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粉青、梅子青,青釉一次惊艳的“基因突变”

2021-12-22 0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观复文化 观复博物馆

作为中国陶瓷中非常壮大的一个家族,青瓷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初露头角者,当说是三国越窑初萌时,无论餐具、洁具、水具、文具层出不穷,多见动物造型,生动有趣。此时的青釉初脱原始青釉的稚气,青得有模有样。

▲东晋 青瓷虎子 观复博物馆藏

唐至五代,越窑发展成熟,陆龟蒙说它“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其质类玉,是北宋时期龙泉窑的效法对象;其风韵连茶圣陆羽也赞不绝口,还将越窑与当时与之呈分庭抗礼之势的邢窑做了个类比,结果越窑以三比零的绝对优势胜出:

“邢窑类银,越窑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窑类雪,则越窑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窑百而茶色丹,越窑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茶圣慧眼,可知越窑质如玉、韵似冰、衬茶绿,时光流转,此韵如今只可在物上见了。

▲五代 越窑青釉覆仰莲瓣五管瓶 观复博物馆藏

据悉,越窑的特点是质地细腻,釉面光滑,色呈青黄,虽说如冰类玉,到底带着“千峰翠色”的苍劲底色,整体气质是“重”的。

青瓷的另一支,要属耀州窑。应该说,北宋时耀州窑青瓷的色系是最凝重的“绿”色,重得宁静致远、深沉明志——这是北方人的性格特点与文化态度的物化呈现。

▲北宋 耀州窑青釉花口尊 观复博物馆藏

除了汝窑和官窑,在越窑、耀州窑之外的青瓷便要数龙泉窑了。

早期的龙泉窑多在模仿越窑的“秘色”,如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篇》所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可见如是。

龙泉窑的历史要上溯至南朝、终于清代,但两头势弱,唯有南宋至元明之际风光无限,尤其南宋,完成了“基因突变”,继而成为南宋财政重要的经济来源。

这基因突变的基础,在于几重主客观因素的叠加:

客观上,北方的重要窑场由于金人侵扰都在不同程度的退步;主观上,靖康之耻后宋室南渡,一方面,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北望,希望可以将祖宗的一切尽可能保留;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江南美景中找到了身心的一隅宁静。

在此前提下,又与政治、文化、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叠加下,南宋龙泉窑一反越窑深沉,以亮眼的梅子青、粉青闪亮登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造一时物——本来还在追求越窑效果的龙泉突然茅塞顿开似地开朗、柔婉起来。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凤耳尊 观复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渣斗 观复博物馆藏

为什么观复博物馆在摹古龙泉窑时常会以南宋这一“基因突变”时期的风格、釉色为临摹蓝本呢?

所谓物循人史,一件物,不仅仅是一件物,而是包罗万象的:历史的必然、人性的本质、自然规律下的更迭与变迁……

它是安静的,也是流淌着的;既是一个可堪回顾的瞬间,也是历史长卷中的某一帧画面。南宋龙泉窑的基因突变,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巨大转折,也预示了国运的走势与人心的选择,细细分辨,其中自有万千气象。

本次的【龙泉窑博古清赏】系列,我们特地搜列朝经典型器型,做了一次“梅子青专场”。

梅子青是最具南宋龙泉窑魅力的釉色之一,其特点在于重嫩不重青,脱离开青梅本色而渐渐向蓝色靠拢。然而它并未彻底摆脱宋以来的青釉传统,所以蓝得欲言又止,一副羞羞答答的模样——正是这份羞涩,令“梅子青”其色诗意无限。

原标题:《粉青、梅子青,青釉一次惊艳的“基因突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