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是时候放下手机,抬头看看星空了

2021-12-21 0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分享生活的灵感 Voicer

我们在宇宙汪洋边缘徘徊不前的时间已经够久了,现在我们终于扬起风帆,准备航向宇宙之海,去探索群星。

- 卡尔·萨根

12月20日,是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逝世纪念日。他或许是最不像科学家的科学家了。他是天文生物学和搜寻地外生命的先驱,1950年起成为NASA的顾问,从一开始就参与了美国的太空项目。

然而他也经常穿着牛仔裤出现在电视上,兴奋地跟大人小孩聊文明起源、宇宙爆炸,无关晦涩的理论或是征服自然的雄心,纯粹带着蓬勃的好奇。

这是我们小时候会想象的事,也是长大后会忘记的事。卡尔觉得,这就是我们飞向更广阔世界的原动力。

《TIME》称他为“科学界的大娱乐家”

如果生在这个时代,热衷分享知识的卡尔八成是个百万博主。然而,这位全民科学老师,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5年。那个意气风发向往星空,为了奇幻未来砰砰心跳,也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的时代,好像跟他一起离开了。

今天,跟我们一起,打开他留给人类的三份礼物,试着去一些不曾去过的地方,做一些几乎被遗忘的美梦。

航向太空的黄金唱片

Voyager program

时间倒带回到1977年,NASA制定了“旅行者计划”(Voyager program),准备派探测器拜访木星和土星,如果旅程顺利,就继续向天王星、海王星前进。这是人造物体第一次进入星际空间。

参与探测器研制,又受邀担任项目顾问的卡尔·萨根突然意识到,即将启航的旅行者号,将不回头地去往人类从未到过的远方。

卡尔和Golden Record草稿

他因此有了一个大胆想法:让旅行者号携带一张凝缩人类爱、智慧与美的唱片,Golden Record。原因嘛,自然是音乐足够胜过任何语言。如果有缘遇见外星人,那将是来自人类的第一声问候。

Golden Record由铜镀金制成,直径为30厘米,唱片上的图案示意了播放唱片的方法,唱片封套上写着“致所有时空的音乐创作者”

不过,浪漫有余,科研价值却不足,NASA对这张搭顺风车的唱片的尺寸、重量等等,都提出了相当严苛的限制。

而且,卡尔不希望这张唱片只有狭隘的白人视角,应该囊括来自各个文化的声音。然而按照当时的技术,这张唱片每面只能刻录27分钟的声音。如此有限内存,注定处处是选择恐惧。

一次,团队在表达黑人文化的爵士乐的选择上犯了难,紧急求助爵士乐专家Martin Williams。对方困惑地说,“你们在星期天晚上十一点打电话到我家,就是想知道应该选哪一首爵士送给外星人吗?”

Golden Record上的部分图片

最终,唱片收集了115张图片、地球之声(包括自然、动物、城市的声音,还有人类亲吻、心跳和笑声等等)和长达90分钟的精选音乐。

每一首音乐都有小心思。比如,贝多芬《降B大调第13弦乐四重奏》第五乐章,完美描绘人类的孤独。而中国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流水》,是在太空寻觅知音的心声。

为了向任何可能接收唱片的生命形式说“你好”,工作人员发动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录下55种语言的问候语,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阿卡得语,以及中国的粤语、闽南语、吴语等等。另外,还有来自鲸鱼的问候语。

据说Ann Druyan爱的脑电波,是类似鞭炮的声音

而其中一个甜蜜的秘密是,唱片项目的创意总监,作家/制片人Ann Druyan,当时正与卡尔热恋,他们就是在听到《流水》之后决定订婚的。

Ann把这份语言难以描绘,却又是人类最为共通的美好心情,通过脑电波扫描,转录成声音信息,一并刻在了唱片里。

旅行者2号出发时又携带了一张金唱片

如今,旅行者号已经离开太阳系,继续飞向深空,至少在4万年内都不会接近下一颗星球,而唱片也仍在银河系流浪。

或许它永远不会被外星文明发现,但至少,它无限趋近永恒地记录了我们最为美好的那一部分。没有国界、信仰与肤色的区隔,我们只是一起送出这份星际礼物的地球居民。

0.12像素的地球

卡尔用一整本书的篇幅讲述了拍摄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提出了“人类并不如自己想得那么重要”的震撼观点

唱片飞往星际之后,卡尔又酝酿起了新计划——随着旅行者1号飞过海王星,他向NASA提出,希望飞船到达太阳系边缘的时候,回过头来拍一张地球的照片。

这个不在计划内的提议,也曾遭到NASA同事的强烈反对。毕竟,当时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地球64亿公里。想要拍照,不仅要耗费飞船的电池能量,相机对着太阳也有潜在危险。

更何况,可以预见,这些模糊遥远的图像,几乎没有科研价值,甚至可能看不清地球。结果也的确如此。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启动相机,花了3个小时进行预热,才艰难地拍下一组太阳系全家福。

顺时针方向分别是金星、地球、木星和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奇妙的是,在拍照的那一刻,太阳光正好照耀在飞船的金属上,反射出一道光线,淹没了地球。

这张照片被命名为“Pale Blue Dot”,你能找到那颗淡蓝色圆点吗?

2020年为纪念这张照片30周年,NASA发布了“Pale Blue Dot”的修复版本

这颗居住着60亿人的星球,小到只占照片上的0.12像素而已。脆弱、渺小、暗淡,在无垠宇宙里显得不值一提。

而这,正是萨根想要的效果。他希望让这张照片,彻底推翻人类的傲慢:

“再看看那个光点吧。那是此地,那是家园,那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所知的每一个人,曾经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在上面度过一生。

千百个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德行崇高的教师,每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巨星’,每一个‘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我们的装腔作势,我们的妄自尊大,我们在宇宙中拥有某种特权的幻觉,都受到这个暗淡蓝点的挑战。被无垠的黑暗包裹,我们的星球是一粒孤独的微尘。对我来说,这提醒了我们有责任和睦相处,并且要保护和珍惜这个暗淡蓝点——我们迄今所知的惟一家园。”

13集纪录片了解一个宇宙

当时纪录片打出广告语“地球上无数人等着看卡尔·萨根的《宇宙》,但你永远不会知道还有谁正在看着你。”

卡尔·萨根一生出过二十多本著作,霍金也曾邀其为《时间简史》写序,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还是1980年的纪录片《宇宙》。

播出之前,太空事业蓬勃起飞,然而人们关心《星球大战》的光剑决斗,却根本不知道金星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卡尔参与的行星探测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最终只收获媒体的冷嘲热讽。始终乐观的卡尔却相信,只要做一档电视科普节目,好好把晦涩又深奥的天文科学讲透,就一定能激发大众仰望星空的热情。

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为了还原宇宙万象的奇妙和壮阔,卡尔带着摄制团队走遍世界,寻找贴近外星景色的地方,还不时被各国政府当作间谍活动,派出战斗机严密盯梢。

最终,这些努力汇集成了一部13集的伟大作品,内容无所不包。不仅有天文学,还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卡尔不紧不慢地讲生命进化、宇宙起源,也讲过去的愚昧和人类的勇敢探索。

一个正经科学家来做亲民的科普,在当时几乎没有太多先例。学界觉得他讲话煽情,一点不严肃,这倒也不假。比起硬邦邦的科学理论,卡尔的原稿更像一篇散文诗。他会说:

“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的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尘。”

“脉冲星犹如一个宇宙节拍器,它会定时闪光,定时发出嘀嗒声。它比最准确的时钟还要准时。”

“银河系的恒星运动起来优美雅致,自成流派。球状星团冲过银面,并从另一边出来,此后,它们就降低速度,返身冲回。”

比起传递知识,卡尔更希望我们爱上宇宙。跟着他环游星际,穿越时空之后,卡尔讲的每个知识,你不一定都能搞懂,但他对远航太空的向往,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对我们共同家园的关心,一定会在你心里留下绵延的余音,变成梦里的星星。

卡尔离开已经25年。他曾经无比希望人类保持好奇,始终抬头仰望星空。不过如今的我们,好像还是更喜欢低下头刷手机。

“也许你会说,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对我而言,这个问题取决于你想活在一个多大的宇宙中。”

如果你会疑惑,那些远得不能再远的事,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那么这就是卡尔的答案。

卡尔探测过金星大气层,也送宇航员到达月球,而这一切只因为小时候他疑惑着“星星到底是什么”,然后用了一生去探寻答案。

所以后来,他最不想我们忘记的就是,不止飞出银河系,不止移民外太空,哪怕只是日常生活,目光之外,永远有等待追寻的浪漫梦想。

撰文 - Freda

原标题:《是时候放下手机,抬头看看星空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