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图文详解“辽宁”号航母首次实弹实兵演习(上)
2016年11月21日,尹卓海军少将在接受国内权威媒体采访时透露,“辽宁”号作战平台本身已经形成战斗力,但是舰载机数量和舰载机飞行员的数量仍未达标。12月14日,央视报道称,近日“辽宁”号在渤海进行了首次实兵实弹演习。
尽管“辽宁”号实兵实弹演习的绝大部分信息是保密的,但是透过有限的图片与文字,我们仍然能够一窥“辽宁”号现有的用途及实力。
通稿隐含的大量信息
新华社的通稿指出:近日,海军连续组织航母编队进行实弹演习,空对空、空对舰、舰反舰等演练课目,在渤海某海空域精彩上演。参演兵力主要来自航母编队和北海舰队,共有多型舰艇和数十架飞机参加。演习开始后,预警机率先升空对海空目标进行预警探测,并迅速完成与海上编队指挥所组网建链。多架歼—15战机挂载新型空对空导弹,从辽宁舰滑跃升空,对来袭敌机进行拦截。与此同时,多艘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前出担负编队防空识别和对海搜索任务。随后,担负对海突击任务的多架歼—15战机,挂载新型空对舰导弹也从辽宁舰依次起飞,空中集合出航,实施横向战术展开。数分钟后,编队发现目标,在海上编队指挥所的指挥下,歼—15战机飞行员分别发射空空导弹和空舰导弹,成功将目标摧毁”。
短短的文字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首先是舰载预警机的现身,虽然通稿未指明是哪一型预警机,但是结合过往的照片和实际情况看,我国自行研制的直-18预警型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直-18系列(包括反潜型、通用型和预警型)是最近几年以来辽宁号上的“常客”,我国较早引进的卡-31则很少看到。其次,舰载机组成海上攻击波,进行对空与对舰攻击。航母舰载机的作战通常是以波次为单位,单独一架舰载机执行任务(防空巡逻)的情况很少出现。率先升空的是担负远程对空作战任务的歼-15,放飞完所有对空作战的歼-15舰载机后,担负对舰攻击任务的歼-15携带YJ-83K(鹰击83)反舰导弹从辽宁号的第三起飞点(即195米的长跑道)起飞,形成反舰攻击波。这两波歼-15组成一个攻击波(总数可能为8架或者10架),分别针对空中目标和海上目标实施打击。
航母舰载机的反舰能力首次公开
笔者一直非常关注歼-15的反舰能力。反舰是舰载战斗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我国海军要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能够在战时对敌方的防空及反舰目标进行必要的毁伤。
携带反舰导弹的歼-15是首次公开
上图是111号舰载机起飞时的照片。舰载机右翼下方携带了一枚YJ-83K反舰导弹。根据其他的视频截图判断,这架111号歼-15可能携带了两枚YJ-83K反舰导弹。由于携带了大型反舰武器,歼-15必须从第三起飞点起飞。由于该起飞点位于着陆区中部,一旦此起飞点执行舰载机放飞任务,航母的降落作业就必须停止。
111号舰载机着陆时的照片
大家可以注意,YJ-83K已经消失,111号舰载机已经完成了YJ-83K的发射。根据舰载机影子的长度变化(如果假设航母的航向不变),该架歼-15起飞后不久便完成了试射并着陆,这与通稿中关于时间的表述吻合。所以111号舰载机应该属于轻载起飞(未满弹满油)。
笔者据此推测,本次军演中反舰导弹的实弹发射主要是验证YJ-83K与舰载机的结合以及对海上固定/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检验重点是反舰导弹自身。通常来说,舰载战斗机起飞进行对舰攻击是一项突发性任务,只有在初步确认目标的方位和威胁程度后,舰载机才会携带反舰导弹起飞。在低威胁地区,舰载机不会携带反舰导弹进行巡逻,而被攻击目标一般处在航母打击群外层预警的范围附近,舰载机无需飞行较多的时间即可抵达发射阵位,因此歼-15轻油起飞并不意外。
不过在实际作战中,被攻击目标一般会进行电磁干扰,状况会更复杂,舰载机所需的滞空时间可能会更长。更为重要的是,“辽宁”号上的舰载机在执行反舰任务时,起飞时会占据航母降落区,导致航母降落作业必须停止,这就对战时舰载机与甲板作业的调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库兹涅佐夫”号的经验,从195米处放飞一波苏-33需要至少30分钟的甲板使用时间,所以突发的对舰攻击任务是对航母甲板调度能力的重要考验。
央视的视频新闻报道显示,至少有三架歼-15携带了YJ-83K,分别是106号、108和111号舰载机。这也符合反舰任务的一般需要,即一个波次(3-4架)的打击集群。
对航母打击群反舰作战半径的初步探讨
结合静态图片与视频截图,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歼-15携带两枚YJ-83K反舰导弹从第三起飞点升空没有问题。虽然载弹数量小于海军陆基航空兵的“歼轰-7A”,但得益于更先进的火控系统与舰载机性能,歼-15在遂行反舰任务时的作战效能并不输于飞豹。如果四架歼-15组成一个反舰攻击波,那么8枚反舰导弹是能够对美军的航母打击群造成重大威胁的。但从111号舰载机着舰的时间点分析,反舰演习的时间较短,没有测试歼-15在两枚YJ-83K负载下的极限作战半径。
108号舰载机的左翼下挂有一枚YJ-83K反舰导弹
公开资料显示,单枚YJ-83K的重量约在1吨左右。按照一般对海攻击的挂载配置,一架歼-15进行典型的远程反舰攻击时,会携带两枚YJ-83K和两枚用于自卫的格斗导弹,总重大约在3吨。“库兹涅佐夫”号搭载的苏-33当时的测试数据表明,如果从195米的第三起飞位起飞,苏-33的极限起飞重量在29吨左右(由于发动机和气动设计类似,歼-15的数值应该与此接近),扣除战斗机的空重18.8吨,武器3吨,剩余大约7.2吨的燃油空间。那么,7.2吨的燃油能够让歼-15拥有多大的作战半径呢?由于歼-15的相关数据仍未公开,此处仍需依照苏-33进行参考。关于苏-33的载油量和作战半径较为可靠的数据是,苏-33的基本载油量是5.7吨,在外挂为6.5吨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为768千米(450海里左右)。苏-33的空重为18.8吨左右。但是,考虑到这三者相加的总和已经达到了31吨,超过了滑跃起飞29吨的极限,因此在实战中基本不被允许使用。综合网络上“流传”的消息,歼-15的减重幅度大约在1吨左右(介于17.8-18.5吨之间)。如果按照195米的滑跑距离、29吨的最大起飞限制,歼-15的极限配置应该是19吨(包含六个挂架的重量)加上机内满油(5.7吨)+两枚反舰导弹(2吨)+4枚近距格斗弹(1吨)起飞作战。在这种模式下,歼-15的作战半径应该能超过400海里,接近500海里。
但是,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一是甲板风。甲板风对于飞机的起飞重量影响非常大,如果航母以30节全速行驶,歼-15就能够获得可观的额外起飞增重。二是飞行剖面。反舰飞行模式下,战斗机会采用“低-高-低”的飞行剖面。由于长期低空飞行会增加阻力,因此这种飞行模式下的歼-15的作战半径会相应减少。这里,只有通过机身减重和航母全速航行,才能得到额外的1吨起飞重量来装载燃油,从而保障歼-15拥有更长的巡航时间。因此,即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歼-15在典型的反舰攻击模式(机内满油加2枚YJ-83K加2枚近距格斗弹,起飞重量不足27吨)下,依然能够实现400海里左右的作战半径,尽管这一距离已经超越了航母打击群自身的预警范围。此外,由于歼-15应该很少以29吨的极限重量起飞,所以以典型对舰攻击模式起飞的歼-15仍留有一定的灵活配置的余地。
再来考虑YJ-83K的攻击距离。YJ-83系列设计之初便考虑在敌方防区外开展攻击。综合网络上的数字以及公开报道中的数字,YJ-83K的射程应该不低于250公里(155海里)。歼-15的作战半径加上YJ-83K的航程,意味着我航母战斗群的反舰距离能够达到或接近600海里。
歼-15的这一指标令人振奋,但这一数字背后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没有固定翼预警机,我国航母如果远离岸基航空兵的辅助,会处在“打得着但看不到”的窘境。由于起降模式的限制,歼-15舰载机一般不会“边巡逻边找目标”,只能在编队发现水面目标后,再出动歼-15对其发动攻击。而在高威胁地区,如果要使用歼-15机群进行反舰巡逻,那么歼-15的作战半径将大为缩短,歼-15的数量也明显不足。
俄式航母的设计有无合理性?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年“库兹涅佐夫”号上安装的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当时这种设计在国内饱受诟病,认为其存在浪费多余之嫌——既然已经有了航母舰载机,为何还要携带12枚笨重的反舰导弹?
实际上,如果假设苏-33以单机侦察模式进行前方侦察,在500海里左右的位置发现敌舰,此时如果动用舰载机起飞,从准备8架装备反舰武器的苏-33到放飞这2个波次的苏-33(4架组成一波,2个波次)至少需要30分钟。此外,两个波次的苏-33飞临发射阵位又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时间总计达1个小时之久,这在实战中简直是巨大的浪费与隐患。如果由SS-N-19直接发起攻击,大约只需10分钟的飞行时间即可实现对敌方舰艇的首轮攻击,何况SS-N-19携带的750公斤高爆战斗部的威力已远远超过了一个波次的苏-33所能携带的对舰武器的威力。
因此,在缺乏固定翼预警飞机的前提下,以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来取代舰载战斗机作为第一波打击力量,是苏俄航母设计者一种非常现实而巧妙的选择。我国的航母由于实现了歼-15的远程对海打击能力(苏-33不具备此能力),并将航母融入航母打击群之中,远程反舰的任务可以在航母打击群内进行重新分担,从而为航母腾出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此图清晰地展示了SS-N-19反舰导弹所占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宝贵的飞行甲板以及机库的状况。一旦导弹进入发射准备状态,航母的飞机起降作业都必须停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