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多做自我批评
北京市教委4日发布《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新版《规范》要求中小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浏览健康内容,以规范、文明语言发表网络言论。团结同学,发生矛盾时多做自我批评。
与同学发生矛盾
多自我批评
新《规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崇敬英雄模范。”针对“崇敬英雄模范”的要求,市教委基教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国家做出贡献和牺牲的英雄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崇敬的榜样,现在很多孩子追捧明星,但对英雄则甚少了解,所以有必要去宣传和弘扬英雄的精神。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新《规范》在团结同学条目中还新增了“发生矛盾时多做自我批评”的表述,对此,负责人表示,学生之间需要友善,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
行为规范表现
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市教委表示,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负责人称,中小学各个学校都有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此次将把规范的要求纳入学校考评的相关评价指标中,并成为学校评价学生的基本依据。学校还将结合校规、校纪和学生过程性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另外,市教委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规范》发布后,各学校都要将教育部《守则》和新修订的北京市《规范》在学校和班级显著位置张贴,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专门宣讲,让全市中小学生熟知内容和要求。
以规范语言
发表网络言论
新《规范》提出,合理使用网络,浏览健康内容。以规范、文明语言发表网络言论,传播正能量。目前,不少90后喜欢用网络语言、火星文等进行交流,虽然是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但一些专家也指出,网络用语存在中英混杂、错别字频出的问题。对此,负责人称,这条规范不对学生进行强制和禁止,“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要强调规范,我们希望和倡导学生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和中国语言。”
尊重他人隐私
不妨碍他人工作
新《规范》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减少约束性要求。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各项规定还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比如要求学生做到“外出和回到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规范》还提出,珍爱生命,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未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不在外边留宿。拒绝烟酒,远离毒品。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真诚友好,大方自信。
■新闻背景
2004版《规范》合二为一
本市现行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2004年印发的。据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负责人介绍,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或修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市教委历时一年,听取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组织专家对现行的《规范》进行修订,合并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新版规范是否适用于中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负责人称,2004年版两个《规范》有大量内容是重复的,此次新版《规范》共15条,涵盖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主要领域,从学习生活到社会交往,从个人习惯到公共生活规则,“不管对于高年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是最常见的基本的必备的行为规范要求。规范通俗易懂,要求具体。”
(原题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