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月国资国企改革动态梳理:三化监管、法治央企、新央企设立
作者:中大咨询研究院整理
来源:中大商业评论(zhongdareview)
中大咨询对2021年11月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与实践动态进行了梳理。国务院国资委聚焦“三化”监管、法治央企、新央企成立、科改示范行动进行系列工作部署,各地国资国企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国有资本运作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方面工作。
一、动态速览
政策速览
1.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
2.广东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深化广东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实践速览
● 中央层面
1.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推进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
2.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部署会
3.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强化考核评估、狠抓改革实效专题推进会
4.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5.科改示范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务院透露“科改示范行动”将进一步扩围
● 地方层面
1.上海机场、上海电气、上港集团、华建集团股份无偿划转至上海国投
2.珠海市国资委通报对国资系统上市公司并购后的投后管理专项检查情况
3.北京市国资委将加强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深度合作
4.浙江省交通集团成员企业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
5.湖南国资国企聚焦高质量发展擘画“十四五”规划
二、政策方面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
● 主要内容
11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意见》由四部分构成,围绕具体工作的部署提出了共十七条意见。
《意见》指出,要紧紧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央企“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依法治理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合规管理体系、工作组织体系,持续提升法治工作引领支撑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涉外保障能力、主动维权能力和数字化管理能力,不断深化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建设,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在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方面,《意见》明确,一是着力提升引领支撑能力,推动企业法务人员紧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央企“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全程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资并购等重大项目,加强法律审核把关,严控法律合规风险。二是着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坚持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法律审核100%的同时,持续提升审核质量,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处置,针对共性风险及时开展预警,有效防范化解。三是着力提升涉外保障能力,健全涉外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境外重点企业、区域或项目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法务人员,完善涉外重大项目和重要业务法务人员全程参与制度。四是着力提升主动维权能力,加大法律纠纷案件处置力度,深化案件管理“压存控增、提质创效”专项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解决。五是着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合规管理等重点领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法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新闻来源:国务院国资委)
● 政策解读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持续深化中央企业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总体上体现了“两性三新”的特点。“两性”指继承性和创新性。继承性,就是全面总结长期以来中央企业法治建设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总法律顾问制度、三项法律审核机制(对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进行法律审核)、合规管理等工作。创新性,就是针对企业法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表现为“三新”:新目标,首次提出法治工作世界一流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而一流企业意味着综合实力全面一流,不仅要有一流的技术、产品这样的硬实力,也要具备一流的法治工作这样的软实力。
下一步,国资委将加大力度,推动央企认真落实《意见》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法治建设领导机构作用,把法治工作纳入央企‘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指导企业制定‘十四五’法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完善考评制度,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对子企业考核体系。(新闻来源:国资委、法制日报、人民网)
广东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深化广东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11月11日,广东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深化广东省省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意见》围绕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省属企业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促进省属企业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各项政策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助力省属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优做大。
《条例》主要内容可分为八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强化统一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涵盖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切实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和指导作用、不断完善集团统一管控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第二部分关于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包括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监督无死角、全覆盖、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协同配合、提升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探索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内容。
第三部分关于聚焦经济责任,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责任有效落实。提出了深化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规范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两点要求。
第四部分关于突出关键环节,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监督力度。要求围绕提质增效稳增长开展全面监督开展全面监督、突出主责主业专项监督、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强化大额资金管控监督、加强对赌模式并购投资监督、落实对“三重一大”事项的跟踪审计、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重大风险领域和重要子企业的审计监督。
第五部分为强化境外内部审计,有力保障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主要涵盖加大境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突出境外内部审计重点关注领域两个要点。
第六部分为加强内控体系审计,促进提升企业内控体系有效性。提出规范有效开展内控审计。
第七部分为压实整改落实责任,促进审计整改与结果运用。主要为压实整改落实责任及强化整改跟踪审计及审计结果运用。
第八部分为加强出资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组织开展检查和责任追究。提出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出资人指导监督工作机制、加大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力度等要求。(新闻来源:广东省国资委)
三、实践方面
国企改革工作部署
● 中央层面: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推进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
12月6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方式召开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专题推进会。
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开展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是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优势所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发展国有经济。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会上表示,要深化分类监管,多维度对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并探索不同类别业务层面的监管;要科学授权放权,加强企业行权能力建设,强化对授放权的跟踪督导;要实施差异化管控,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和股权多元化公司,探索实施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和监管机制。要引导开好股东会,发挥好积极股东作用。集团公司要坚持“一企一策”原则,对国有相对控股且其他所有制股东能够有效参与公司治理的企业,探索建立差异化管控负面清单,清单内事项通过派出董事表达股东意见,清单外事项可由派出董事根据个人意志表达意见,由本级企业董事会自主决策。对国有参股公司,要依据公司章程约定,通过选派国有股东代表、董事或重要岗位人员,并加强管理,避免“只投不管”。
翁杰明强调,要加强对重要环节、重点领域监督,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堤坝。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突出对“三重一大”决策、工程招投标、改制重组、产权交易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侵吞挥霍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违规违纪问题。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靠企吃企、设租寻租、违规挂靠、影子股东、影子公司等问题的监督整治力度。要防止重大风险,对恶意收购、重大债务违约等特殊事项,各地国资委要牵头建立紧急干预机制。加强大宗商品集中采购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构建需求和采购相分离、决策和监督相分离的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工作机制,推行“阳光采购”。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国资监管;要强化监督协同,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要严格违规责任追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功能作用,强化违规责任追究和落实,使国资监督“长牙带电”。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准确把握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的职责定位,持续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持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新闻来源:国资委、中国证券报)
● 中央层面: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部署会
12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部署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翁杰明强调,中央企业必须把强化合规放到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放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全局来部署,放到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层面来推动,力争通过一年时间推动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强化领导合规意识,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切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突破重点难点,不断筑牢“三道防线”;着力抓好境外合规,突出重点领域管理,全面保障国际化经营;严肃开展监督问责,健全“以案促管”长效机制,形成合规管理工作闭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建立合规管理在线监管系统,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会议发布了第四批中央企业合规管理系列指南。(新闻来源:国资委)
● 中央层面:强化考核评估,狠抓改革实效
11月9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方式召开强化考核评估、狠抓改革实效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考核、抓改革实效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的明确要求,以考核评估为有力抓手和重要牵引,确保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会议强调,要全面对标对表,认真梳理分析自身改革整体进展状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细化完善考核和评估方案;主动前移工作关口,抓紧补齐短板、弥合差距;抓住深层次矛盾和老大难问题,动真碰硬综合施策;推动全面覆盖、层层穿透,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探索创新,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做好“自选动作”;突出经营机制转换,真正实现改革“形神兼备”;实施与经营业绩考核等的刚性挂钩,强化考核和评估结果应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考核评估责任实、依据硬、数据准。
国资国企应如何建立健全以考核评估,检验和强化三年行动落实成效的工作机制,主要有以下9点要求:
一要全面对标对表,认真梳理分析自身改革整体进展状况。要认真学习并对照“标尺”要求,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对症下药。要对标先进企业和地方的改革经验,特别是要学好用好今年以来印发的“学抓促”专项工作、三项制度改革、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80余个典型案例。
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细化完善考核和评估方案。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本企业、本地区的改革考核和评估体系,将考核和评估的压力层层传递下去。要突出关系本企业、本地区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点工作,在考核和评估中给予更大权重,有效发挥以纲带目的作用。要坚持分层分类、因企因地施策。根据不同功能定位、行业属性、规模体量、发展阶段等特点,细化完善更有针对性的考核和评估方案。
三要主动前移工作关口,抓紧补齐短板、弥合差距。要抓住开展考核和评估前宝贵的时间窗口,聚焦进度相对滞后、差距仍然明显、效果尚未显现的改革任务。要开展狠抓改革实效“回头看”自查。对已经完成或完成率较高的改革任务,要从是否真的取得改革实效的角度认真进行再审视、再评估、再检验。对完成质量和效果不符合政策要求、未达到预期实效的,要及时补课整改、抓紧完善提升。
四抓住深层次矛盾和老大难问题,动真碰硬综合施策。要拿出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直面矛盾问题,认真分析症结所在,敢于动真碰硬。要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居安思危,主动走出“舒适区”。要聚焦改革难点、利益焦点和机制堵点,扭住改革的“牛鼻子”,勇于攻坚克难。
五要推动全面覆盖、层层穿透,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要统筹、整体推进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落地。紧盯本企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逐项逐条挂图作战,形成工作闭环。要把各项改革政策和目标要求穿透到基层企业。逐级加大对改革工作的指导、推进和督促力度,逐级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坚决破除“中梗阻”“隔热层”,确保纵向到底、上下贯通。
六要推动基层探索创新,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做好“自选动作”。要在全面完成改革“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改革“自选动作”。特别要注重抓好对本企业、本地区最关键、最要劲、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任务,并将其作为有针对性考核和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发挥基层企业主动性,发扬一线干部职工首创精神,探索推行更为灵活、更具创新性的改革举措。要及时总结基层企业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和模式,采用多种方式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大力复制推广,以典型示范引路促进改革持续深化;
七要突出经营机制转换,真正实现改革“形神兼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而提升活力和效率的关键就在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三年行动推进到当前,不少改革任务“形”已具备,但“神”还不足。考核和评估工作要引导各中央企业、各地在有“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练好内功”,实现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做到“形神兼备”。
八要实施与经营业绩考核等的刚性挂钩,强化考核和评估结果应用。要将改革考核评估的结果与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挂钩,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挂钩,并纳入各级党委巡视巡察范围。要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对不想改、不敢改、不真改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对敢于动真碰硬、取得明显实效的单位和个人要表彰和激励。同时,还要将考核结果抄送组织人事部门和巡视巡察部门。
九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考核评估责任实、依据硬、数据准。(新闻来源:国资委、国资小新)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 中央层面: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中国物流集团由原中国铁物与中国诚通物流板块实施专业化整合,引入中国东航、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为战略投资者,经营范围覆盖铁路轨道交通产业综合服务、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民生物流、制造业物流、工程物流、应急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
郝鹏强调,中国物流集团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和产业布局,助力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更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物流数据平台,推进传统物流业务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助力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深化国企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健全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闻来源:国资委)
● 地方层面:上海国资改革大手笔!上海机场、上海电气、上港集团、华建集团同时宣布“股份无偿划转”
上海国资改革又有新动作。11月15日晚间,上海机场(600009)、上海电气(601727)、上港集团(600018)、华建集团(600629)四家上海本地国资均披露了有关股份无偿划转的公告,划入方均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公司),后者系上海市国资委100%持股的子公司。
无偿划转完成后,上述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上海市国资委。同时,上海国投公司将成为上港集团第一大股东;华建集团的直接控股股东将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简称“现代集团”)变更为上海国投公司。
具体来看,各家公司在转让后股东结构将有些许变化。但经上述公司确认,本次无偿划转仅涉及部分股份划转,不涉及职工安置问题。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谢峰认为,本次划转将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上海国投公司是落实新一轮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具体行动,未来上国投将作为上海第三家国有资本的控股平台,发挥好投资平台、控股平台的作用。(新闻来源:证券时报)
国企改革专项工程
● 中央层面:国资委透露“科改示范行动”将进一步扩围
2020年初,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启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支持引导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将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机融合,在改革创新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实施一年多来,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简称“科改示范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围,国资监管部门也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大力复制推广相关经验。
从国务院国资委10日召开的“科改示范行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科改示范行动”实施一年多来,200余户科改示范企业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普遍实现逆势增长。2020年,科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5%、12.6%、13.7%;净资产收益率达9.99%,较改革前增长1.1个百分点。
一年多来,科改示范企业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活力和效率显著提升。2020年,科改示范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7.7%,人工成本利润率同比提高26.6%,人事费用率同比压降10.4%。
截至2020年末,科改示范企业科研人员总数超过14万人,同比增长4.3%;共拥有两院院士56人,累计培养或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6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769人。
科改示范企业充分整合科研力量、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有力支撑了国家创新力量发展。截至2020年末,科改示范企业累计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0个,省级创新平台406个,共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59个、国家标准704个,牵头或参与的国家级项目885个。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科改示范企业市场化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四大支撑:一是着力优化股权结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治理机制支撑;二是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经营机制支撑;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发展通道,强化对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支撑;四是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灵活运用正向激励工具,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支撑。2020年,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总投入为490.3亿元,同比增长23.7%,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3.3%,高于中央企业平均值10.5个百分点。
翁杰明指出,今后将在已有209户科改示范企业的基础上,聚焦国有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织科改示范企业的充实扩围工作,把更多有改革代表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国有科技型企业纳入“科改示范行动”中来。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聚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研究出台更多“小切口、接地气”的政策举措,并对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改革创新中的问题,提供更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新闻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国有资本运作
● 地方层面:珠海市国资委召开市属国有企业投后管理专项检查情况交流会
11月24日,珠海市国资委组织召开市属国有企业投后管理专项检查情况交流会。会上,市国资委监督科通报了2021年度投后管理专项检查情况。
2019年以来,市国资国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外延并购,推动实体产业发展。为了解对上市公司投后管理情况,总结投后管理经验,提出完善管理意见建议,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市国资委按照2021年度国资专项监督工作计划,于2021年5月派出专项检查组对国资系统2019年度以来上市公司并购后的投后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并形成专项报告。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文基强调,本次专项检查意见中肯,各企业应认真研究,直面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和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积极储备人才,培育管理上市公司的能力;要抓住经营能力这个牛鼻子,尽快夯实企业发展底盘;要善用上市公司平台,依法推进产业落地和协同产业资产证券化;要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科学监管、指导和大力支持,逐步将上市公司纳入国资监管范畴。
李文基要求,各企业要围绕市国资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目标,在客观研判和充分考虑战略协同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开展战略投资和战略并购,加大对珠海本土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壮大珠海城市能级量级。下一步,市国资委要合理筹划国有企业板块业务分工,统筹考虑推进企业专业化发展,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做好人才的挖掘和储备。(新闻来源:珠海市国资委)
● 地方层面:北京市国资委加强深度合作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
近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带队调研北京证券交易所。调研中,张贵林表示要加强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上市服务,共同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助力首都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于11月15日揭牌暨开市,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性事件。
张贵林指出,北京市国资委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致力实现首都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国资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一批高成长型的创新企业集群,系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6家,涵盖了节能环保、新材料、光电显示、软件开发等领域,涌现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张贵林表示,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梳理拟上市企业库,重点培育和推进“专精特新”上市,积极动员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时引导国有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与北京证券交易所构建稳固的合作机制,加强对接交流,共同推进国有资产高质量发展。(新闻来源:北京市国资委)
● 地方层面:浙江国企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
11月11日,浙江省交通集团控股的浙江镇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镇洋发展”)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
此次镇洋发展上市后,浙江省交通集团旗下共有浙江首家H股上市公司浙江沪杭甬,A股上市公司浙商证券、浙商中拓、浙江交科和镇洋发展5家上市公司。至此,浙江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59家。
今年以来,浙江省国资委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浙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全省国资国企IPO上市、上市培育和资本运作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截至9月底,浙江新能、杭州热电等先后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浙商证券、沪杭甬等4家企业推进定增、可转债等直接融资,合计金额约102亿元;宁波港、杭钢股份等4家企业灵活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收购优质资产,合计注入资产约107亿元,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不断加速推进。(新闻来源:浙江省国资委)
“十四五”规划
● 地方层面:湖南国资国企聚焦高质量发展擘画“十四五”规划
近期,湖南省国资委印发《湖南省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扣湖南战略谋篇布局,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到“十四五”末,资产总额达到2.6万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5%,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5%以上,培育世界500强企业1至2家,中国500强企业7家。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领域资产占比分别达到30%、30%和40%,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40%、35%、25%。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以上。
“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提升到3%以上,重点优质企业提升到5%以上,新增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不低于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优化国资空间调整布局服务湖南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眼湖南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湖南省国资委提出,国资国企将重点围绕“一主(长株潭)一港(城陵矶港区)两轴(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长沙-益阳-常德)多点(湘南、湘中、湘西、湘西南)”,加快构建由长株潭、省内、周边省份渐次向全国扩散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装备相对完备的国内就近配套支持体系。
《规划》要求,优化布局结构调整,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能源、交通、旅游、医药、环保等领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钢铁、工程机械、盐化工、电机电控、工程建设、有色金属等领域结构性调整、数字化赋能。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进粮油肉、水电气、交通设施、军民融合等领域托底性保障、应急化响应。
构建开放活跃创新生态奋力进军科技创新高地
国企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
2020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27亿元,同比增长52.1%。目前,拥有国家级创造平台37个、省级创新平台11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有25户企业纳入今年首批申报名单。“十四五”期间,省国资系统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对接湖南科技创新“七大计划”,集中省属国企优势资源与优势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以非常之举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湖南省国资委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省属国企科技将紧紧围绕湖南“3+3+2”产业集群,聚焦“工业四基”中“卡脖子”技术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加强新兴技术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布局。工程机械、电磁能等高端装备,钛材钛件、高强铝合金等新材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力争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或进入行业第一方阵。
突出对标一流深化改革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国资委将推动省属国企切实担负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任务,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分层分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两家,聚焦专业特色打造一批行业一流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十四五”期间省国资系统深化国企改革、加大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建设定下的目标。
《规划》强调,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对标管理,与先进企业开展整体对标、局部对标、分类对标、板块对标、效能对标。要打造卓越品牌,加强品牌战略、品牌价值、品牌传播等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湖南国资国企品牌、品质、品位。(新闻来源:湖南省国资委)
- - END - -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大咨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