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书者”姜鲁光:“结扎”鄱阳湖风险极大,可利用圩区蓄水
水资源紧缺是江西要在鄱阳湖建闸的最关键的出发点之一。
“由于各方面原因,鄱阳湖水位下降已呈趋势性。水资源紧缺将成为湖区枯水期突出的问题。”2016年8月19日,江西省水利厅在其官网发布的文章《为了“一湖清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介绍》称。
鄱阳湖湖区水资源真紧缺吗?解决湖区居民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有没有不建闸的替代方案?就这一系列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鲁光。
鄱阳湖农田最为集中的区域(南昌县、新建县),农田灌溉的主要来源是赣江,而不是鄱阳湖。通常由赣江中引水,灌溉后再流入鄱阳湖,而不是相反。 姜鲁光制图姜鲁光称,将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结扎”,哪怕只是季节性的“结扎”,都将是风险极大的行为。
姜鲁光认为,对于鄱阳湖的枯水问题,应该追本溯源,寻求解决方案,而不能猪病了,给牛打针;也不能一个老工程产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通过另一个新工程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另外,“居民饮水困难”一说也不应成为建设超过百亿元投资的建闸控湖工程的理由,个别地方水厂取水的问题通过追加百万元量级的投资即可解决。
2009年夏天,姜鲁光曾与其他14位院士、专家给中央高层上书,认为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议国务院在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时,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中剥离,单独论证。
其后,国务院采纳了十五位院士及专家的建议。
姜鲁光说,能够真切感受到,当时国务院对待“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非常慎重的。
不能猪生病了给牛打针
澎湃新闻:江西方面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姜鲁光:早在2009年,在江西省向国家申请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报告中,罗列了一份拟建项目清单。其中,江西省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拟建的“一号工程”。
应当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国家层面是应当得到支持的,但是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号工程”,则受到林业、环保、科技等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2009年夏天,十五位院士、专家给中央高层上书,认为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议国务院在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时,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中剥离,单独论证。国务院采纳了十五位院士、专家的建议。
熟悉国家决策过程的人士都清楚,将“一号工程”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中剥离出来单独论证,意味着什么。
中央既要对地方科学发展的诉求给予支持,又要将明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项目单独挑出来。我是上书签名的十五位专家之一,能够真切感受到,国务院对待这个所谓的“一号工程”是非常慎重的。
澎湃新闻:江西方面称,建闸可以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枯水期的水资源和水生态存在哪些问题,除建闸有无其他方案解决?
姜鲁光:近年来鄱阳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水期延长,枯水水位降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多个方面:三峡水库蓄水时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量减少;泥沙在三峡水库沉积后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河床冲刷下切进而拉低水位;鄱阳湖区长期超量采砂导致湖盆和入江水道形态变化;气候变化与水库蓄水导致鄱阳湖流域上游“五河”来水量减少,等等。至于哪个因素是主导因素,目前各方仍存在激烈争论。
但不论哪个是主导因素,应该追本溯源,寻求解决方案,而不能猪病了,给牛打针;也不能一个老工程产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通过另一个新工程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
单纯从江西省的角度说来,在鄱阳湖接近湖口的地方建闸,的确可以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的承载力。但是是否能够提高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从水生态的角度来看,下闸蓄水的确可以增加鄱阳湖的水面面积和水下空间,但是建闸产生的季节性“江湖阻隔”,对江豚等水生生物洄游将产生严重甚至是致命影响;另外,下闸蓄水增加的水面面积,是以草洲的淹没为代价的,而枯水季节鄱阳湖滨的草洲湿地又恰恰是白鹤等濒危候鸟的主要栖息地。
从水环境的角度,下闸蓄水使湖盆的水量增加,似乎可以容纳更多污染物,但是,也会使枯水季节的鄱阳湖流速明显降低,减弱水体的自净能力。
建闸控湖蓄水仅能部分解决枯水期灌溉问题
澎湃新闻:湖区的农田灌溉存在哪些问题?建闸蓄水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有没有其他替代的方案?
姜鲁光:鄱阳湖区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天然降水可以满足农田所需的大部分水量,通过灌溉措施可以减少气候波动的不利影响,提高农田用水的保证率。
而面向鄱阳湖的水闸通常都是为排水设计的,即使从鄱阳湖直接取水,也只能解决局地灌溉问题,难以自流输送到地势相对较高的农田。另外,根据我们的前期调研,鄱阳湖区灌溉和排水设施水平不一,不少设施年久失修,长期没有发挥作用,需要增加资金支持和管理力度。
鄱阳湖建闸蓄水仅能够部分解决鄱阳湖区枯水期灌溉的问题,但是在存在众多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建闸控湖蓄水不是首选方案。
通过改造堤灌站和增加引水设施,改善鄱阳湖区的灌溉设施水平,是合适的替代方案之一。
都昌县附近供水备选来源:可以将取水口放置在鄱阳湖深泓水道,也可以将县城附近的东湖,以及县城东侧的湖汊型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地。其实,替代方案还有很多,比如:对于都昌、星子、湖口等县,有很多已经通过闸坝控制的“湖汊”,这些已经控制的湖汊完全可以发挥水库的功能,保障灌溉和引用水源的需要。对于南昌、新建、永修、鄱阳、余干等历史时期围湖造田形成的“圩区”,大都呈现外围圩堤地势较高、中部地势低洼的地貌形态。中部低洼部分存在大面积的蓄水空间(这些地方现在也是作为坑塘水面利用的),可以在各圩堤内部发挥水资源的调蓄功能。
个别县城的供水问题百万元量级投资即可解决
澎湃新闻:湖区水资源真的紧缺吗?
姜鲁光:应该说,从近十年来看,鄱阳湖的确出现枯水时间延长、枯水水位降低的现象。至于枯水期是否还会不断延长,枯水水位是否会不断降低,只能看未来几年的监测结果。根据目前的数据,科学家难以像股评师那样“自信地”下结论。
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量大约150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的约15%。从总量上说,鄱阳湖流域不缺水。当然,讨论是否缺水,需要考虑季节变化、人类需求等多种因素。鄱阳湖枯水位下降,的确给都昌等个别县城的供水厂取水造成不便,这种问题通过追加百万元量级的投资即可解决。
但是,这不应成为建设超过百亿元投资的建闸控湖工程的理由。
澎湃新闻:鄱阳湖建闸会对下游的水资源利用带来哪些影响?
姜鲁光:丰水期时,鄱阳湖不缺水,下游的省市同样也是不缺水的;枯水期鄱阳湖缺水,下游的省市同样也相对缺水。在大家都缺水的时候,上游省份下闸蓄水,肯定对下游有影响。
这和大家熟悉的经济系统又是极其相似:当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大家似乎都不缺钱;但当政策紧缩的时候,很少的资金缺额都可能压垮一个企业。
鄱阳湖蒋巷联圩附近的多处“封闭型河道”,可以作为蓄水水库使用,完全能够满足枯水季节农田灌溉所需,而不需要建控制整个鄱阳湖的水利工程。“结扎”最大淡水湖生态风险极大
澎湃新闻:有专家称,一旦鄱阳湖建闸后,没有理由不让洞庭湖也建闸,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讲,你是否有同样的担忧?
姜鲁光:当然,如果鄱阳湖可以建闸控湖,洞庭湖完全也可以同样的理由建闸,因为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自然特征、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有关方面同意鄱阳湖建闸控湖,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洞庭湖的同样要求。
从“一亩三分地”的角度思考、从控制本省水资源的角度看,建闸控湖的思路似乎没有错,甚至能够得出“利大于弊”的结论。
但是,从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健康、建设美丽中国的角度,将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结扎”,哪怕只是季节性的“结扎”,都将是风险极大的行为,而且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承担这样的风险。
如果鄱阳湖、洞庭湖真的都建闸控制了,我们就没有任何资本去维系“健康长江”了,党中央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也就无法在长江流域得到贯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