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振兴丨达拉特旗:筑梦乡村绘新景

2021-12-15 19: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智能大棚内绿意盎然,各种蔬菜被装车运往北上广;刚刚收割过的旱稻稻田充满泥土的芬芳;乡村振兴学院里学员们认真听讲……虽已入冬,达拉特旗的沃野乡间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近年来,达拉特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三道硬核防线 不让一人返贫致贫

“过去我家很贫困,党的扶贫政策让我家脱了贫。后来家里又发生了意外,政府、驻村干部、村民又纷纷帮助我们,想方设法防止我家返贫,我们一定会用勤劳的双手尽快致富,以此报答大家的深情厚爱!”看着即将建成的油糕作坊,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苏文莲老人感激地说。

焕发乡村发展活力,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走好“下半程”、谋实“下半篇”。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达拉特旗构建村、镇、旗三道防线,有效防止返贫致贫,推动乡村振兴。

第一道防线设在嘎查村。各个嘎查村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社会捐助建立村级互助资金,农户也能以土地形式入股参与集体经济利润分红。同时大胆创新,建立邻里互助、集体捐助、社会赞助的互帮互助体系,探索推行“多帮一”“亲帮亲”“邻帮邻”“八帮一”等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帮扶模式,织牢织密防贫济贫网。

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的陈鱼为帮助堂弟陈二旦脱贫致富给他捐赠了20只羊。大红奎村的萨仁图娜拉自己脱贫后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为阿苦尔尼的三个孩子提供3年的教育资助,与张义城窑、梁家圪堵等村的5户困难家庭签订“流动母羊”帮扶协议。这样善举还有很多。

苏木镇一级对嘎查村初次救助后,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进行第二次救助。充分发挥苏木镇商会平台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慈善援助、公益创投、项目合作等方式筹集善款,注入到达拉特旗扶贫基金中。基金专门用于救助本苏木镇内防贫济贫对象。推行“五抓一带”扶贫模式,多渠道扶持救助防贫济贫对象,即通过抓基层党组织、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展旦召苏木长胜村每年都会从榨油厂项目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帮助贫困群众。赛科星牧业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免费为昭君镇贫困户提供小牛犊,现在这些农户已稳定脱贫。白泥井镇各村大力推进土地合作经营,使参与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旗级防线针对苏木镇、嘎查村无法帮扶救助的防贫济贫对象,按需精准施策,把好最后关口。旗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民政、教育、卫健、医保、住建、农牧等部门密切协作,全力实现“四个保障”,并通过民政临时救助、红十字会救助、残疾人救助、社会扶贫基金救助、社会众筹等多种救助渠道确保及时有效预防农牧户返贫和致贫。

实现农业规模化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达拉特旗是典型的农业大旗。今年,全旗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224.7万亩,开复工建设高标准农田29万亩。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达拉特旗不断通过新技术、新理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达拉特旗是黄灌区,昭君镇沙圪堵村距离黄河不到10公里。这里的田地曾经被黄河冲刷为盐碱地,一度野草遍地,粮食无法生长。但是经过23年的用心整治,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现在的高产田。

与南方的水稻不同,沙圪堵村的田里种的是旱稻。每年4月20日左右开始翻地,5月15日左右开始插秧,7月份白露过后把黄河水放掉,等到10月左右就可以收割了,亩产可达1200斤。

荒地变良田后,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才能被真正提上日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达拉特旗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日益提升。不仅水稻种植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保管、统一销售,其他农作物种植也在逐步迈向集约化、标准化。

达拉特旗还通过“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合作社组合+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和“保底+分红”等多种利益分配方式,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整合起来进行集中经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

树林召镇林原村发展蔬菜产业已有20年之久,在林原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社也纷纷种起了蔬菜。如今,蔬菜产业早已成为了树林召镇的一大优势主导产业。

近年,树林召镇改变了传统分散经营模式,建立了蔬菜产业联合体。蔬菜产业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经营引擎、农户为生产单位、专业合作社为服务纽带,是农业规模经营组织联盟。目前联合体吸纳了林原、五股地等村的6家合作社,在内部实现了多条产业链与供应链的交叉融合。规模化经营让树林召镇本土蔬菜品牌“保善堂”蔬菜畅销区内外,富了一方百姓。

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达拉特旗积极探索如何在新技术加持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吉格斯太镇立足当地自然条件,鼓励农户建大棚种植反季水果。虽然已经是冬天,吉格斯太镇梁家圪堵村的大棚里还是绿意喜人,大棚里种植的草莓、葡萄、西瓜、桃子都是市场上常年畅销的水果。梁家圪堵村的土壤为沙质土壤,西瓜品质好、甜度高,深受市场的欢迎。每年四月反季西瓜就上市了,零售可以卖到每斤4到5块钱,批发在每斤3块钱左右。

种植与经营都初具规模,达拉特旗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探索打造稻渔空间,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产,还引进了羊肚菌、蓖麻等新品种。

目前达拉特旗正在开展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36.7亿元,紧紧围绕质量兴农推进农业领域项目建设。

培养实用人才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要发展,事事都要人来做,乡村要振兴,一定要培养人才。不光要靠乡村现有的人才,还要源源不断地培养青年人才、吸引外来人才。

近年来,达拉特旗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为了让乡村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达拉特旗实施了一系列农业农村人才项目,为乡村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筑巢引凤”,积极推进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科研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引育一批高层次产业人才。“蹲苗育苗”,把集聚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作为基础工程,加快培养“本土能人”,大力培育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示范带动”,从乡土专家、种养殖能手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选出基层农技推广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牧民开展科学种养殖。

目前留在农村的人年龄多在60岁左右,40岁上下的都比较少见,35岁以下的青年几乎在农村都看不到了,年轻人口越来越多的脱离农村、脱离土地。为了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达拉特旗成立了“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学校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林原村。

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致力于打造乡村人才培养聚集地,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学校的目标对象包括农民、合作组织的负责人、所有从事乡村振兴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还有部分龙头企业负责人。这些人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校区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9549.9平方米。学院内教学设施完备,有标准教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会议室、分组讨论室以及学员宿舍和餐厅等。其中,多媒体综合功能室可容纳近500人同时学习,能满足大规模教育培训的需要。

成立乡村振兴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员通过理论学习,更好的指导实践,让每一个学员都成为农业创业者和乡土文化人,从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有一套易于理解、便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可做到因材施教,着重解决学员“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学校负责人刘昌说:“比如面对农民,并不会去讲过多的理论,而是直接讲实操。在讲解‘如何做’的同时,也必然少不了讲解‘这样做’的好处。”

“把学校建在乡野,把课堂开在田间,鼓励、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只有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引领乡村振兴从‘一张图’走向‘一幅景’。”达旗树林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乔有世说。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亦然

编辑:马悦

校对:吕梓熙

校审:尚铁兵

终审:任君

文章已于修改:,。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乡村振兴丨达拉特旗:筑梦乡村绘新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