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评论员:挫挫“个别污染企业”的嚣张气焰很有必要

“光明网”微信公号
2017-01-02 16:04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光明网”微信公号1月2日消息,2017年伊始,环境保护部1月1日通报称,本轮重污染天气过程仍在持续。26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督查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擅自生产、撕毁封条等行为,违反限产停产规定。

环保部10个督查组沉下身子,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德州市御驾车业有限公司违反武城县环保局下达的停产决定,撕毁封条,擅自生产;武城县德兴车业有限公司违反政府下达的停产整治决定,擅自恢复生产。又比如唐山市鑫达钢铁有限公司、燕山钢铁有限公司没有严格按照预案实施设备停产,实际减排量达不到要求;津西钢铁集团正达有限公司未按唐山市预案要求实施停产,按企业自身需要调节停产时间……一两个小企业为非作歹,按理说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不过,有几个思考,还是让人如鲠在喉。

第一,环保督查成为年底例牌的常态下,“个别污染企业”如此负隅顽抗,仅仅是胆儿太肥?距离“大气十条”的发布已过去3个年头,眼看2017年“大气十条”的大考就要来临。此时的相关企业,为何跟没事儿人一样潇洒自由?2016年,环保部为蓝天指数确实够拼的,有媒体总结称,“2016年仅有的两个7天长假,环保部的工作人员都在加班。”法治刚性的脚步越来越急,为什么在少数地方,这种高压态势始终成了眼前浮云、耳边阵风?

第二,这些“少数污染企业”并非独行侠,往往扎堆生长在某些地方,沿着违规企业的分布图,基本能研判出地方环保生态的经纬度。有一个巧合是挺耐人寻味的:环保部督查出问题的这些企业,看看它们坐落的城市或地区,再看看该地的污染状况,基本是“越有治理压力的地方越容易出问题”。换个入木三分的表达,可不可以这样说:正是违规企业抱团,当地的环境问题才积重难返?

没有天生守法的企业,也没有天然弱势的执法主体。

督查组发现的真问题,其实并没有披上什么“隐身衣”。想问一句:地方环境执法部门,是发现不了还是解决不了?被撕毁的封条,比没有封条更叫人绝望。它隐喻着“少数污染企业”对抗环境制度与环境执法的嚣张之心,更隐喻着在少数地方环保江湖里的深深套路。

去年9月,两办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推进省以下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和国家事权上收工作;此后的11月,国办又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旨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再之后的12月初,《“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炉,提出了到2020年的生态环保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紧锣密鼓的制度设计,无非是夯实环保执法的“牙齿”、练好环境监督的“肌肉”,形而下地说,地方上能解决的问题,起码少让督查组操点心。眼下来看,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亟待加速推进。

于世界发展而言,“环境成本时代”已经来临。就算没有遮天蔽日的雾霾,“个别污染企业”也不该在粗放的丛林阶段继续裸奔。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挫“个别污染企业”的嚣张气焰很有必要——既要看看当地的环境执法生态,更要反思背后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治标也好、治本也罢,环保如果不能触动违法违规企业的利益,又如何能在发展理念上触及公众的灵魂?2017年,只有让“个别污染企业”过不上好日子,群众才能在阳光、空气和水的生存三要素里稍稍安心。

(原题为《挫挫“个别污染企业”的嚣张气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