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 | 河南封丘30余名学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冷思考

2021-12-17 15: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武丹/制图

原标题:河南封丘30余名学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引关注 保证校园“舌尖上的安全”需全社会齐抓共管

记者|马付才

责编|张晶晶

正文共3312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11月23日,河南封丘县赵岗镇戚城中学30余名学生吃了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之后,出现集体呕吐腹泻,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学生食物中毒,校长痛哭换不掉送餐公司”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并多次登上热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河南封丘县30余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将公众视线再次拉回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同时,也引发公众疑问: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究竟何时了?

对校园食品卫生问题零容忍

这是戚城中学30余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时间表:

11月23日,30多名学生吃过“营养午餐”后,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疑似食物中毒,家长纷纷来到学校,阻止送餐车入校;

11月25日,戚城中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含泪说,公司是教育局招标来的,换不动;

11月26日,封丘县官方回应,对于上述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并迅速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要求县纪委、公安局、卫健委、教体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连夜开展调查工作;

11月27日,河南省封丘县官方通报,初步判定是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同时对相关4名负责人立案审查调查;

11月30日上午,涉事送餐公司负责人吕某、李某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被刑事拘留,羁押在新乡市看守所。

封丘县发生30余名学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后,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对该事件发表报道和评论,社会关注强烈。

对此,西南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张新民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校园是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高度集中、社会共同关心呵护的敏感场所,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等问题向来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公众对此类事件容忍度低。敏感的地点加敏感的问题,特别容易形成叠加效应,加速舆情传播发酵。倘若任由变质的食材成为校园学生的盘中餐,这样的学校如何让家长和社会放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从何谈起?封丘县戚城中学的这起食品卫生事件暴露出部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仍存在短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史小京向本社记者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这类疾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封丘县官方调查结果显示,30多名学生集体呕吐、腹泻初步判定是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因此可以判定,这些学生集体呕吐、腹泻的原因都是通过摄食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餐饮公司如果卫生把控不严格,长期提供有毒有害的物质给学生,虽少量不会致命,但会逐渐造成学生免疫力低下。并且,不新鲜的食品中致癌物质含量较高,会对未成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出现多种疾病的因素。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诱因何在

记者通过查询公开报道的案例发现,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断搅动家长和公众敏感的神经。

2020年,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学校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为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0年第4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项要求,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学生饮食安全,2021年3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等曾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相关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一再重视,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发生,究竟存在哪些诱因呢?

2019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一幼儿园发生百人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结果通报显示,致病食物为该幼儿园食堂制作的“三明治”,致病菌为肠炎沙门氏菌;2019年11月,四川省巴中市一幼儿园,被家长曝出在该幼儿园食堂发现食品发霉、孩子反复出现腹痛的情况后,食堂采购人被停职接受调查;2021年9月,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200名学生中毒住院,调查结果显示是由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并确定该校食堂员工张某为传染源。

以上三例发生在校园的食品安全事件,具有普遍代表性:均是食材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记者梳理发现,发生在校园的食品安全事件,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开学季,此时或因食材供货商更换,或因消毒贮存设备老旧,或因新员工入职等,属于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间段。

对此,一位曾经的校园食材供应商告诉本社记者,发生在校园内的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分散在原材料采购、配餐、加工、后厨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一些主观恶意行为。明明是伪劣或霉变的过期食品,仍然给学生吃,这中间的根本原因是相关利益方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将学生餐变成了“唐僧肉”。

因此,引发校园食品安全的诱因,既有个别学校的领导、食品管理等人员法律意识单薄、知识水平低,对相关的卫生标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也有采购渠道混乱,一些采购员明知对方为牟取暴利而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却为了拿回扣而照样进货;还有学校的食堂、食品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警惕性不高,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以及教育、卫生、市场监管等机构监督仍有漏洞等问题。以上诸多因素都可能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需加强监管和社会共治

“变质”的“学生餐”让校园内集体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凸显了当前校园治理的短板。那么,怎么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张新民表示,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教师学生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校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保证校园“舌尖上的安全”,既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基本要求,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明确规定,更有《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行政规章的专门规定。

山西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席文对本社记者表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历来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食品安全的薄弱地带,要破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难题,需要智慧监管,阳光执法,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只有全面强化和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才能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的共治共管。

张新民认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必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意识,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校园食品安全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管理责任,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也要有监管责任,地方党委政府更要有属地管理责任,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理念,建立完善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流程,狠抓落实,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才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其实,现在几乎在每一所学校,校园食品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也被反复强调。但为何有的问题仍然无法杜绝?对此,一位不愿公开透露姓名的学校负责人对本社记者说:“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非常敏感,并非学校领导不重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人力有限。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我们除了安排学校负责人和学生一起就餐,还将打造透明阳光的校园厨房作为工作重点。”

记者注意到,河南封丘县赵岗镇戚城中学在11月23日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后,11月29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河南各地教育、市场监管部门抓紧组织对校外供餐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报送校外供餐情况、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情况。

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全面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相似的文件在河南省并不是第一次下发。记者发现,就在一年前的2020年9月29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豫市监〔2020〕111号”文件也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强化责任担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查,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虽然校园卫生食品安全问题一向被高度关注,但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数量占全社会食物中毒事件数量的比例还比较高,这说明我们对学校食品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制度和措施、要求还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食堂条件、设施配备都还存在诸多问题。给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校园餐,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原标题:《观察 | 河南封丘30余名学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冷思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