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案例 | 提升底部社区:西费城景观项目
密尔溪(Mill Creek)社区地处费城西部,是一个以低收入黑人为主的社区。198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和规划系与其他组织合作,在西费城开展了社区发展研究项目。在项目开展期间,Ann Spirn教授带学生详细记录了西费城各个社区的建成状况和社会经济数据,密尔溪地区的情况吸引了她的注意:虽然整个西费城的土地空置率、房屋空置率都很高,但在密尔溪,有些街区废弃率达到一半,空地上大树参天,而紧邻的街区却十分完好,房屋密集。
同一社区里的不同街区存在巨大差别,将其认作规划政策造成的偶然结果,显然是不够的。
密尔溪社区地理位置,作者制图
地面下的历史
密尔溪的城镇化历程在西费城并不特殊。17世纪,威廉·潘恩(William Penn)创立费城时,将特拉华河城(Delaware River)和思故河城(Schulykill River)之间的土地分成棋盘状,成为今天费城市中心路网的基础。而这棋盘之外,则是大片森林和村庄。1854年,费城将周边郊区纳入行政范围,随后,电车从费城市中心跨过思故河(Schuylkill River)与西费城相连,带动整个西费城的发展。许多在市中心工作的人选择了环境好、房价便宜的西费城定居,每天乘电车通勤。西费城也从乡村变为“电车郊区(Streetcar Suburbs)”。20世纪初,这里已建起密集的连排别墅(rowhouses),成为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
大多数人对这一“地面上”的历史十分熟悉,但对这里“地面下”的历史却所知甚少。
城镇化之前,正如它的名字“Mill Creek”显示的一样,密尔溪有一条溪流。而沿溪流的纺织工厂把污水直接排入溪水,一起向东汇入思故河。伴随着大量房屋的兴建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这条溪流的消失。从18世纪的地图上,还可以看到密尔溪得名的那条溪流,而在19世纪的地图上,只有密集的房屋了。其实,不仅是密尔溪,整个费城曾经密布的水路网络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消失了。更确切地说,它们是被埋在了地面之下,成为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一部分。
费城一系列历史地图清晰展现了这一地区的变迁。
1843年费城地图(1843 Philadelphia County, Charles Ellet Jr.)
来源:Map Collection, Free Library of Philadelphia
可以看出,市中心和沿思故河的西费城地区已建成密集的路网,而今天密尔溪地区那时只有一条溪流穿过农田森林。
1855年费城地图(1855 Philadelphia City, R.L.Barnes)
来源:Map Collection, Free Library of Philadelphia
1855年,西费城已经基本建成,但密尔溪地区的那条溪流依然可见。
费城河流历史地图与现状地图对比。由费城水利局(Philadelphia Water Department)综合各项历史资料绘制。
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河流已经消失。
费城1895年下水道系统图。
费城1920年下水道系统图
来源:Philadelphia Department of Record
两图对比可以看到,短短几十年里城市下水道设施的建设。其中密尔溪地区的下水道系统在1895年之前就完工了。
1883年将密尔溪改造为下水道时的照片,地点在47街与Haverford街交汇处。
来源:City of Philadelphia, Department of Record
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埋入地下的密尔溪却造成了种种问题。当时修建所用的下水管直径约为20英尺,随着居民越来越多,早已达不到污水排放的需求。污水量过大时,就会压破管壁,造成路面塌陷。几十年来,沿着下水道的路面多次坍塌,有时连带着两侧房屋的露台也塌了进去。直接建在下水道上方的房屋则更加危险,会随着下水道塌方整个下陷。在没有塌方的地段,由于地处溪流泛滥平原,也出现地基倾斜、位移或地下室进水等问题。
然而,对一个以黑人为主的贫困社区来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34年的费城房地产调查中,密尔溪社区毫不意外地被划为最低一级的D级红线区(Redlining)。这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限制了社区内居民申请贷款,房主重建或加固房屋变得更为困难。也就是说,社区陷入了恶性循环:一系列坍塌事件让整个社区肌理变得千疮百孔,人人自危,而资金与社会资源的匮乏又加剧了贫困,让更多的房屋和土地空置。
1934年费城土地估价地图(1934 Philadelphia Appraisal Map, J.M.Brewer)
来源:Map Collection, Free Library of Philadelphia 图中红色区域即D级红线区
1961年下水道坍塌造成房屋坍塌的照片。最终115幢地基不稳的房屋被迫拆除。
来源:http://triskelesprograms.org/greenpathimg/historic-mill-creek-watershed-tour/
至此,密尔溪社区衰败与萧条的景观也就不难解读了。将下水道分布图与空置土地和废弃房屋的分布相叠加,两者的关系更为清晰。
长久以来,密尔溪下水管道对社区的负面影响与曾经流淌的溪水一样,被表象覆盖了。规划师、设计师和政府在贫困黑人社区规划的惯性驱使之下,并没能正视自然力量与人造环境冲突对社区的巨大影响,既不从规划层面防止人们继续在下水道影响区内建造新的房屋,也没有为顽强坚守在自己社区里的居民提供发展的资源。1948年,政府不顾居民对高层公共住房(High-rise Public Housing)的反对,请建筑师路易·康在一处坍塌点附近设计低收入住房项目就是例证。
西费城景观项目的解决方案
西费城景观项目绘制的信息数据 来源:wplp.net
如图可见,紫红色的方块是空置房屋和土地,橙色的线条是下水道管线位置。蓝色细线勾勒了原溪流冲击平原的边界。可见,空置率与这条被埋入地下的溪流关系密切。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西费城景观项目(West Philadelphia Landscape Project)提出了解决方案。
在最后的报告中,这样写道:“西费城的景观不仅是公园、花坛和街边绿化。城市景观包括了建成设施所处的物质环境的总和”;其中还强调,“个体和小团体、当地组织与政府和开发商一样,对塑造城市景观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方案将城市景观看成一个在空间上联系也在时间上延展的系统,不再专注于眼前的问题——贫困和土地空置率,而是把问题转变为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方案中,密尔溪社区的衰败不再是一个“问题”,相反,这里的历史和大片空置土地成为社区可以加以利用的“资产”。方案根据不用空置地段是否在影响区内、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将空地做出不同的改造,用诸如社区农场、公共花园,街角小花园等方式改造下水道影响区,而在其它地方则以社区中心、健康中心等形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试图重新建立社区人造环境与自然力量的平衡。
西费城景观项目的最终报告中对西费城所有空置土地的类型研究 来源:wplp.net
西费城景观项目的最终报告中对空置土地的几种设计方案 来源:wplp.net
1991年,Ann Spirn教授与项目成员一起向费城规划署汇报了密尔溪社区的研究成果。但政府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并继续通过低收入群体住房政策,鼓励在空置土地上建房,其中很多就在下水道影响区域内。
面对政府的无视,不能以自上而下的方法改变现状的Spirn教授,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工作。她一方面带领宾大和麻省理工的学生,持续记录密尔溪社区地理和社会信息,建立数据库;另一方面则与大学生一起进入社区里的苏茨伯格中学(Sulzberger Middle School),为中学生开设了一门景观课程,让他们学会解读自己所在的密尔溪社区。
对这群中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他们在大学生的指导下,通过历史地图阅读社区历史的变迁,了解政府在密尔溪实行的各种住房政策。学生从这些历史信息中得到不一样的视角,社区的景观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简单的树和道路,而是一个与历史、政策、自然相融合的有机体。在一项模拟市议会讨论住房政策的活动中,有的小组研究了密尔溪地区一系列塌方原因并提出对策,有的小组复制了一份路易康的设计方案,在上面用各种标注提出了修改意见,还有的小组研究了针对社区住房贷款的方式。
最后在一节讨论密尔溪社区未来发展的课上,市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前来旁听,中学生们向他提出了非常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多年来政府没有解决下水道的问题?为什么依然允许人们在泛滥平原上建设?为什么不建立社区银行帮助居民贷款修房?
苏茨伯格中学的学生参与景观研究项目的照片 来源:wplp.net
苏茨伯格中学的学生对密尔溪社区的研究项目,获得了许多奖项,得到在国家立法院汇报的机会,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2009年,费城水利局终于在新的规划中明确表示,要通过生态方式减少下水道水流量,用诸如社区花园等手段的“绿色改造”代替长期以来粗暴的拆除或重建等“灰色改造”。
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把自己的社区叫做“底部(the Bottom)”。虽然这么叫只是自嘲自己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都处在底层,但这却暗合了这里位于泛滥平原的地理“底部”。与识文断字一样,规划师和设计者们同样需要学习从城市景观的表象中解读背后的意义。对城市景观理解的无能,是造成密尔溪社区长久以来“环境不公(Environmental Injustice)”的原因。
(作者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与历史保护硕士、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师)
参考:
Spirn, A. W(2005) Restoring Mill Creek: Landscape Lite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Landscape Research,
Vol. 30, No. 3, 395 – 413, July 2005
Spirn, A. W. & Cameron, M. (1991) Shaping the Block (Philadelphia, PA: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pirn, A. W. & Cheetham, R. (1996) The West Philadelphia Digital Database: An Atlas and Guide
(Philadelphia, PA: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pirn, A. W. & Marcucci, D. (1991) Models of Success: Landscape Improvement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Philadelphia, PA: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pirn, A. W. & Pollio, M. (1990) This Garden is a Town (Philadelphia, PA: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pirn, A. W. & Pollio, M. (1991) Vacant Land: A Resource for Reshaping Urban Neighborhoods
(Philadelphia, PA: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