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柏林圣诞市场恐袭会使德国的难民政策大转向吗?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春春
2016-12-21 14:4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6年12月19日柏林当地20时刚过不久,就在众多柏林人漫步在市中心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周围的圣诞市场,为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热身的时候,一个恐怖的幽灵盘旋在他们四周:一名仍在逃逸中的不知名凶手,驾驶着一辆挂波兰牌照的Scania品牌货车,先是围绕着圣诞市场开了一圈,大概是观察如何下手,然后从东向西高速冲进市场,连续撞击摊位和行人,造成12人死(包括卡车副驾位置上被枪杀的波兰籍原司机)和49人伤(其中14人重伤)的惨重后果。

恐袭地点为何选在柏林的这条街?

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凶手是谁、事件的背景如何,目前仅有所谓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IS)通讯社语焉不详地声称对这一事件负责,而德国官方的调查和缉捕仍在紧张进行中,公众也能够依据已知的的线索推断是某个或某些凶手劫持了一辆途径柏林的货车发动了这场带有强烈IS印记的恐怖袭击行为——我们对于今年7月14日法国尼斯市造成84名无辜者丧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记忆犹新,两者的作案工具均为货车,而IS曾经在网上宣传过这种恐袭手段。

熟悉柏林的人都知道,这次恐怖袭击发生的地点表明事件绝不可能属于偶然,而是经过精心分析和策划的。由战争损毁的残缺部分和战后新建的现代主义建筑两部分组成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是当年西柏林的地标建筑,位于柏林最主要的购物区选帝侯大街的核心地段,更是德国战后重建和反思战争的象征。教堂周边的广场,则是世界各地的游人、街头艺术家和纪念品商贩的天堂,圣诞节前也是柏林最大的圣诞市场之一。在这里发动恐怖袭击事件,无疑是可以在欧洲最重要的国家的心脏地带最大程度地制造恐怖气氛和媒体效果的。

凶手及其作案动机目前尚未查明,然而这一以杀戮平民、恐吓民众和政府为目的卑劣行径无疑应该受到世人的谴责。我们看到,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奥朗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欧盟的领袖都纷纷表达了对凶手的谴责、对遇难者的哀悼以及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柏林各处的圣诞市场在周二均未开放,德国内政部下令全国降半旗默哀。德国民众和政要均纷纷前往事发地表示哀悼。

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又遭考验

然而在悼念死者、追捕凶手的同时,这场恐怖袭击无疑为柏林的政治空气增添了一分紧张:凶手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吗?属于这一年多进入德国的百万余名难民中的一员吗?

如果这些猜想为事实所证明,那么谁应该为未能制止有极端倾向的难民入境负责呢?也就是说,德国社会在过去一年为主要来自中东和近东地区的难民而疲惫不堪的神经,很有可能要被这起恐袭事件绷紧到临界点。

这么看来,默克尔总理昨日五分钟的讲话颇经过了一番思量。她在表达震惊、哀悼与谴责的同时,说出了以下这番话:“如果证实了这是由一名来德国寻求保护和政治庇护的人犯下的罪行,我们将会非常难以接受。对于那些在难民潮中日夜热心助人的无数德国人来说,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我们的保护和努力融入我们社会的人来说,这尤其令人厌恶。”

这些话,首先是说给德国民众听的,说出了他们心里想说、但是因为德国政治正确的“欢迎文化”而有意回避的话。因为默克尔知道,在这种时刻,仅仅靠诉诸政治正确、矢志缉凶、呼吁民众坚守自由价值等口号式的喊话是很难平复民意的不安和怀疑的。同时,默克尔又是在向政坛右翼的政治力量喊话: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卑鄙的行为,但是请你们不要企图从中获得政治资本,煽动排外情绪,制造社会分裂和对立。

默克尔的担心并不是无理由的。我们发现,与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联合执政的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对联邦政府的难民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条件;而难民危机最大的政治得利者德国另择党(AfD)也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恐袭的真正“罪魁祸首”:联邦政府的难民政策必须承担连带责任。“德国已经不再是安全之地”德国另择党的党首佩特里女士(Frauke Petry)称。这一恐怖袭击事件也让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得到了印证,他自然不会放过煽风点火的机会:“(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其他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分子在定期屠杀基督徒。”他认为,这些恐怖分子连同他们的地区性或全球性网络必须清除掉,“我们需要与热爱自由的伙伴一起完成这项任务”。

很明显,民粹主义的政治势力将会把恐袭事件转述为默克尔政府无条件接受难民的政策错误、难民以及随难民而来的伊斯兰化对于德国和西方社会的威胁,从而在政治上继续得势。这在德国明年即将举行联邦大选的背景下,不由得令国际舆论倍加警觉。

柏林恐袭会使德国飞出“黑天鹅”吗?

德国,在英国退欧、特朗普当选之后被视作“西方世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最后一座堡垒”,不会因为这次恐袭事件所带来的民意波动再一次成为搅动世界政治格局的黑天鹅吧? 默克尔的选情会不会因此受到威胁?而德国,会不会有英国和美国那样陷入社会对立、民粹代替政治、仇外排外成为新的“政治正确”的危险?

令人欣慰的是,德国民众、德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在哀悼和谴责的同时也保持了格外的清醒。南部的《施瓦本日报》直接向民粹主义者喊话:“在柏林这么多人丧生之后,我们本应看到的是无言辞以对、同情和致哀。但是社交媒体却热闹非凡,还伴有争论和仇恨。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德国另择党,他们声称了解事件的背景,无耻地利用受害者去为自己做宣传。对于这些职业煽动者来说,静穆是一个陌生的词。”

而《汉诺威汇报》更是呼吁大家“保持镇静”,因为在一个法治国家里,调查、断罪和惩罚有专业的部门负责,“在柏林这样的现代化多元文化都市里,如果人们开始按着宗教或者种族的分界线相互攻讦的话,恐怖行为便已经得逞了。”

德国天主教主教大会主席莱因哈德·马尔克斯(Reinhard Marx)直言不讳地呼吁民众:“如果我们现在说‘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难民的错’,那将后果十分严重。”事实是,“即使没有难民,德国也很难在恐怖主义面前独善其身。”暴力和仇恨不是清醒的德国社会主流声音在暴恐袭击后第一时间的选择,民众也纷纷以勇敢和镇定的态度表达了对于恐怖主义的谴责和不屑,其中《明镜在线》重新发表的一篇早些时候的文章,则是为这种德国式的镇定和理性做出了出色的注解。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如何与孩子谈论恐怖袭击”,《明镜(儿童版)》的主编安斯伯特·柯乃普(Ansbert Kneip)在其中说道,避而不谈、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都不是成年人对待孩子在这个话题面前的正确态度。那么,怎么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人做恐怖袭击这种事情?

他说: 发动袭击的人可能有病,也可能想吓唬人,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更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也不妨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但是大家可以用行动代替答案:让我们在这个时候带着孩子去圣诞市场,让我们去逛街,让孩子知道恐怖行为无法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果孩子特别胆小,这当然不一定合适,但是我们可以和多数的孩子们一道,喝上一口暖人的“儿童潘趣酒”(德文Kinderpunsch,一种加热的无酒精混合饮料,是传统圣诞市场上最典型的饮品),战胜心头的恐惧。

面对如此理智和勇敢的德国人,我们在表达深切的哀悼和致敬的同时,不由得祝愿一句:柏林,加油!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