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钢铁电商烧钱时代结束?追求规模已无意义,要盈利得靠细分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16-12-23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钢铁电商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先锋,毛利润为负一直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不过,2016年或许会成为钢铁电商从烧钱到赚钱的分水岭。

日前,钢铁电商龙头上海钢银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835092,下称“钢银电商”)举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布会,这是钢银电商继2015年年底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之后的再度升级。钢银电商副总裁徐赛珠介绍,数据显示,在2016年1月-11月期间,供应链金融服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供应链资金规模达12亿元。

实际上,从供应链金融环节寻求盈利已成为钢铁电商继追求平台流量之后的新一轮趋势。钢铁电商领域的一名资深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包括钢银电商在内的钢铁电商的主要盈利来源。”该人士强调,“一味地追求规模已经没有意义,在资本紧缩的情况下,各家的首要工作是先活下来。”

而供应链金融在今年成为钢铁电商新的风口,背后原因也并不复杂。上述资深人士分析,“目前钢铁电商的用户体量趋近饱和,再想做大规模已经很难。另外,经过前几年的持续亏损,钢铁电商盈利压力很大,已经不再有钱去烧规模。”

钢铁电商始于2012年。彼时,传统的钢贸产业崩塌,整个钢铁流通环节陷入混乱,钢铁电商带着“提升效率、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层级降本、安全可控”等标签应运而生。不过,钢材交易虽然开辟出线上领域,但线上、线下整体市场并未扩大,钢铁电商需要从传统的线下市场去夺取空间。原钢银电商总经理白睿在2015年年初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曾提及,“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其实来自于传统产业链,而其他钢铁电商,现阶段仍然可称之为‘盟友’,在共同培育市场理念。”

国海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以具有公开数据的11家钢铁电商公司为样本,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到608亿元,对应钢材交易量(指寄售量)约3040万吨,年化约6085万吨。假设11家钢铁电商的交易体量占全行业的80%,2016年钢铁电商全行业交易量将达到7600万吨。同时,钢铁行业非直供钢材量在4亿吨左右,也就是说目前钢铁电商的渗透率达到近19%。对比之下,目前有色、化工的电商渗透率均在5%以下。

上述渗透率是钢铁电商发展5年后的战果。然而,用户体量趋近饱和之际,彼此之间“盟友”的关系则开始出现变化。

钢铁电商对内布局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的全产业链,对外合纵连横、优势互补。近1年的时间里,欧冶云商和天物大宗、钢钢网实现战略合作,五矿发展和阿里巴巴联合增资五矿电商,找钢网连线首钢,钢银电商联手欧浦智网。这些举措都在试图为全产链服务竞争事先布局。

前述钢铁电商资深人士评价目前的钢铁电商格局,“对于钢铁电商的排名,目前其实还很难有准确的定论,从两个维度来分,一是实际的交易规模大小,这个排名顺序应该是,钢银电商、欧冶云商、找钢网、五矿电商、中钢网、钢为网;二是按照市场估值及美誉度,这个排名顺序应该是找钢网、欧冶云商、钢银电商、五矿电商。”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电商用户体量趋于饱和,原因或在于眼下钢铁电商平台采购对象仍以贸易商为主。在12月16日的钢银电商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布会的现场,一家大型国企的钢材采购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国企钢材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等复杂流程,完全没办法在这些钢铁电商平台上直接操作。目前,我们还是从钢贸中间商手里拿货。”

前述钢铁电商资深人士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钢铁电商)使用对象主要是贸易企业,终端企业采购订单相对复杂,比较分散、小,有账款要求,同时对于后期服务要求更高。今天的电商交易模式和组织结构,很难满足终端用户的采购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钢铁电商吸引钢贸商的抓手在于提供融资服务。在上述发布会现场,一名钢贸商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目前的电商平台,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解决我们的资金问题。”

自钢贸危机爆发后,传统钢贸商因信用度骤降已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相对于银行,钢铁电商则具有天然优势。欧冶云商推出之际,即获得金融机构总计1627亿元的信贷额度。欧冶金融副总经理曾杰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以前,金融机构的人不懂钢铁,但是就是要对这个不懂的东西进行各种各样的信贷,现在这个体系里面是有各方懂的人在给他们做。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东西,然后把专业的结果推送给金融机构。本来的逻辑是错误的,现在的逻辑是对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