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盛小云:如是度
盛小云,生于1974年,现生活工作在陕西延安,自由摄影师。2017年开始学习摄影,近年来,作品着眼于陕北地域的地理景观与人文的新影像探索,多以个人的视角和感受表达对这块黄土地的生命感悟。其作品创作手法多样,但却能基于本心、本性,试图构建自己独有的观看和表达方式,连接内心与现实世界,并在其间作以平衡。2019年,作品入选丽水摄影节。2021年作品入选《西北望——1870年以来的西北影像》大展。2021年作品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展。
盛小云 | 如是度
应该说神祇思想是人类对灵界的一种想象与解释。
陕北人的神信仰与崇拜,热闹丰富庞杂,从天上到地下看见的看不见的,只要是能对现世福报有用的,都信都拜都供。神力量的形象化,落在陕北人的生活习俗里,那更是蔚为壮观。仅看秧歌社火信天游,就各有各的玩法唱法,甚至是隔村隔巷完全不同。
有人把摄影术的发明作为分界,将人类史划分成无像史和有像史。的确,影像把那些遥远的不见化成了可现,让人们知道了更多。今天呢?人人都是摄影家,大家都会通过影像记录工具去拍摄转述对象的表征信息。那我呢?更愿意将日常的观看,化作各个不同的思辨支点,去体会事物表象的背后,那些无解、那些未知、那些神的力量。
一帧帧影像亦或朵朵莲花,如常如是,如是度。
.名家点评.
读盛小云《如是度》,图像与阐释文字都有深意。他说,有人把摄影术的发明作为分界,将人类史划分成无像史和有像史。的确,影像把那些遥远的不见化成了可现,让人们知道了更多。今天呢?人人都是摄影家,大家都会通过影像记录工具去拍摄转述对象的表征信息。那我呢?更愿意将日常的观看,化作各个不同的思辨支点,去体会事物表象的背后,那些无解、那些未知、那些神祇的力量。一帧帧影像亦或朵朵莲花,如常如是,如是度。拈花微笑,且笑而不语……
他竟然把自己每一幅的影像比作朵朵莲花,如同现在当下的样子去理解度化一切,很具禅意的比喻与创造。如是,如此、这样的意思,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是说要如是、如实、客观的做事。还有一句在《金刚经》中多次出现的词“如是我闻”,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是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后为佛经开卷语。说到《金刚经》,在佛教经典里那是明心见性的至上经典,另一句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告诉世人对一切境界不分别不执著,摒弃纷繁乱象,凡圣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执着于“相”,完全破除了这些虚幻的“相”,正所谓“凡 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盛小云《如是度》里的作品,看似平常,拍得却是精致有序,在故意为之中又时时否定着“相”的本身,可谓都是些如常像,这与他“如是 度”的命题扣接严密,也体现着展览的主题“实相慕”。
——王征
有幸相识到几位陕北的朋友,大多给我很强的生命力的印象,在看到盛小云老师的片子与文字时,我在记忆中翻出他们,细细品读,发觉在他们身上那些强韧蓬勃的生命力,似乎都是 来自于“向好”,他们对于世间各种美好似乎有天然的趋向性,也正是这种对于“获得美好”聚焦与关注,令他们在生活中都美滋滋,且乐哉优哉。
在我的体验中,神祇是人们对于最终智慧及生命极致完满的置换,这就如先行到达智慧彼岸的先者们,为了给后行未悟者一个形象化的提示与路标,尽可能地以人们期待看到的智慧与生命完满的样子来引导前行。
信仰与崇拜神祇的陕北人,当是知道这部分的,置换美好。
然而,智慧的真相,是需要到达后才知晓,那一切形象最终都是要被丢弃了的,同时,也很能领悟到,未达时,那些神祇的存在又是有多么地必要与重要。
就如这组“如是度”的片子,如是,如是,它是摄影者的如是,而观者的如是,是从看到片子的那一刻开始的,但它是什么,当然观者自知。
——方香魏娜
原标题:《盛小云:如是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