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多地城管局长大聚会,吐槽形象“妖魔化”吁制定执法清单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16-12-22 20:5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城管执法非常辛苦,为何不被民众理解,反而遭到“妖魔化”?在移动互联时代,城管队伍以及执法方式又该如何规范、优化和改进?

12月21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管执法规范研究课题推进会”在南京召开。这也是国家住建部于今年10月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之后,各地城管局长们的首次“大聚会”。

澎湃新闻(www.thapaper.cn)记者在会场注意到,江苏南京、黑龙江哈尔滨、佳木斯、内蒙古包头、重庆市、陕西西安等十多个城市的城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这个闭门会议。住建部城管局首任局长王早生出席,并听取了各地城管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个内部会议上,各地城管部门负责人坦率且深入地讨论了各地城管队伍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执法事项庞杂,城管队员不堪重负

会上,发布了住建部相关课题组撰写的《移动互联时代,规范、优化和改进城管执法方式调研报告》。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与会者在发言中,对城管队员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提出了担忧。

据与会材料介绍,目前各地城管行政处罚权事项少则一百多项,多则两千多项。面对众多的行政处罚事项,很多地方的城管队员不堪重负,只能疲于应付。最为夸张的是,某市某区城管执法部门竟承担了17个方面、2300多项执法权。

城管的一顶帽子之下,装着成百上千的执法权。对此,多个城市的城管局长表示,很多事都“管不过来”,也“根本没法管”,因为“事多人少”,矛盾突出。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重庆各区县城管执法队员编制人员为4400多人,但如果按照住建部对城管执法人员编制最低占地方城镇常住人口万分之三的比例计算,该市城管执法人员编制应为5500人,而重庆的编制缺口达1000多人。

上述报告还提到,城管每天除了要承担众多领域的综合执法外,还要兼顾街面秩序巡查、24小时接处市民举报、巡查违法建设、夜间监督建筑垃圾运输、雨雪天气维护市政设施等。

辛苦为何不被理解,反而遭“妖魔化”

“城管队员冒着严寒酷暑,到户外执法已是常事,平时还要加班加点,节假日照常上班,与亲人、朋友聚少离多,而且随时都在待命状态,工作步调与家庭和社会极不协调,使部分城管执法人员无法照顾家庭。”

对此,住建部一名官员称,城管执法人员付出的这些辛苦,并没有获得社会的理解。

反而因为个别城管的粗暴执法,使整个城管队伍“妖魔化”的形象几被定型。

根据中国社科院《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蓝皮书称,群众认为“城管是形象最差的群体”。

与会者称,即使在正常执法时,城管队员仍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误解,甚至嘲笑、污蔑、侮辱。

遭遇人身威胁也不鲜见。据住建部的相关课题组统计,仅2016年,经中央级媒体报道的城管执法遭遇暴力抗法事件21起;各省、市媒体报道的城管遭遇暴力抗法事件已是家常便饭。

其中,今年9月,澎湃新闻就曾报道,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城管中队副指导员任克明带领队友在夜间执法时,被一外地籍水果小贩葛某捅伤致死。

据住建部组织的调查问卷显示,执法对象在城管队员执法结束后仍追砍、尾随围殴执法人员,以及持凶器或持械抗法的事件,在呈上升趋势。2013年至2015年6月期间,全国媒体报道的城管遭遇暴力抗法致死案件就达18起。

一边是工作压力巨大、收入待遇偏低,一边被摊贩、市民推搡、追打,“人员保障和工作压力不对等”的强烈反差,久而久之,造成“城管执法人员积压了很多委屈,内心存在失落、焦虑、烦躁等情绪”,部分城管执法队员具有明显的心理危机。

对此,上述调研报告及与会的多名城管局长建议,安全保障问题,“还得追溯到立法问题上”。他们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快制定《城市管理执法条例》,发挥立法对城管执法的规范作用。同时,制定明晰的执法权力清单,等等。

据与会人士介绍,我国城管目前的主要执法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经超过20年未曾修订。现行与城市管理执法相近的近60部法律、法规中,“很多条款都已不适应现实需要”,导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规不健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