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压岁书|阴谋VS阳谋: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真相给我们的启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梁亚滨
2016-12-31 07:51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在这个信息爆棚、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少沉下心来阅读“大块”著作的耐心。然而,有质量的阅读至少是独立思考的重要基础。年终岁末,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邀请几位国际关系学界的青年学者,来晒一晒他们一年来阅读的书单。其中既有新书,也有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除了国际关系方面的著作,也不乏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又富于有趣“冷知识”的书籍。2017年,即使生活可能仍不会改变,至少我们还有书和远方。分享这几份“压岁书单”,权做新年“红包”。

当澎湃新闻“外交学人”的编辑约我晒晒一年来的书单时,我心里很忐忑,因为既担心因读书太少而出丑,又担心因读书太不专业而误人子弟。在他的鼓励下,我最终决定还是晒一晒,也许会有些许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是,打开某购书网站,在购书订单里挑出几本跟大家分享。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美)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这本书绝对属于经典之列,最早于1953年出版,并多次再版。作者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M·克莱因。该书系统地阐释了数学作为一种认识、探索世界的方法在西方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音乐、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作用。我读到这本书比较晚,但立刻就被吸引。长久以来,我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数学都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甚至认为数学是真理中的真理。但是,这本书首先打破了这个数千年来被迷信的“神话”,指出数学只是一种人造的工具,尽管这种工具异常强大。数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传统文化乃至文明的摧毁,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出新的文化和文明。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接受传统中学乃至大学教育的学生往往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哲学体系,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通通停留在“蒙圈”的状态。所以我的学生经常跟我抱怨,看不懂国际关系的很多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肯尼斯·沃尔茨的《国际政治理论》。我认为克莱因这本《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容易、轻松的方式来了解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

该书已经不需要任何赞誉的言辞来形容它,因为只要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无数的溢美与推荐。只提一点,文中对于人类语言的能力的分析就独具开创性,读下来有醍醐灌顶之感。他认为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不在于能够传达自然界的实物、方位或现象等具体信息——某些动物的吼叫也有这种功能,而在于能够“虚构”,即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在没有“虚构”能力之前,人类通过互动和情感交流能够建立的稳定社会关系大概最多包括150人左右。超过这个数目,人就很难再深入了解或信任对方。这是人类大脑的限制。但是“虚构”能力,让人类能够创造出某种精神信仰或意识形态,带来“团结的力量”,共同相信并从事一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伟大事务”,例如建立联盟、政府、国家和建造金字塔或万里长城。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类可能永远停留在部落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所导致的人类悲惨命运是有可能避免的,因为再好的计算机也只是在记忆和分析已有事物中超过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掌握人类的“虚构”能力。值得多说一句的是,我曾经将该理论应用到基层党课中,来论证中国共产党及其纲领在维持和促进中国发展、实现中国崛起当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格劳秀斯与国际关系》,(英)布尔等主编,石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这本书被认为是征引率最高的格劳秀斯研究专著之一,由数位国际关系、国际法领域的重要学者写就。2016年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对涉及中国南海岛礁主权和主权权益争议做出“裁决”,引发国内民众巨大关注、热议和愤慨。这大概是近年来国人第一次这么“重视”国际法及其应用的一件事。

必须承认,大多数普通人对国际法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而且存在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也因此持有相当多的错误“观点”。雨果·格劳修斯是国际法学创始人,被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读这本书有助于理清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不同,理解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作用和意义。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未来国际关系斗争并不完全遵循“实力决定论”或者说强权政治。无论是大国、强国还是小国、弱国,如何将自身行为解读为更具“合法性”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有理且有力的手段,也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加)卜正民著,刘丽洁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10月。

这本书介绍了一幅地图的神奇经历,流落他乡以及被忽视和遗忘,但又被重新发现并研究,从历史、地理、文字、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角度,给读者重新呈现出400年前东亚地区的航海贸易盛况。看着这副四百年前的东亚地图,我们不仅仅会惊讶于当时制图技术的先进和精确,更为重要的是会惊讶于那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显然与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世界——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不同。认识真实的世界,是做研究的第一步。这本书所揭示的历史事实,有助于我们对比认识今天的世界:这个以国际贸易和海洋权益大发展为特征的新的“大航海”时代。

《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美)格雷厄姆·艾利森、菲利普·泽利科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

该书是国际关系、公共管理和决策等诸多领域的经典必读书。即便是生活在现代,人们依然无法摆脱类似原始人般的天真,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精确地被战略或者计谋所谋划。然而事实是,任何一个战略或者谋划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对不同人来说,理性会失败,会冲突,会改变。即便在独裁体制下,即最接近理性行为者模型时,国家依然并非铁板一块。一个政策或者行动的执行依然需要在国家内部的不同势力竞争之间主动或被动做出妥协。所以,最终影响决策结果的往往是利益的平衡而非理性的考虑。所以,试图以阴谋论来设计世界或理解世界,都是错误的、不可靠的,注定要失败的。从决策的本质来看,大国间的博弈应立足于实力、智慧和耐心,即“阳谋”,而非欺骗和投机。

《王朝的家底: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波音著,群言出版社,2016年8月。

这本书不算严格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个带有学术性质的轻松读物,适合在候机或火车上阅读,但却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如何生动地在中国古代王朝争霸和更替中发挥作用。例如长久以来,我们很多人都对历史上汉族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和亲”和“岁币”政策心怀不满,甚至“修长城”都被认为是懦弱不思进取的表现。但是为什么数千年来,这些政策一直兴盛不衰呢?是古代的皇帝、大臣比现在的热血青年更加愚昧、怯懦和无能吗?为什么曾经以武力回击匈奴的汉武帝虽然在现在备受推崇,但却在千年历史中背负骂名呢?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历史的解读,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说法。对于历史上的王朝来说,经济是基础,户部里的铜钱或银锭落地叮当之声决定着国家对外政策的选择余地。翻看这本薄册,有助于我们对历史有更加深刻、清醒和生动的理解。

这几本书涵盖了文化、历史、国际关系、地理、经济等领域,不一定能够给大家带来“考试”的帮助,但是确实有助于大家开拓思维,以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破除脑海中的一些陈规固见。对于有志于国际关系学习的人来说,我们的目的是认识并改变真实的客观世界。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认识和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主观倾向,就像戴着不同颜色和曲面的眼镜。多读一本好书,也许依然不过是多了一副眼镜,但是通过对比,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许更美好,也许更真实。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