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暖闻|老人写信并送锦旗给上海女医生:“抓”我住院挽回一命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6-12-30 07:3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面对年轻女医生反复要求他住院,60岁的王先生起初很不情愿。

在他和老伴的印象中,年轻医生缺乏经验。但看这个女医生又是比对化验单和检查报告,又是不断打电话联系床位,老两口最终同意住院。之后,王先生被明确诊断为心梗,医院当即施行支架手术,让他躲过危险。

“还好她‘抓’我住院仔细做检查,不然我就吃不到今年的年夜饭了。” 60岁的王先生说。

图为心内科主治医师朱亚娟(女)在为一名患者看病。

12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见到了“抓”王先生住院的女医生朱亚娟。在她的手机里存着一封病人给她的感谢信,她说:“现在医生这个行业接触的负能量太多了,医患矛盾也不少,医生压力很大,有时候也会有怨气,也会觉得气馁。但是,当我打开手机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就又有了信心和力量。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通情达理的病人,他们一直记得医生的好,甚至会感谢你一辈子。”

患者:还好医生抓牢了我

王先生心梗是因为生气。

12月29日,他的妻子章女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丈夫平时喜欢骑着助动车在外跑。今年9月28日,因为助动车被偷,他一时生气着急,“他平时没什么毛病,那天突然说出门走不动,全身还冒冷汗,于是上医院就诊”。

当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他们遇到的值班医生是心内科主治医师朱亚娟。听讲了基本情况后,朱亚娟感觉王先生的症状有些像心绞痛发作,随即建议他住院治疗,“根据这些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心绞痛短期内多次发作,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发生心梗。如果不积极治疗、不安排住院检查的话,一旦院外出现心梗,猝死的概率非常高。”

因为“年轻医生缺乏经验”的印象,王先生与妻子起初并不愿住院,但朱亚娟的一些细节改变了他们的主意。

章女士说,当时她看到这个医生看病非常仔细,还把化验单和检查报告都翻出来逐一比对,一再建议住院,“那天听她帮我们联系床位,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好不容易有个病人刚出院,我们可以住进去。”

住院检查后发现,王先生右冠堵塞已超过90%,明确诊断为心梗。医院当即施行支架手术,让他躲过危险。王先生说:“还好她‘抓’我住院仔细做检查,不然我就吃不到今年的年夜饭了。”

让章女士感动的是,手术当晚八点多,朱医生下班后还利用休息时间来手术室探望,“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正是她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上进的精神,救了我先生一命。”

出院后,王先生和妻子一直惦记着朱亚娟。

“我们不认识她,她真的把病人当亲人一样。”章女士说,本来朱亚娟帮助联系床位,打了一个电话后可直接说“没床位,你们随访,下次有事再来看急诊”,这样的回绝很正常,“但她仍然不厌其烦帮我们联系,看病当天就把我们安排进了医院。”章女士说,入院时,她丈夫仍然一直坚持自己没事,可以回家。

患者王先生给朱医生送去的感谢信。

12月8日,老两口写了感谢信给医院,但仍觉得表达的谢意不够,又于近日到医院送上锦旗,向医生表示感谢。

“对病人和家属来说,医生的医技医术尽管很重要,但对病人是否负责更加重要,我一定要站出来说一说这件事,让大家都看到好医生。”章女士说。

患者近日前往医院向医生又赠送了锦旗。

医生:珍藏患者感谢信激励自己

12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见到了朱亚娟。

对“年轻医生”的形象,她表示,自己2001年入职,其实自己今年已39岁,或许是在工作时常扎起辫子,看起来显得年轻。

朱亚娟表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或是一句温暖的话”。她坦言,在工作时也曾遇到过一些患者对年轻医生的不信赖,“反复抵触我们的诊断,有时还会去咨询自己认识的一些医生,往往可能延误病情。”

在朱医生的手机里,至今还留存着去年一名患者给她写来的另一封感谢信,这是监护病房的一位老太太的子女写给她的。

在她的手机里,至今还留存着去年另一名患者给她的感谢信,由监护病房一名老太太的子女所写。“我母亲自6月22日入住贵院至7月7日离开,在此期间得到了您的精心治疗及细心关照。同时,为了让我们能了解病人的病情,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询问,您每次均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作耐心的解答。……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您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不但在上午,而且又在下午,抽出时间去看望了她老人家。回想起当天早上您说的‘我会去看看老太太的’,这句话似乎就在昨日……”

朱亚娟说,用手机拍下这封感谢信,不是想要与人分享,更不是炫耀,领导和同事此前也并不知情,“是为了时常激励自己”。她说:“现在医生这个行业接触的负能量太多了,医患矛盾也不少,医生压力很大,有时候也会有怨气,也会觉得气馁。但是,当我打开手机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就又有了信心和力量。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通情达理的病人,他们一直记得医生的好,甚至会感谢你一辈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