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百年济南火车站拆建又复建:何以一蠢再蠢?
1992年,在一片反对声中,有着百年历史、被称为远东第一站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2013年,济南市政府又宣布“复建”老火车站,其后不到一年又宣布停建。前不久,一场关于复建济南老火车站的投票又在当地展开。《人民日报》昨天为此刊发评论《评复建济南老火车站:历史文物不能靠复制救回》。
老济南火车站是100多年前德国人设计的,它是一座既美观又具学术价值的精妙建筑。可是在1992年代初被强行拆除,令人惋惜。之后,济南政府又提出要将它复原,有专家表示:“这是一蠢再蠢。”
其实又何止一处济南老火车站,在城镇化、工业化浪潮中,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同时一些地方兴起“古镇古城重建风”,往往是“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前身(本文所有配图整理自网络)在国外,将后工业时代的一些大型建筑如火车站、发电厂改建成美术馆、美术馆有过不少成功的先例。著名的如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就是由原先位于市中心的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是由发电厂改造而来;以收藏莫奈《睡莲》著称的法国橘园美术馆曾经是温室,在20世纪初被改建成美术馆。日本还有将澡堂改建成现代美术馆的案例。
济南老火车站旧照片上周起,山东省济南市,张庄路上一处建筑工地上伫立起一座风格跟周边建筑完全不同的红房子,一些老济南人路过时惊奇的发现,这不就是1992年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吗?原来,这座复原版的“远东第一站”是一个开发商的售楼处,目前该建筑似乎没有完全完工,三面被围挡遮挡着。而几乎在同时,一场关于重建济南老火车站的投票也在当地媒体展开。然而,复建真的有必要吗?
济南老火车站是指“津浦铁路济南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当年它和德国人二十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济南铁路局公用建筑)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
大钟楼那伸向蓝天的高大钟楼体现了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理念,但设计者又把与他们信仰中的上帝相衔接的尖顶改换成了罗马式的圆顶,并把圆顶下的墙面装饰上四个圆形大时钟,用以替代只可用听觉感知的教堂钟声,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大钟楼底座欧洲历史上流行最广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济南老火车站这座小小建筑中也有多处体现: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老火车站售票厅前整座建筑错落有致,多彩多姿,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哥特式建筑群车站,它成为昔日济南的象征。
老火车站广场1992年3月起,虽受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山东省济南市和铁路部门仍落实了老车站拆除方案。拆除的原因据称有二,一则“火车站当年已经不堪重负”,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客运压力,这是拆除的重要原因;再则“老火车站是殖民地建筑”,在当时济南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心里,“老火车站是殖民主义的象征,看到它就会回想起中国人民那段受欺压的岁月”。
内部构造,高高的穹顶与彩色玻璃窗。在拆毁后的20年中,全国大大小小的文物保护学术会议上,济南每每被推到风口浪尖,一些专家的指责声不断,“你们济南拆毁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 2012年,有济南市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加快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原钟楼复建的议案》,呼吁尽快启动济南老火车站重建。2013年8月,济南正式宣布重建。据当时媒体报道:“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对外公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包括复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车站的钟楼、站房和行包房”。“济南官方称复建后的济南老火车站将’原汁原味’展现在市民面前”。
错落有致的老火车站然而从济南老火车站重建提出之日起,舆论的争议声不断。一些当年曾极力反对拆除济南老火车站的专家,这一次又站在了反对复建的立场上。有文保专家给出这样的评价:一蠢再蠢,一蠢是当初的拆,再蠢是现在的建。后据山东当地媒体报道,“老火车站复建工程早在2014年11月份已经暂停进行”。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似乎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一位工人正在拆除大钟当年的拆除现场【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历史文物不能靠复制救回
复建赝品文物,不如在原址建个遗址保护纪念碑,昭示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20多年前被拆的济南老火车站,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这个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被拆之后,当地曾有过复建动议。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似乎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当初的粗暴拆除,事后证明是一个无知且短视的重大失误。想复建出于怀旧也好,出于纪念也罢,这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历史建筑其实不可再生。面临损毁的建筑,可以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做一定程度的修复,但这和重建一座“赝品”老车站,还是不同性质的事情。
老火车站背面无论从必要性还是可能性来讲,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已经不具备复建的条件和基础。拟建地点并非原址,设计细节和施工详图也无从查考,只能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即便造出一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建筑,能算得上“原汁原味”吗?这样的复建,正像老车站工作人员说的,“拆了真的,建个假的,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个赝品”。失去文化意义,最多成为摆设,聊以自慰罢了。
老火车站的记忆这样一股复建风潮,也是业内专家极力反对的。著名文博专家谢辰生几年前就批评过这股风气,也强烈反对复建济南老火车站:“《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原则上是这样。我并不提倡重建,因为它不光是一个形式,使用原来的工艺、结构、材料,那才叫真正的复建。现在连阿房宫都要重建了,既不符合法律的原则,也不符合文物保护的原则,简直是胡闹。重建之风是时候应该刹一刹了。”
对历史文物本身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更不可或缺的,是对先人曾经走过的那段历史心存敬畏。不关注历史文物背后的文化血脉,强拆和重建,其实都是展现当代人文化强权的一种方式。从技术上讲,将来只要留有图纸,也许什么样的建筑都可以复建,但它身上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却难以重现。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有它自己的足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倘若以为靠一笔巨资投入和一堆建筑材料,就能连通历史、追续文脉,文物恐怕将沦为现代人的玩物。倘如此,即便圆明园、阿房宫重新矗立在那里,还是它自己吗?还能有当年的气度吗?
保护文物,背后是敬畏历史,不可因为技术进步而盲目自大,而要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关于复建济南老火车站的讨论,反对与同意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并没有多少意义。就让市民的投票参与,成为一次普及历史文化、增强保护意识的过程吧。要建,不如在原址建个遗址保护纪念碑,昭示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1日 5 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