厦的高度超过旁边77米高的沙逊大厦;但维克多沙逊动用家族关系与金钱,硬将中国银行大厦的高度压低,上海工部局也出面干预,最终,中国银行大厦不得不比沙逊大厦低了七米。沙逊大厦就此保住了外滩最高楼的地位。”

陈丹燕在《成为和平饭店》一书中详述了外滩第一高楼之争的种种传闻,天际线的高度,不止是城市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投射,更是市民乃至民族自信的“精神图腾”。

由于战乱等原因,这条上世纪初勾勒出的曼妙天际线在很长一段时光里停止了“生长”,1990年代开启的浦东开发,一度将城市的巅峰让渡给浦江对岸:东边是不断刷新的城市高度,西边则停留在海事时代的辉煌梦影,停留在威尔逊以帕特农神庙为灵感打造的海关大楼,以及“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在上海第一座超过10层的摩天大楼落成的90年后,2019年,从上海出发的世界500强绿地集团以壮阔的手笔刷新外滩高度——占地面积约12.67万平方米的绿地外滩中心,包括4栋甲级写字楼、7栋总部办公楼、高端购物中心、超高层高星级奢华酒店、8栋住宅楼等,其中300米的超高层T1塔楼,与一百年前威尔逊们勾勒的天际线构成了优美的起伏,接棒外滩第一高楼的同时,也让城市繁华原点的外滩,重新崛起为城市之巅。

曾经为南京、大连、成都等多座城市打造“第一高楼”的绿地,拥有一套成熟的超高层缔造体系,全国300米以上的地标性建筑,50%是由绿地集团投资建设,世界10大摩天建筑中,4座由绿地出品。

于上海封面打造外滩第一高楼,这一“超高层专家”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2019年11月,绿地外滩中心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举行挂牌仪式,绿地凭借创新的技术手段的刷新外滩高度的同时,更承担起引领“绿色建筑”新标准的光荣使命。

在超高层T1塔楼的建设过程,通过与科研高校、设计院产学研技术合作,在国家重点研发科研示范项目框架内,绿地奉上了两大创新:创新采用高性能组合结构及创新的结构性态监测技术。

创新采用高性能组合结构,即充分利用高强混凝土和钢材的优点,保证超高层塔楼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主体结构构件截面大大减少,为业主营造更加有效的使用空间。并且,高性能组合结构的应用也减少钢筋绑扎量,大大减少支模工作,从而加快现场施工速度。

创新的结构性态监测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动态了解T1塔楼在日常使用环境下以及在强台风、地震等灾害性荷载下的结构性态,进行极端灾害情况下的安全性预警,并为业主进行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从一个世纪前的77米,到如今的300米,自外滩生长的天际线,饱含着国家新技术的研发与突破,饱含着大企业的社会担当,绿地外滩中心也将继续以行业标杆的身份,助力外滩国际金融带的伟大蓝图,参与外滩下一个百年盛景之中。

金融之巅

外滩的故事,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沿着黄浦江边纤夫踩出的泥滩,外资金融大鳄雾列星陈,与此同时,一批中国有识之士为开始中国自己的银行奔走,提出“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在盛宣怀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如今的外滩6号诞生,外资银行对中国的垄断由此打破,泱泱华夏的近代信贷事业自此开始。将近30年后,黄浦江的浩浩江风中,一身中山装的宋子文出现在外滩15号,中央银行开张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里程碑的一幕,国家独立货币体系由此形成,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确立。

大国复兴的宏图于外滩舒展,升起上海第一条天际线的城市之巅,同时崛起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的金融之巅。中国第一家国有银行、第一家信托公司、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储蓄会、第一个有组织的证券市场植物般茂密生长,远东华尔街的金融基因由此奠定,百年逐梦的故事由此开始。

时间来到1930年代末,汇丰银行的铜狮被掠走似乎是转折的先兆,战火频仍中,外滩褪去“金色”光环。1950年代开始,金融结构迁出,政府机关入驻,庞大的金融机器被按下暂停键,直到40年后,上海市政府于1990年代决定恢复外滩金融街的功能。1994年,外滩大楼“筑巢引凤”置换工程开始,外滩5号入驻华夏银行、外滩7号入驻泰国盘谷银行、外滩12号汇丰银行旧址迁入浦东发展银行,几乎与此同时,后来被称作“东方曼哈顿”的陆家嘴金融区在一片滩涂中崛起,初步形成浦江两岸比翼齐飞的格局。

2009年,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需求,外滩的金融功能向南延伸至董家渡,形成金融聚集带。作为从上海出发的世界500强企业,绿地助力外滩金融带的持续扩容,集全力为上海打造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地标,并集结金融市场行业巨子,汇集成决断风云的金色力量:

2019年7月,中国人保集团与绿地集团就战略合作暨中国人保入驻绿地外滩中心签署意向性协议,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地标的首家重量级金融企业,标志着绿地外滩中心迈出了关键一步;2019年12月,绿地控股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购买上海董家渡绿地外滩中心3栋写字楼物业(B1、B2、B3栋);2020年5月,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购置绿地外滩中心T2幢办公楼及地下产权停车位项目;2020年8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上海绿地外滩中心C1栋写字楼;2020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旗下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物权方式获取投资性不动产,投资绿地外滩中心T4办公楼……

伴随金融巨子纷至沓来,绿地外滩中心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的同时,亦搭建外滩企业服务平台,为外滩金融聚集区数百家企业、数万员工乃至周边居民提供各类软硬件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健康设施(会所游泳馆、篮球馆)、各类商务会所(超七星级酒店、国际精品购物中心等)、各类文化艺术场馆(艺术中心、商船会馆)等。

从空间到内容,从硬件到软件,这个以金融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体,不仅强调商业、办公、居住、文化休闲功能混合,更能够24小时提供不间断的交易,闪耀为外滩金融集聚带中最亮的焦点。

绿地外滩中心300米超高层也即将迎来结构封顶,曾经的“远东华尔街”重新屹立成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高地,在百年的荣耀之上续写荣耀,以更雄伟的姿势令世界仰望。

    责任编辑:毛玮静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