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华简”第十一辑发布,后续将出“清华简”校释本和英文版
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12月16日,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成果发布会,介绍“清华简”整理报告第十一辑相关情况。
澎湃新闻从现场获悉,《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全篇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算得上是先秦战国时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与总结。
在继续推进“清华简”整理的同时,《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英文版的编写与翻译工作也已提上日常。
全篇近4500字,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
《五纪》共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
《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天神地祇所司所掌一一相配,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涉及树设邦国、礼仪祭祀、人伦德行、土工百物、兵戎战事、生育繁衍、人体疾祟等各个方面。全篇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可说是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与总结。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书影。 清华大学 供图
《五纪》篇涉及《尔雅》所载斗建十二月名、二十八宿,也涉及黄帝战蚩尤等神话内容。该篇始论历数,终归人事,规模宏大,结构严整,层次丰富,意蕴浩繁,对于古代天文历数、国家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发现的一篇关于先秦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五纪》篇的刊布,将为先秦史学界提供一篇重要的思想文献,也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古代天人观念提供宝贵的典籍资料。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书影。 清华大学 供图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08年,清华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近2500枚曾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这些战国竹简即如今人们熟知的“清华简”。这些“清华简”年龄已达2300多岁,其长度从10厘米到47.9厘米不等,平均厚度仅为1毫米。竹简上的文字为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字,现已失传。
经专家鉴定,这批战国竹简内容多为经、史一类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典籍,且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08年8月,在进行竹简的抢救性清理保护工作的同时,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该中心承担着清华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同时还开展其他出土文献(如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从2011年起,清华每年出版发布一辑“清华简”的整理报告。
“清华简”报告总计约15辑,后续将出校释本
目前“清华简”整理工作进度如何?未来重点工作有哪些?
对此,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超过2/3的“清华简”整理工作已完成。按此前进度推算,完成全部“清华简”的整理工作大约还要四五年时间,最终共可出“清华简”整理报告十五辑左右。
“清华简”第十二辑的整理工作已经启动,也是长篇,主要内容有关夏朝治国理政方面的思想。
黄德宽告诉澎湃新闻,研究团队在整理“清华简”的过程中,有一个再研究、再讨论的过程。随着团队认识的深化,前期整理公布的研究报告中,有些当时没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解决了。另外,学术界对“清华简”也有了很多新的意见见解。
“因此,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及时启动‘清华简’的校释工作。”黄德宽说,“一方面吸收学术界新成果、体现新认识;另一方面满足学术界的一个期待,即提供更便于不同学科使用的‘清华简’整理文本(我们现在出的报告比较有难度、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目前,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和一家出版社商定启动18卷本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以下简称:“清华简”校释)工作。
“清华简”校释将在“清华简”整理报告的基础上,吸收新成果、体现新认识,按相应主题(有可能是同一卷书的内容)重编,写成适合一般学科学者阅读的注释本。同时,这套校释本中将首次公布全套的“清华简”红外照片,使专业学者也可以方便、放心地使用。
此外,黄德宽介绍,该中心还启动了与汉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的合作,计划将“清华简”翻译成英文,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英文版。“清华简”英文翻译将与中文校释相互配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为18卷本。
“今年我们已经完成‘清华简’校释前4卷的工作,并已交付出版社。英文版的第一卷预计明年可以面世,另有多卷的英文翻译工作已同步启动。”黄德宽认为,这有利于国际学者更好地使用中国出土文献新材料,让“清华简”走向世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