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巨亏17亿,又遭浑水狙击,贝壳找房何去何从?
原创 唐伯虎 伯虎财经 收录于话题#伯虎财经 141 个内容 #贝壳找房 2 个内容 #浑水公司 1 个内容 #房地产 5 个内容
伯虎点睛:贝壳找房,身陷泥淖。
文 | 唐伯虎
浑水又盯上中概股了。
12月16日,浑水公司声称正在做空贝壳,该机构认为,就像瑞幸咖啡一样,贝壳公司是一个“巨大的骗局”,直指其夸大公司收入数据,“水分”高达96%。
消息一出,贝壳股价大幅波动,盘前跌幅甚至达到10%。不过,开盘后,贝壳股价却迅速回升。
贝壳找房也于美股开盘半小时左右发布声明,称其确保财报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是浑水“不了解中国房产市场”。最终,当天其股价以18.31美元/股收盘,跌幅1.98%。
那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究竟如何?
“水分”在哪?
浑水公司认定“贝壳涉嫌系统性欺诈”,它表示,贝壳反复强调的“做正确的事,即使困难重重”,并非事实。在沽空报告中,浑水对贝壳公司的指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房总交易额(GTV)被夸大了约126%以上,佣金收入也增加了约77%~96%;
2、向投资者报告的交易量、店铺数量和代理数量,与浑水公司从贝壳平台数月数据收集程序中的交易数据存在巨大差异;
3、存在虚假收购行为;
4、存在平台上为活跃状态但无法找到实体店的幽灵店、平台上存在多个商铺但只有1个实体门店的克隆店,以及通过关联经纪公司往返现金以增加收入的现象。
对此,贝壳方面强硬回击,并于12月17日晚间发布声明,从新房交易GTV和收入、存量房交易GTV和收入,以及门店数和经纪人数这三个维度详细回应了浑水公司的指控。
贝壳找房认为,浑水公司的报告存在大量事实错误、未经证实的陈述以及误导性猜测和解读。它回应的内容主要有:
1、在新房交易GTV(总交易额)和收入上,浑水公司抓取交易量数据的方法错误,忽略了其它渠道收入来源。
2、在存量房交易GTV和收入上,浑水公司“抓取的交易量数据严重失实且存在遗漏”,它采用的并非贝壳真正的存量房套均价,且浑水收集数据的时间样本只有76天,无法覆盖一个季度。
3、在门店数和经纪人数上,浑水公司的信息源不完整,数据应在贝壳APP上的两处页面进行综合统计,且部分的经纪人选择了隐藏状态。
此外,贝壳找房表示,公司董事会已授权独立审计委员会对浑水报告中的主要指控进行内部审查,并由审计委员会聘请的独立第三方顾问提供协助和建议。
声明发出后,贝壳公司股价明显回升,截至12月17日美股收盘,其股价为19.36美元/股,较16日上涨了5.73%。可见,贝壳公司的反击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了投资人。
(图源:贝壳找房公众号)
从回应来看,浑水公司在做尽职调查时,在数据提取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抽样调查的样本合理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偏差。
然而,针对浑水公司提出的后面两个问题,贝壳找房却没有给出详细解释。
那么,究竟谁在说谎?浑水公司为什么“盯上”贝壳?
(图源:网络)
为什么是贝壳?
2010年以来,浑水公司已经多次和中概股“杠上”。它相继“狙击”了东方纸业、分众传媒、新东方、瑞幸咖啡等公司,导致多家公司股价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有9家公司最终退市。
为什么总是中概股?为什么浑水总能“摸到鱼”?
一直以来,上市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企业从初创期开始就需要进行多轮融资,而上市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这方面的烦恼,还发挥了为其发展潜力“盖章”的作用。
不过,有些公司急于上市,在业务布局、营收模式等方面却没有做好长期规划,这一点在互联网公司中表现尤甚。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以轻资产的数据平台为依仗,流量就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聚拢流量——获得融资——走向上市,是很多企业的通用路径。可是,一旦失去流量,企业往往只能继续“砸钱”,甚至夸张化数据,以持续获得市场青睐。
而这最终成为做空机构选择企业的重要衡量标准。曾经遭遇浑水做空的瑞幸,走的就是烧钱扩张模式。
那么,贝壳找房怎么会被“选中”?伯虎财经分析,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此前浑水公司做空瑞幸咖啡,尝到了甜头。尽管当时瑞幸在一开始坚决否认数据造假,真相明朗后还是没能逃过退市的命运,而这也让浑水“一炮而红”。浑水对贝壳公司的指控,延用了这个套路,使用“像瑞幸咖啡一样”的字眼博得眼球,而贝壳正好处于“房地产+互联网”这样有话题度的行业。
其二,年内贝壳公司市值大幅波动,让浑水认为“有利可图”。2020年8月,贝壳公司以20美元/股的发行价上市,此后股价一路走高,甚至一度达到79美元/股的高位。然而,今年以来,贝壳公司股价震荡,甚至在7、8月份断崖式下滑,一度跌至将近15美元/股。这种现象可能让浑水感到“异常”。
不过,做空机构“狙击”企业,也不是每次都有效果。去年,浑水沽空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认定其刷单、虚构营收,就被跟谁学反讽“做了功课,但没弄明白”。
(图源:高途微信公众号)
贝壳公司的困局
现阶段,真相还不明朗,凭借两方的片面之词很难下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浑水做空贝壳,让大家终于把焦点转移到贝壳找房的处境上。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贝壳找房经历了资本出走、巨额亏损、多地裁员等一系列事件,已经身陷泥淖。
6月份以来,融创中国接连抛售贝壳美国存托股票,累计约4535.2万股,套现金额达69.02亿元。
10月份,多家媒体报道,贝壳找房在上海、杭州、厦门等多地先后裁员,涉及约3万名员工。
11月,贝壳公司发布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其三季度总交易额、营收等多项数据较2020年同期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该公司净亏损甚至达到人民币17.66亿元,而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500万元。
这主要是由于贝壳公司的二手房业务遭遇了滑铁卢。此前,二手房交易一直是对贝壳公司收入贡献最高的板块,然而,其三季度总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大跌34.3%,为人民币3782亿元,这直接导致贝壳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三季度答卷。
此外,对于四季度的收入,贝壳找房的态度也不乐观。它预计,2021年四季度净营收将在人民币145亿元到155亿元之间,较今年三季度的人民币181亿元还要继续下行。
(图源:网络)
是什么让贝壳公司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除了外部环境影响,这跟贝壳平台内部管理也脱不开关系。
一直以来,贝壳以坚持真房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经纪人合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调动各中介公司和经纪人的积极性。然而,这两个“主攻手”开始失灵了。
一方面,随着市场下行,买家减少,加上贝壳自营业务2.7%左右的佣金费率高于业内平均水平,而房产作为高价商品,高额佣金的加持给客户增加的交易成本不是小数。在利益驱动下,房源再真也对客户失去了吸引力。
另一方面,ACN模式的副作用开始凸显。由于房屋交易量减少,中介公司和经纪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收入,开始“各自为政”,不再积极共享房源信息。
ACN模式下,每个经纪人分配给单个客户的时间有限。对买家而言,这意味着贝壳无法提供细致化的服务。对于经纪人而言,他们需要以一对多,同时面对N个客户;另外,由于单笔交易涉及的人员较多,成交的时间成本也随之拉长,由此对他们的收入也造成影响。
种种因素叠加,贝壳公司很难保持“进击”的姿态。而贝壳公司的现任管理团队至今也无法推出有力的措施突围解困。
目前来看,浑水做空的危机暂时过去了,可是对贝壳而言,真正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它而言,保持警醒,思考如何应对当下的困局,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来源:
1. 《财经》:从链家到贝壳,左晖的野心与恐惧
2. 财经十一人:贝壳裁员真相
3. 资本星球:亏损17亿、减员3万,贝壳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4. 雷达财经:业绩巨亏、代理人减少,贝壳找房何去何从?
5. 妙投APP:浑水在恶意打压股价,还是贝壳在编织“谎言”?
6. 孟永辉:浑水做空贝壳的背后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原标题:《巨亏17亿,又遭浑水狙击,贝壳找房何去何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